•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2

悠悠萋草心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做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工作者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endyhuihui

已采纳

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导语: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为民解困和助人自助为宗旨的、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的专业性、职业化的社会服务工作。做一个好的社会工作者并不容易,每一份工作都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社会工作者也不例外。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是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社会管理服务,优化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社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认同社会工作专业理念。

社会工作者认同其专业理念,是做好专业服务的前提条件。一是认同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现在为民服务,是帮助他人、服务他人和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实践活动。社会工作者必须认同并真心践行这一理念。二是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社会工作本质上属于道德实践。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必须以案主的合法利益为出发点,充分体现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道德观,兑现对案主做出的承诺。三是认同社会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是社会治理的两大主题。管理只能保稳定,服务才能促和谐。社会工作者应该深刻领会社会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做好专业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推进服务进程的能力。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实务能力。一要能够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从接案开始,就要详细了解案主的来源、案主的类型、是否接受过服务,专注聆听案主面临的困境、求助的过程、内心的期待,主动介绍自己的执业经历以及“扶弱济贫”“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消除案主的戒心,缩短自己与案主之间的心理距离,以期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二要能够促使案主建立自信。“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责任。社会工作者应始终围绕“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不排斥、不歧视、守信义、多倾听、非评判,通过危机的化解,有效地解除案主内心的恐慌;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有效地缓解案主的生活压力;通过真诚的关怀与平等的交往,有效地减轻案主的自卑感与疏离感,案主产生“以自我为主心”的感受,自觉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从而恢复自尊和建立自信。三要能够正确地评估并修正服务方案。社会工作者应适时监测服务进度和案主的改变程度,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适应案主的.需求。

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

社会工作的直接目标是帮助案主化解危机、破解难题、走出困境,要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掌握各种社会资源。一要熟知可用的政策资源。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定,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为准则和规定的总称,包括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熟知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者做好社会工作的理论保障。二要熟知可用的物质资源。扶弱济贫是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提供物质帮助是扶弱济贫的重要方式,是做好社会工作的物质保障。社会工作者应熟知可供利用的行政资源和民间资源,熟知协调行政资源和民间资源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三要熟知可用的人力资源。社会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使案主能够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基本思路是,社会工作者用包容心和同理心同化案主,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知识充实案主,用法规、政策和谋生技巧武装案主,从而使案主提高自理的能力。终极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持久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诸多力量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熟知能够随时调用的具备专业特长的人力资源。

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

在法治中国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法律诉求越来越多,对社会工作者依法服务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一要有良好的法律知识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社会诉求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工作者应该围绕案主的多元化服务需求,在横向上拓宽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在纵向上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素养。二要有正确使用法律法规的能力。熟练掌握法律知识是社会工作者依法服务的前提,能够将法律知识与案主特定诉求有机结合才是社会工作者依法服务的关键。在服务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应善思考、多取经、勤总结,不断提高自己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三要有为案主解难的正义感。公平正义是社会工作的灵魂,迷茫和无助是案主的常见表现,处于危机和困境之中的案主,还会表现出极度的恐慌。处于弱势地位的案主,迫切需要知道自己面临的危机和困境、造成危机和困境的原因以及危机和困境可能对自己造成的进一步伤害。作为挽救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者,一定要秉持公平正义,充分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开展服务,将服务对象的损失和伤害降至最低。

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在解决疑难问题时,应注重方式方法。一是能够果断处置突发事件。社会工作者在处置突发事件时,要因时度势、机智果断、争分夺秒;要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善处突方案并付诸实施;要以大局为重,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只有这样,才能将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和破坏性降至最低。二是能够提前预测热点事件。热点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个萌芽、发展、暴发的过程。社会工作者应善于捕捉细微的、零碎的信息,能够明察秋毫、见微知著、整合信息、透视本质,提前预测可能的热点问题,从而为有效应对热点问题赢取时间。三是能够灵活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无论对案主还是对社会都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应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不留后患”的原则,灵活应对,合理处置

做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工作者

348 评论(15)

龙龙1004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社会工作者 导语:社会工作者,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曾经听一位香港资深社工说:“ 做社工重要的不是技巧或理论,而是社工这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很多的感受,在此我也借用这句话作为引子,谈一下怎样做一个优秀社工。 充实专业储备。我们在学生时代就学了很多专业知识,但当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多社工却经常产生无力感。在会谈时,社工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服务对象的感受。例如,一个学生在班上人缘不好,其他同学比较排斥他,社工在介入时通常会使用“不开心的”“生气的”“伤心的”这样的词语,但实际上我们也可以使用“被忽略的”“烦恼的”“有距离的”等词语以更近一步的同理对方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储备还比较匮乏。因此,不管是社工学子还是专职社工,都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储备,掌握更多的专业技巧,以便更好地开展服务。 听比说更重要。有人说社工的工作就是嘴皮子工作,因为要不断地和服务对象交流。其实在与服务对象交流的过程中,听反而比说更重要。在会谈中,社工应该将话语权交给服务对象,倾听服务对象的诉说,而非一味引导。如果面对性格内向、一言不发的服务对象时,社工该怎么办呢?其实,并没有人规定一定要服务对象说话才叫会谈。除了倾听,社工还可以陪伴。如果服务对象不爱说话但是喜欢打篮球,那你们就一起去打篮球吧;如果服务对象不爱说话但是喜欢花草,那你们就一起去养花吧。在相处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交流。只要社工做的'是服务对象真正需要的,那么说不说话就不重要了。 保持专业敏感性。很多时候服务对象并不会主动来找社工,这时就需要社工保持一定的专业敏感性,及时洞察服务对象的需求。例如在春季,不少学校会组织春游,在春游的过程中社工就可以发现不少潜在的服务对象。那些落单的学生、经常独自坐在角落里吃饭的学生等等,都可能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社会融入障碍,值得社工好好分析和及时介入。 重视实操能力。实操能力对社工来说是很重要的,再好的理论也需要社工不断去操作、去践行,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将书本知识化为己用。很多新入职社工觉得自己经验不够,在小组中经常感叹不知道如何分享、如何回应,其实这都是实操少的缘故,需要不断进行训练。 用心。服务无止境,“ 用心”的社工才更有魅力。一名学校社工在第一天上班时,穿着西装就去见了服务对象,学生一见到他就问:你是去开会吗? 然后就不再理他了。社工很快反应过来,原来是服装出了问题。第二天,社工穿了T 恤和牛仔裤,打扮也很随意,这一次他和服务对象的距离很自然地就拉近了。其实每一名社工都要很用心地与服务对象相处。如果服务对象喜欢化妆,而社工也是名爱美的女生,那么不妨通过化妆打开话匣子。如果服务对象是小学生或初中生,那么跟他们接触时,社工就需要收起记忆中的周杰伦和王力宏,而要去了解下TFBOYS 和李易峰,否则他们一定会认为你土掉渣了。 ;

31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