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93

tingting2171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两会热点社会工作者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麻辣土豆56

已采纳

1、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2、反腐: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3、依法治国: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两会热点社会工作者

152 评论(9)

鼎御装饰

2022年两会,我最关心的话题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关乎社会和谐,关系到家庭与社会稳定。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态势总体是向好的。目前,社会对于就业人员的吸纳程度和经济增幅相比,基本成正比。前些年高校扩招,经济增长速度与高校扩招相比,虽然也很高,但没有那么大的幅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供需不平衡。

目前,大学生就业不奔一线城市、不追逐“铁饭碗”,而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正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过去大家都觉得只有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就业前景好,如今的大学生们就业观念越来越理性了,而且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机会多,了解就业信息广,他们在个人发展平台、就职区域、职业环境等方面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很多人不会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重新选择机会多,而且有部分大学生还选择进行自主创业。

为强化稳就业举措,国家设立鼓励创业人员自主创业的政策性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即由国家财政进行贴息,鼓励创业人员自主创业。创业担保贷款利率比商业贷款利率低很多,个人贷款最高额度不超过二十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目前,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二十万元流动资金补充到创业初期,对于缓解创业人员的资金压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国家还规定,在国家规定贴息政策之外,允许各地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范围、降低贷款利率,但要求单独管理、分账核算。我从事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感受到大学生毕业求职及创业的焦虑程度降低了,这说明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我认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从近期各地出台的利用政策杠杆吸引人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来看,浙江省的做法比较超前。目前,浙江省出台政策,规定大学生想创业,可以申请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如果创业失败,贷款十万元以下的由财政代偿,贷款十万元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可以说,浙江省出台的鼓励创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力度很大。我想,如能将浙江省出台的这项鼓励自主创业的惠民政策向全国进行推广,将会进一步鼓励和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

综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兜底线、惠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和谐与家庭稳定。2022年两会,我期待国家出台更多鼓励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

217 评论(12)

溪爱Mr彬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来了。今天下午(2022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明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也即将召开。每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的提案都备受关注。近日,随着政协会议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和新闻媒体的报道,网上往下对两会的关注度飙升,委员代表们的提案更成为了群众讨论的热点。

“社会保障”提案引发网友高度赞同。围绕养老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建议建立中国特色婚育养老保障体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呼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围绕医疗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建议加大医疗“惠民保”政策支持力度,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教授张琳建议健全覆盖全民的独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有围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方面,提出多方面的提案建议。

“ 教育改革”提案引发线上线下共鸣。“双减”成为热门话题。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了7份教育相关的提案,民进中央提出涉教育11件提案,涉及“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质量提高、教师减负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副主任甘华田建议取消中考,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建议设立“综合高中”和“新型高考”,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建议“双减”引入社会力量,减轻教师负担。还有的委员、代表在幼儿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建议。

“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提案促进政策落地。全国人大代表张红伟建议减免生意家庭社保费用,设立个人生育预备金;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建议为女性减轻育儿压力,维护女性劳动权益,并将个税专项扣除提前到孩子三岁以前;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建议为三孩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指标;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建议强制男女同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还有的委员、代表提出允许30岁以上单身女性生育一胎、落实非婚生子女权利、放开生育子女数量限制等建议。

除了这些热点问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还情牵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就业政策、交通出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青年婚恋等民生问题,积极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这些提案紧密结合我国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切实反应了社情民意,充分表达了群众的诉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表现,将不断推动我国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助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17 评论(8)

yangjiefox

35岁职场困惑成为了两会的热点,如果想要保障35岁以上求职者免受到年龄的歧视,那么,国家就应该出示一条相关的法律规定,35岁以上的人群在找工作的时候,公司不能够选择去嘲笑或者是进行言语上的攻击。并且所有的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也不能够去指出,只要35岁以下的人群。其实很多35岁以上的人群,他们的职场经历是比较丰富的,所以说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也是能够更好地掌握。

35岁以上我们就已经拥有了家庭和孩子,所以说可能没有办法全身心的投入整个工作。因此,很多的公司就不愿意去,要这样的员工,还有就是有一些35岁以上的人群,他们在面对各个方面都是比较霸道的,也让很多的公司非常的害怕。再加上就是现在很多的公司都觉得要一些年轻人的话,年轻人的学习能力会更加的强一些,而像35岁以上的人群,学习能力就会降低。

如果想要避免受到年龄歧视,那么,我们国家就应该要出是一条相关的法律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这些求职人群受到歧视的现象。还有就是大家也应该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会到达35岁的,并不是说人到了35岁以上就一无是处了,他们也是能够在职场当中体现出自我价值。

