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9

0脾氣钚壞0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怎么像骂人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泰迪熊Teddy

已采纳

我觉得必须区分精神病人和变态人格,其实大多数精神病人都是不具备攻击性的,除非忽然受刺激或想到受刺激的事情控制不住,又或者是想吓唬一下别人。其实精神病人很多都是因为内心屡次遭受创伤,才会行为上表现出异于常人,而很多时候这类病人表现出异常是假装主动出击以显示自己并非好欺负,又或者想引起注意。遇到貌似攻击性的病人的时候,应该第一时间联系精神病医院医生,他们是专业人员更懂得如何处理,在医生来到前,确保自己的安全,保证一定安全距离,然后像对正常人那样若无其事与病人闲聊沟通,精神病人一般忌讳别人把他当做病人,所以尽量像拉家常那样拖延时间,防止病人进一步激越的行为。有能力的社会工作者甚至可以慢慢的体察病人内心的痛苦,进一步开导解除病人的攻击性。然而遇上具有变态人格的有攻击性行为的人,有时也被贴上精神病标签,遇到这种人最好立即躲开并报警处理。

社会工作者怎么像骂人

236 评论(15)

清清河中

社工有3种意思:一:社会的工作二:社会工作者三:社会工程学(一种技术,骗取别人信任之类的)

237 评论(15)

bluelove1995

肢体语言。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社会福利计划和社会服务为研究对象。旨在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规律及解决办法,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发展。她关注那些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某一方面受到损害的个人、群体。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为社会工作服务的延展提供一定的条件,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实务恰当的运用肢体语言,让服务对象接受。

107 评论(11)

葉落罒無痕

什么叫攻击性行为呢?攻击性行为是指主体的需要受挫折时出于敌意对客体实施的伤害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推人、咬人、拽人。言语攻击:骂人。有攻击性的幼儿不但给他人和整个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发展。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一般与同伴的关系就较差,得不到同伴的接纳和认可,也成为教师眼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消极的环境中,其身心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有关调查报告及教学实践表明,目前有90%以上的幼儿有行为攻击的倾向,但多数父母认为这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并不加以足够重视。而作为教育组织者,却视为这是教育过程中最繁琐而又最难以解决的一项不良行为问题。 为什么会造成攻击性行为呢?1.生理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所以,通常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行为多,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当然,由于受气质的影响,同性别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哭闹的幼儿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2.心理因素的影响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喜欢友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又是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两者相互冲突矛盾的结果,便产生了攻击性行为。3.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有的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孩子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在与同伴交往中,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生了攻击性行为;还有的家长经常采取恐吓、打骂的教养方式,结果造成孩子模仿;还有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亏,教孩子打人和欺负别人,久而久之幼儿形成了攻击的习惯。4.大众媒介的影响随着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视。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充斥着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卡通片也在宣传着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5.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这样会造成幼儿因为争抢玩具造成的攻击性行为6.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也会强化攻击性行为当受到攻击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作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攻击性行为。 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细心观察, 耐心引导 在发现幼儿有攻击性行为时,老师要先问清楚情况。在教育幼儿时要以说理教育为主。(二)善于诱导, 正面教育 老师在发现幼儿融入不到同伴的游戏时,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帮助他们融入集体,学会交往。(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学前期的幼儿喜欢模仿,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为幼儿做好榜样。家长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打骂幼儿。(四)说服教育,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应及时给予指出并教育。 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伊一小朋友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成为了一个阳光向上的小朋友。

199 评论(11)

哒Q小巧

这是一门专业工作,受过社会工作专业高等教育的,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工作者。他们以“助人自助”为原则,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预防和解决部分因经济困难或不良生活方式而造成的社会问题,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有社会救助领域、问题青少年领域、老年人养老领域、妇女福利等等,可以通过社会团体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承接购买政府服务项目,以专业技巧完成任务。

30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