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ces850318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居家养老分析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居家养老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新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截止到2009年,我国拥有亿老年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899万,占,他们正逐步迈入半自理甚至不能自理的状态,不同程度地需要照料服务。高龄老人的子女大多进入中老年,照顾老人已经力不从心。目前中国养老机构服务也满足不了养老需求,虽然全国养老床位已达500万张,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每一千名老年人只拥有床位25张。中国急需新的养老方式来缓和日渐紧张的养老矛盾,居家养老应运而生。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我国城市空巢老人比例高达,因此 “空巢老人”作为中国老龄化过程中最严峻的挑战,体现了居家养老的重要意义,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的伦理视角和技术为城市居家养老提供支持。
二、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的优势
1.社会工作理念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案主自决。案主自决要求社会工作者尊重老人的决定权,不能代替老人做决定, 即使在某种特殊情况需要代替老人做决定,也要提前征得老人同意。案主自决运用到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如下:首先,社会工作者要与老人一同评价其健康状况,以及老年人需要得到的服务。其次,社会工作者要对老人的关注点有所了解,双方协商制定服务目标。社会工作者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要分列清楚,以便让老人清楚的了解所要接受服务的内容,获得最大范围的服务。再次,在服务过程中要随时参照老年人意见。
个别化原则。每个人都有独特个性和不同需求,因为身体状况和经历不同,所以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要求是不同的,社会工作者要摒弃老年人只需要家庭照顾这样的传统思路,用心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助人自助原则。助人自助理念强调的是受帮助者自我能力的提升,注重老人的自我实现。社会工作者在居家服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为老人提供能发挥潜能、贡献社会的`机会。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指导居家养老服务
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缓解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1]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居家养老服务时,除了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还要运用倾听,共情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情绪方面的辅导。伴随着人口的流动,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等问题应该成为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老人在遭受突发打击时,经常产生应激性的情绪反应。这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老人缓解焦虑、平复心情,提供保证老人日后的健康生活的基础。在为老人提供服务时不能一刀切,社会工作者要辨别老人的不同需要,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服务。
小组工作。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把社区中老年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倾诉内心困扰、交流生活经验。老年人不仅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其他老人。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例如,开展沟通互助小组,帮助老年人排解不好情绪;开展支持小组,帮助老人应对生活转变等等。社会工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可以给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排解他们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产生的精神空虚等问题。
社区工作。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可以运用如下社区工作方法:首先,在社区开展教育,对居民进行爱老、孝老宣传,倡导子女常回家看看,帮老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与老人多一些交流。其次,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服务内容。老年人能享受什么样的服务,取决与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形式。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大都较为单一,并且还经常出现由于资源不足、服务中断的现象。社区服务机构要利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专业的,多样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向社会呼吁,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向社区养老机构捐款、捐物提供志愿服务。再次,鼓励老年人发挥自身潜力,参与社区事务和活动,努力为社区的发展做贡献。老年人更加需要心理慰藉,让他们通过发挥余热实现自身价值,这是心理慰藉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范明林,张钟汝.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徐擎擎(1984-),女,汉,山东省淄博市,潍坊科技学院,助教,硕士,社会学(社会工作)。
很多时候会想起
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地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规划,并把它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健康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合理配置资源各级政府应转变职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大投入,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各级政府要统筹考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问题,合理配置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可针对性地设立专项资金,开设资助项目,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老年人实际需要,协同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市社区和大部分农村乡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性服务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和参加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普遍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设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要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真实施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科学界定居家养老服务中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和职责,加强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紧密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实行,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落实相应的物质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按照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与企业、事业、社团分离的原则,对居家养老服务中能够与政府剥离的服务职能都要尽可能交给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去办,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办。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在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受政府委托负责本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和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发布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和社会服务供给信息,对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老人进行资格评估;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相关资格进行审查,接受服务对象的服务信息反馈,检查监督服务质量。承担政府委托的其他养老服务事项。切实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把它列入政府工作议程,并根据本意见的精神,抓紧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积极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行综合协调职能,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