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8

夢女孩儿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省举办社会工作者培训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框框拆拆远行车

已采纳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该校联系地址为山西省太原市大昌南路17号、邮编为030032。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共青团山西省委团校)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是我省唯一培养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和培训共青团干部的团属高校。前身为共青团山西省委团校、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目前主要承担高等职业教育、青年干部培训、青少年研究等方面工作。

学院位于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园区。占地355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万平方米,配套有各类教室、实训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礼堂、形体训练室、运动场、素质拓展培训基地等硬件设施,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近700台,图书馆藏书20余万册,电子图书3万册,校园网出口总宽带200M。现有教职工325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6人,硕博士104人,双师型教师43名,企业兼职教师47人,省级双师型名师3人。在校生5600余人。

学院设六系(社会工作系、财经系、管理系、计算机系、艺术系、旅游系)二部(培训部、基础部)一中心(信息中心)等教学部门,21个招生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文秘、心理咨询、会计、资产评估与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模特与礼仪)。

在新时期,学院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学院,怎样建设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大课题,践行“怀德志远、博学力行”的校训,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方针,确立了依托共青团组织优势,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青少年工作组织管理能力为特色,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青年社会工作者,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总体工作思路,努力把学院打造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团青工作者的摇篮;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属性鲜明、人格体魄健全、专业技能扎实、组织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和专兼职青年社会工作者

学院遵循高职办学规律,结合团属院校办学属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按照高职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职教理念,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构建起以“三证”为导向,以“三化”为载体(即课证融通模块化、团青理实系统化、人文技能一体化;高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和团校培训合格证)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建有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2个省级品牌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特色专业,并于2015年入选高等职业教育省级实训基地规划项目。2016年资产评估专业入选省级实训基地规划项目。在省内外建立实践实训基地159个,就业率90%以上。

学院通过以研促教、教研结合,涌现出近891项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级刊物论文61篇,国家级规划教材23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专著66部,省级科研课题51项,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报被评为全国青年干部院校优秀期刊和省一级期刊。

学院突出团属院校的政治优势,将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特色育人的新模式。开展“特色课程教育”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开展“素质拓展教育”提升学生的人际素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性素养、开展“文明修身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初步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营造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和谐氛围。2015年被评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标兵。

学院坚持“服务团干、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培训宗旨,充分发挥青年教育阵地的职能,创新培训模式,用团干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扩大学院影响,积极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先后举办了政治理论、计算机应用、企业管理、社区教育、法律普及、出国留学外语和汽车驾驶等各类培训班,对山西共青团事业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创业培训基地”。

省举办社会工作者培训班

164 评论(13)

warmerting

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截止2022年5月22日上虞区民政局在区职业教育中心举办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辅导培训班,超过600名考生参加了培训班,5天共计培训考生1500余人次。

265 评论(13)

選擇淡定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树立起新的理念,找到民政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才能开创构建民政事业的新格局。思路上的清醒,才能带来决策上的自信;理念上的清晰,才能带来行动上的果敢。如何在新的时期,尽快确立和准确把握民政工作的新理念?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尽快确立和准确把握人文民政的理念 首先,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也是民政工作的核心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应是人文民政理念的核心和基础,民政一切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民政一切工作的得失必须用这个基础来检验,民政一切工作的成就都是对这一基础的科学和人性化的注释。其次,要提高民政事业的文化品位,注入文化内涵。树立人文民政的理念,需要我们在提高民政工作的文化品位、丰富民政工作的文化内涵上下更大的气力。 二、尽快确立和准确把握数字民政的理念 民政工作都要用数字并且是准确的数字说话,去掉空洞无物又臭又长的八股文章和客套多余的研究讨论。比如城乡低保工作中,低保标准的测算、人均纯收入的核算,都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科学评估体系测算出近似于准确的数字,同时又通过近似准确的数字的实际运用来表达这种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不断地修正其不科学、不完善的成份。社会科学的数字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数字,它带有更多的模糊数学的概念,它的数值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它需要多次地、反复地趋近于精确地计算,而这种动态的趋近于精确的答案的获得需要不断地实践的演算。但具体工作中有两个数字是一定要准确的。 三、尽快确立和准确把握强势民政的理念 一是做强干部队伍的素质。第一政治素质元素。民政、特别是基层民政部门是从事实际工作的部门,不是政策理论研究部门,不能苛求理论素质要如何强,但政治素质要强,要忠于人民,坚于职守,具体表现在组织性、原则性、责任感。组织纪律严密,才能保证步调一致。原则性丢失,必然导致责任感失落。没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忠于人民、坚于职守、严于律己的团队,强势民政无从谈起。第二业务素质元素。没有一支过硬的民政干部队伍,要想把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是不可能的。但要做到业务素质强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业务的熟练与工作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知识的折旧、新的业务的大量增加,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如果业务不熟、政策不懂,谈不上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政策不清楚,决策就犹豫,甚至会因为政策理解的错误、执行的偏差,损害群众的利益。因此要采取培训、自学、深入第一线等多种形式,刻苦钻研新知识,不断增长新本领。第三道德素质元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人们面临多种道德选择,这势必导致道德关系的复杂化。复杂的道德关系和道德意识,一方面容易使人们产生道德困惑,发生道德冲突,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一些人的道德行为失范。同时,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和道德意识腐蚀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由于社会的基本道德体系一定程度地变异和缺失,我们经常面临着在各种利益增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权力约束不到位的情况下,在公与私、集体与个人、诚实守信与欺诈蒙骗的矛盾时是执政为公还是用权为私等等情况的道德选择。家与国、己与群、小我与大我的利益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应当但要做到“大公无私”的选择是艰难的,需要长期地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 二是做强帮困救弱的资金实力。说一千道一万,经济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要解决弱势人群的“生活难、治病难、住房难、上学难”等等问题,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民生保障目畅场扳渡殖盗帮醛爆互标,没有资金的支撑是不行的。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7年,全国低保资金由151亿元增加到27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由92亿元增加到160亿元。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累计补助地方医疗救助资金亿元,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安排救灾资金亿元。这些资金量大幅度增加,为帮困救弱、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地资金支持,从而使城市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对象的保障面在不断地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湘西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的面相对还比较宽,需救助的弱势人群的贫困程度也比较深,在本级财政比较困难的环境下做强资金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做强民政工作的支持后盾。民政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重视,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配合和帮助。构筑民政工作的坚强支持后盾,需要民政部门勤跑腿、多请示、多汇报,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受益群众的赞誉,获得政府的重视、上级的支持、部门的理解。但过来做得不够,社会救助保障体系虽然建立和逐步完善起来了,但各自为政、整合不够、合力不足、配置重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的存在,虽然也有领导挂帅、部门配合,但实际的工作大量堆积在低保部门,而低保部门除了城乡低保及医疗救助工作外,其它救助职能在这里体现的比较弱化。此外,其它社会救助项目如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等等制度过分地依赖城乡低保制度,连低保对象的身份确认都要民政部门出具除低保证而外的部门证明。而这种直接附着在低保制度上的社会救助制度,一般都规定只有获得了低保救济的人群才可以享受,也致使我们目前实行的低保制度具有了一种养懒汉的成份。救助体系的建立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各种救助制度之间存在着较紧密且过分的依附性,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予以高度重视,领导要真正挂起帅来,抓好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和互补,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好每项救助制度的功能 。

30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