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1

李鸿章大杂烩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专注做社会工作者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于海丽888

已采纳

社会工作者工作经验分享

社会工作者也许我们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下面我整理了一些关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一关于个案工作

1.人不能改变别人,人只能改变自己。

2.在没有改变自己之前,就试图去改变别人,效果往往是徒劳的。

3.多倾听。

“我很不开心,只是想找个人倾述一下”

“嗯,我的荣幸”

“……所以,我现在很不开心”

“哦,原来这样”

“……谢谢你,我现在心理舒服了一些”

“不客气,愿你开心!”

4.有时适当的沉默就是最好的沟通。

5.“说了那么多次,为什么他还不改?”也许是他觉得还没到非改不可的时候。

6.“他为什么没时间参加?”他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时间表。

7.“周末了,还有工作”比“周末了,还要工作”让人听起来舒服。

8.“你都没有做到,为何要我这样做?”做出来是说服别人最好的途径。

9.最能打动人的往往不是技巧,而是那份发自内心对人尊重的心意。

10.人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11.案主正是问题的专家,他与问题相处更久一些。

12.我们的重要工作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协助解决问题。

二关于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是营造一个让大家乐于相处的时间与空间。 让人一起笑比让人一起哭更重要。

2.游戏本身是一个工具,关键是带领者赋予它不同的魅力。不是因为游戏而游戏,而是因为意义而游戏。

3.人获取的信息70%来自视觉,因此在带领活动过程中,身体语言很重要。

4.做一个10人的小组,更多的是双向或多向的沟通互动,是强关系的搭建。做一场100多人的讲座,更多的是单向的信息传达,是弱关系的搭建。

5.在活动中,有人喜欢看,有人喜欢听,有人喜欢感受,有人喜欢思考……我们需要兼顾他们的需求。

6.带领活动时,注意快与慢的节奏,动与静的'状态,乐与愁的情绪等变化。

7.团结一个队伍的两个方法,一是树立一个奋斗目标,二是寻找一个竞争对手。

ending 是创造一种令人回味的仪式感。

三关于社区工作

1.社区工作要理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2.不是社会变得冷漠,而是生活方式变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每个人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3.不怕居民争吵,比争吵还严重的是漠视,漠视连关注都没有了,而争吵还有。

4.人影响着物,物也影响着人。居民可以影响社区环境,社区环境也可以影响居民。如果社区入口处有一块草坪,先不用设计穿越小径,居民会慢慢走出一条路,这条路便是最便捷的。

5.在社会组织培育上,我们可以回想起当年参与学生社团的经验,发起于兴趣性、规范于组织性、发展于更替性。

6.广场舞大妈作为一个典型性的社群,有几个特点:刚需,社交,同质性,规则简明。

7.没有礼品,居民就不来参加活动,到最后送礼品都不来了?以礼品吸引人是直接的方式,也是最偷懒的方式,工作人员的用心远比十元礼品珍贵。

8.你要动员多少人,基本前提是你能同理多少人。

9.一场社区活动的有很多环节,环环相扣,活动的成效是这些环节的乘数效应:90%*90%*90%*90%*90%=。每个环节都要做足功夫,只做到90%,有可能最后都不及格。

10.社区总会有一些空间,或角落,是属于某些人的聚集地,在那里你可以体会到最真实的社区生活。

四关于组织

1.为了商业而去做公益和为了公益而去做商业,两者出发点有区别,也会引致不同的结果。

2.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成立组织,还是为了组织生存而去找问题来解决?

3.初创时,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才能生存;上道时,一支队伍要像一个人才能永续。

4.公益机构的真正使命是什么?尊重人,尊重人性的光辉,并协助它发挥出来。

5.一个公益组织,既要像商业机构那样拼搏才能生存,又要有更高阶的目标,同时还要抵挡来自外界不同的干扰与道德绑架。

6.少说“我”,多说“我们”。

7.创新不是形式上的花俏,而是为了创造新的价值。这是一场正零和博弈,在各方的合作中,衍生出新的价值。

8.专注专一,要突破死胡同的困境;涉猎面广,要面对荒野般的迷失。

9.一个机构的希望往往取决于闲暇时做什么?莫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

10.缺人才是个伪命题。公益组织缺的是土壤,人往高处走符合基本人性。

11.传统的公益慈善,存在ABC三角关系,资助方A,公益组织B,服务对象C。A资助B,B服务C。所以很多时候公益组织B满足的是资助方A的需求,而非服务对象C的需求,需求缺乏直接反馈,成效陷入困境。因此,公益市场化关键在于建立两边关系:买卖双方关系,即服务对象就是购买方,直指痛点需求,激发双方活力。

