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7

圆满的满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安徽省社会工作者奖励办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偷吃月亮

已采纳

社工证补贴没有名额限制

安徽省社会工作者奖励办法

151 评论(12)

长春小熊猫

您好,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待遇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薪资待遇标准是按照江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薪资待遇标准》执行,根据不同的岗位等级和职称等级,薪资待遇有所不同。2、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标准是按照江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福利待遇标准》执行,根据不同的岗位等级和职称等级,福利待遇有所不同。3、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其他待遇标准是按照江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其他待遇标准》执行,根据不同的岗位等级和职称等级,其他待遇有所不同。4、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标准是按照江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标准》执行,根据不同的岗位等级和职称等级,职业发展有所不同。

99 评论(15)

艾吃艾美

您好,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待遇标准是: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按月发放工资,按月发放补贴,按季度发放年终奖;2、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工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基本工资标准发放,并可以根据工作表现给予加薪;3、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4、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市场补贴,如住房补贴、子女教育补贴、继续教育补贴等;5、江宁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如带薪休假、带薪病假、带薪婚假、带薪产假等。

249 评论(14)

star小朋友

根据江宁区劳动人事局《江宁区青少年事务机构社会工作者待遇标准》,江宁区青少年事务机构社会工作者的待遇有:一、工资待遇:1、根据青少年事务机构的实际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质量,予以工资总额的支付。2、每月工资级别及标准:(1)每月3000元以上的,工资总额不得高于6万元/月。(2)每月1000至3000元,工资总额不得于4万元/月。(3)每月800元以下的,工资总额不得高于万元/月。3、按规定发放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二、福利待遇:按规定享受政府青少年事务机构员工市定福利待遇,采取计算机绩效考核、绩效提成及其他福利待遇支付方式。

310 评论(14)

jonathan7704

近日,市委组织部会同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出台合肥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资格条件、能力素质、日常管理、报酬待遇、发展空间、考评机制、退出机制等,规范我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激励队伍干事创业。“社区工作者”包括哪些人?《办法》明确,社区工作者主要包括社区“两委”专职成员和县级统一招录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其中,社区“两委”成员依法选举或任命产生;其他社区工作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聘用。      如何确保社区工作者具备应有的能力素质?《办法》指出,要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各地每年对社区工作者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将社区“两委”正职纳入干部培训体系,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办法》还提出要探索推行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应通过资格考试。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在哪?《办法》提出,要全面落实小区治理工作任务,日常工作中50%以上的时间要用于走访服务社区居民群众,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      《办法》还提出要落实社区工作者的报酬待遇。社区工作者总体薪酬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并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对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且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等次的社区工作者,每人每月分别增加岗位补贴600元、400元、200元。我市还将综合考虑工作岗位、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等情况,完善社区工作者岗位薪酬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      社区工作者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吗?《办法》明确提出,连续任职满两届、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择优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继续在社区工作。同时,每年从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两委”正职中定向招录街道(乡镇)公务员。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可挂任街道(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此外,注重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积极推荐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      《办法》还提出,要健全社区工作者的考评机制。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社区工作者年度考评办法,实行百分制考评,由街道(乡镇)组织实施。成立由居民代表、辖区“两代表一委员”代表、驻区单位代表、街道(乡镇)工作机构代表等参加的考评委员会,每年年末考核时对社区工作者提出考核等次建议。考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作为调整岗位、确定报酬、奖励惩戒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对年度考评末位的,进行约谈提醒。      《办法》还明确了社区工作者的退出机制。社区工作者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解聘条件。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应退出社区工作者队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包括: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工作严重失职、徇私舞弊,造成社区居民利益重大损害或产生恶劣影响的;严重违反社区管理规章制度的;不胜任现职工作,且不服从组织安排的;不胜任现职工作,连续两年考评结果为基本合格,且当年度在街道(乡镇)排名末位的;连续两个年度考评结果为不合格的;国家及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退出情形。

9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