我们应该要给别人多一些的机会,有一些公司觉得年轻人没有职场经验,但又觉得年龄比较大的人,他们又无法去快速的学习到新的技能。如果说大家的要求总是这么多的话,那么确实是很难招聘到人,因为没有一个员工是能够100%满足我们心里面的预期,所以大家也应该要正确的进行选择。

155 评论(11)

淡粉浅蓝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召开之前会对民生问题做一个小调查。而根据最新消息,从2月14日,两会热点调查如约而至,在微博、网站等媒体品台展开。那2022两会民生热点话题具体有哪些?两会热点内容是什么呢?一、2022两会民生热点话题有哪些?2022两会民生热点话题有房价、就业、脱贫、教育、医疗、三农、反腐、食品安全、金融证券、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而这些话题和百姓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就拿房价来说,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坚持要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纵观2021年的房地产市场也会发现,三四线城市房价明显在下降,而一线城市房价也有所放缓,不像前几年那样增长过快。现在的年轻人要背负着各种压力,房贷、车贷等,导致很多人不愿意结婚、生小孩,所以国家也会作出相关对策来进行调控。两会民生热点话题一:房价这一直是百姓作为关注的话题,房价调控政策也很重要。而根据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楼市可以知道,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并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两会民生热点话题二:就业民以就业为天,老百姓只有有活干,才能有钱吃饭、穿衣、住房、上学、看病,才能安居乐业。政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扶持政策,拓宽就业渠道。两会民生热点话题三:教育一是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二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三是以改革创新注入教育发展强大动力。两会民生热点话题四:三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稳住“三农”基本盘,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两会民生热点话题五:医疗一是谁来提供医疗服务,是医药卫生事业问题;二是谁来支付医疗费用,是医疗保障问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民众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二、2022两会热点内容是什么?目前2022全国两会还没召开,所以还不知道两会热点内容,但可以知道的两会热点多半是和民生有关的,如学区房、医疗保险、教师、延迟退休、房贷等。总得来说,2022两会民生热点话题有房价、教育、医疗、三农等方面息息相关,而有的热点建议可能会通过审议并实施。让我们一起期待全国两会时间的到来吧!

135 评论(15)

yingyingwp

在35岁以上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有职业规划,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对职场上的一些提示作出规定。

161 评论(14)

纳殇誰鯟

“35岁现象”怎么看、怎么办?一、从科学研究的视角看“35岁现象”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科学团队的研究表明,人的生命周期存在34岁、60岁以及70岁三个衰老明显的转折点,其中34岁是第一个也是与职场最相关、最有意义的转折点。当我们成年以后,心理、智力水平成长到25岁左右将趋于平稳,而创造性思维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可以维持巅峰状态。问题是,我们的身体机能从30岁左右开始老化,再加上家庭角色和职场角色的不断转化以及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很多人在35岁左右开始产生职业焦虑感以及身心疲倦感,甚至会有一种被耗竭的无望感。因此,学界认为,35岁是生理拐点和社会角色拐点叠加的年龄,“35岁现象”具有比较普遍的客观规律性,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二、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35岁现象”老诺给大家看一个反例:百度2017年聘任计算机科学家陆奇任集团总裁,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忽略这样一个前提,即所谓“35岁以下”的限制条件一般是针对最基层岗位的。组织人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原则是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我们来算一笔账,大多数人23岁本科毕业,26岁硕士毕业,30岁博士毕业,无论从哪一个阶段入职,到35岁,一般有5-12年的工作经验。如果是在体制内,例如中央单位,至少也是主任科员;如果是在体制外,比如私企、外企,也应该具备管理小团队的经历。所以,组织人事干部(或公司人力)从本单位(或本公司、本行业)的普遍情况来看,会认为:35岁以上的人,普遍劣势是性格和习惯基本已经定型,学习能力也不如年轻人,成长的潜力不足,简单说就是没有性价比。普遍优势是工作经验丰富,应该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因此,组织人事干部(或公司人力)对你的期待是去遴选领导岗位、应聘管理岗位的,而不是去做个基层干部(职员)。三、“35岁现象”,我们如何应对?老诺认为,危机总是与机遇相伴而生,既有“35岁危机”,同时也有“35岁成功”。作为职场人的我们,如何转危为机呢?方法有三种。一是走好当前奋斗路。我们要努力在35岁以前,在本单位晋升到一定的职位,确保在35岁以后求职时,能符合用人单位设置的岗位和经历的要求。二是培养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丰富知识体系、优化能力结构,重点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即便你不符合年龄和岗位要求,也能提高用人单位放宽条件的可能。三是抓住关键机遇点。经历、能力与选择相辅相成,三者缺一不可。我们要对自身情况、行业发展有系统、精准、清晰的认识,才能在机遇来临时作出关键选择,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22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