12.每个生命体都有周期,组织也一样,或是道路曲折而中止;或是功德圆满地转身。

五关于个人

1.管理能量比管理时间重要。能量有正也有负,不用刻意回避负能量,找一个地方合理释放。

个小时的刻意练习,你也会成为高手。

3.不刻意去改变别人,多尝试更好地做好的自己。

4.很多问题看起来是外界的阻挠,其实是内心的选择。

5.即使很忙,也要空出独处的时间。看起来很忙,往往是懒于思考。

6.每个人都会有倦怠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周末,看场电影,打盘游戏……下周一满血归来。

7.与其说坚守,不如说乐享。

8.最后一条:我所说的也许都是错的。终身学习,独立思考,愿我们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专注做社会工作者

83 评论(9)

艾米tiantian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社会工作者 导语:社会工作者,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曾经听一位香港资深社工说:“ 做社工重要的不是技巧或理论,而是社工这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很多的感受,在此我也借用这句话作为引子,谈一下怎样做一个优秀社工。 充实专业储备。我们在学生时代就学了很多专业知识,但当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多社工却经常产生无力感。在会谈时,社工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服务对象的感受。例如,一个学生在班上人缘不好,其他同学比较排斥他,社工在介入时通常会使用“不开心的”“生气的”“伤心的”这样的词语,但实际上我们也可以使用“被忽略的”“烦恼的”“有距离的”等词语以更近一步的同理对方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储备还比较匮乏。因此,不管是社工学子还是专职社工,都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储备,掌握更多的专业技巧,以便更好地开展服务。 听比说更重要。有人说社工的工作就是嘴皮子工作,因为要不断地和服务对象交流。其实在与服务对象交流的过程中,听反而比说更重要。在会谈中,社工应该将话语权交给服务对象,倾听服务对象的诉说,而非一味引导。如果面对性格内向、一言不发的服务对象时,社工该怎么办呢?其实,并没有人规定一定要服务对象说话才叫会谈。除了倾听,社工还可以陪伴。如果服务对象不爱说话但是喜欢打篮球,那你们就一起去打篮球吧;如果服务对象不爱说话但是喜欢花草,那你们就一起去养花吧。在相处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交流。只要社工做的'是服务对象真正需要的,那么说不说话就不重要了。 保持专业敏感性。很多时候服务对象并不会主动来找社工,这时就需要社工保持一定的专业敏感性,及时洞察服务对象的需求。例如在春季,不少学校会组织春游,在春游的过程中社工就可以发现不少潜在的服务对象。那些落单的学生、经常独自坐在角落里吃饭的学生等等,都可能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社会融入障碍,值得社工好好分析和及时介入。 重视实操能力。实操能力对社工来说是很重要的,再好的理论也需要社工不断去操作、去践行,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将书本知识化为己用。很多新入职社工觉得自己经验不够,在小组中经常感叹不知道如何分享、如何回应,其实这都是实操少的缘故,需要不断进行训练。 用心。服务无止境,“ 用心”的社工才更有魅力。一名学校社工在第一天上班时,穿着西装就去见了服务对象,学生一见到他就问:你是去开会吗? 然后就不再理他了。社工很快反应过来,原来是服装出了问题。第二天,社工穿了T 恤和牛仔裤,打扮也很随意,这一次他和服务对象的距离很自然地就拉近了。其实每一名社工都要很用心地与服务对象相处。如果服务对象喜欢化妆,而社工也是名爱美的女生,那么不妨通过化妆打开话匣子。如果服务对象是小学生或初中生,那么跟他们接触时,社工就需要收起记忆中的周杰伦和王力宏,而要去了解下TFBOYS 和李易峰,否则他们一定会认为你土掉渣了。 ;

151 评论(10)

林子夕silva

1、计生(对口单位为计生局,负责计划生育、实住人口登记);2、民政(对口单位为民政局,负责高龄补助、低保、残疾人救助、留守儿童、伤残退役军等);3、卫生(对口单位为爱卫办,主要负责管区内无物业管理的居民区卫生);4、劳动保障(对口单位为就业局、社保局、五七工、新农合的办理并提供合法就业岗位);5、医保(对口单位为医保局,社保局,主要负责办理病退、医疗救助和社区医保的缴费);6、党建宣传(对口单位为组织部、宣传部,主要负责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优秀居民入党、管理退休党员并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7、综治(对口单位为安监局、消防队、信访局,负责排查管区内居民安全隐患和安全生产隐患,有居民上访需配合信访部门摸底,了解情况);

31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