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9

BOBO薄荷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学法有用吗知乎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半调子810

已采纳

社会工作者证其实是一种职业资格,属于职称类的证书,其适用范围很广,涉及到我们社会工作内容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如今更加注重社会生活的大方向上,社会工作者证将会越来越有用。第一,社会工作者证所适用的范围有哪些。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是在2004年,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承认的新职业,并在2004年七月一日正式收编入国家职业大典,它适用的范围,不仅仅民政系统的一些单位,和一些社会福利组织,还包括卫生领域,教育领域,医疗领域、社会保障领域等,贯穿了人的一生,从儿童,到青年,到老年的社会工作,还包括妇女社会工作,比如妇联。并且逐渐有更多的工作,都被纳入了其中,比如从2017年开始,心理咨询也开始属于社会工作者范畴。第二,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工作,被纳入社会工作者的范畴,那也就意味着,获得社会工作者证的重要性,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在就业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于社会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很多职业岗位,都很认可社会工作者证,有了社会工作者证,就相当于多了一份竞争力和保障,它是能力的象征,在求职过程中是很有说服力的,是一个加分项;其次,就是工资待遇方面,很多地方单位,都会针对社会工作者证,有相应的补贴奖励;最后,这么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工作,有了社会工作者证,也会对个人发展有一定的帮助。第三.要想获得社会工作者证,需要通过社会工作者(师)职业水平考试,只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就会批准颁发。由此可见,社会工作者证是一个很有含金量的证书,在未来,一定是越来越有分量的。

社会工作者学法有用吗知乎

109 评论(15)

冬雨霏霏nz

领取证书后,可以享受国家政策的补贴,如果从事工作,也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例如,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卫生、司法和工、青、妇等部门,在这些部门从事政策研究的工作岗位或者独立的政策研究工作。考合格的人颁发社会工作师证书。

用途如果你打算从事街道或者社区工作,那么这个证书会对你有用。不过需要相关工作经验才能考的,但是有学历或者学历更高的人去考对工作经验会放宽一些。

社工证分两种,分别是《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社会工作者属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职业,2004年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确定国家新职业,并于同年7月1日作为第九批新职业正式向社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并收编入国家职业大典。

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每年安排两次鉴定考试,社会工作者考试鉴定合格颁发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的《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是民政部和人社部共同组织的,旨在专业化、职业化社工队伍。一般都是每年6月组织考试,在本省的人力资源网站上报名(具体参照本省的网站),社工报名条件要求很严。

具体如下: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扩展资料:

根据考试工作的通知规定,参加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的人员应是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香港、澳门居民申请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报名时应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或学位证书、从事本专业工作实践证明。

特别要说明的是,考取社工证,可以为社区招聘考试免笔试或者加分,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每月也会获得相应补贴。

义工和社工的本质区别:

(1)从上述含义可以看出,社工是受薪人员,也就是说社工是拿工资的,而义工则是无偿的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没有任何工资等的报酬。

(2)社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比如说个案社会工作,比如说聆听的技术等等,而从事公益事业的义工,有时候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比如说医护人员,但社工则是一种专业特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有别于其他的专业。

(3)社工要遵循严格的专业伦理和价值,而义工也要遵循社会的伦理和价值,但不如社工严格和专业。这些伦理和价值是作为一个社工人员所必须遵守的,其规定也非常严格,有时候甚至会互相冲突,或者跟社会总体的价值观相冲突。

(4)社工需要有从业资格,就像律师需要有律师执照一样。至2008年起在全国范围开始实行社会工作者资格水平统一考试。而义工则不需要由专业资格的限制,只要是自愿的助人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义工。

(5)义工与志愿者一样,不受专业限制,包括一系列为了他人、社会而进行的无偿性的活动。而社工则是专指专业社工人员所从事的服务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工资格证

91 评论(9)

小涛涛偶巴

社会工作者证是有用的。

社会工作者证作用:

1、普通人考社工证是有用的,评定工资待遇,也是能力水平的一个证明,也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而且社工证是工人非常有含金量的证书之一,作用涉及很多方面,主要也是这两年国家大力扶持,越来越意识到这一块的重要性,前景绝对是光明的。

3、社工证的作用是评定工资待遇,也是能力水平的一个证明,在一些地方,有社工证在参加社区工作者招聘的时候可以免笔试或者笔试加分,而且之后在社区工作了也会有一定的补贴。

4、考证和高考的目的是一样,就是为了筛选出能考的出证的人和考不出证的人。

5、衡量一个人的专业水平和做事能力有多种考核办法,考证只是其中一种,当你在找自己喜欢的工作时,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如果需要考证来帮助实现,那就需要考证。

6、同时,考证是一条避免自己陷入中年失业危机的后路。

社工证的报考条件与介绍:

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6年。

2、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3、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3年。

社工证分两种,分别是《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社会工作者属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职业,2004年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确定国家新职业,并于同年7月1日作为第九批新职业正式向社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并收编入国家职业大典。

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每年安排两次鉴定考试,社会工作者考试鉴定合格颁发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的《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是民政部和人社部共同组织的,旨在专业化、职业化社工队伍。

一般都是每年6月组织考试,在本省的人力资源网站上报名(具体参照本省的网站),社工报名条件要求很严,具体如下: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290 评论(14)

喵喵:小妹

工作不分好坏,社会上每一份工作的专业设定应该都是有前途的,也就是说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242 评论(15)

情感白羊座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不太乐观。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可到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专业社工机构等地工作。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社会认可度还不太高,就业范围比较窄,主要就业单位为高校、党校、民政、劳动、计生委、外事、管理咨询公司、文化新闻出版等单位工作。就业方向:到民政、妇联、共青团、工会、卫生、司法、教育等系统和城乡社区组织、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工作的服务与管理。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毕业生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不少社工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就业前景太不乐观”了,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社会工作专业以社会学、心理学为主干学科,学习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等宏观理论知识;学习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学习儿童、家庭、学校、企业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具体工作方法;掌握计算机与统计等现代科技手段;强调坚实的理论基础,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视人文关怀精神和实际社会服务能力。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不太乐观。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可到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专业社工机构等地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社会认可度还不太高,就业范围比较窄,主要就业单位为高校、党校、民政、劳动、计生委、外事、管理咨询公司、文化新闻出版等单位工作。就业方向:到民政、妇联、共青团、工会、卫生、司法、教育等系统和城乡社区组织、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工作的服务与管理。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毕业生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不少社工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就业前景太不乐观”了,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社会工作专业以社会学、心理学为主干学科,学习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等宏观理论知识;学习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学习儿童、家庭、学校、企业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具体工作方法;掌握计算机与统计等现代科技手段;强调坚实的理论基础,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视人文关怀精神和实际社会服务能力。

23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