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大华哥呢
穆青、李普、田流、李峰、阎吾等。
1、穆青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穆青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为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
2、李普
李普(1918年8月—2010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南湘乡(今属涟源);抗战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共长沙县嵩北区委书记、《新华日报》记者、新华社鄂豫皖野战分社社长、中原总分社采访部主任等;解放战争期间,跟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新华社总社采访部副主任、特派记者、记者组副组长,中宣部宣传处副处长、中南局办公厅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1973年回新华社工作,历任北京分社社长,核心小组成员、党组成员、副社长;1982年离休;2010年去世。
3、田流
田流,原名张丙蔚。直隶(今河北)完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
1945年后,历任《晋察冀日报》记者,《人民日报》记者、农村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国内政治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国家计委政治工作组组长,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办公室副主任。
《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报告文学》杂志主编,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学会理事。擅长写通讯和报告文学。著有《田流散文特写集》、《生活在召唤》、《我这样做记者》等。
4、李峰
李峰,男,新华社资深记者。新华社资深记者,20世纪50年代初就被新闻界和社会上广大读者所关注。
北大和复旦等高校把他当时写的《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了》等新闻特写,列为新闻系的参考教材,认为它在新闻写作上有新的突破。
可李峰则说,他走运,是党和人民给了他不少没有想到的机遇。
5、阎吾
阎吾 (1921—1996)山东荣成市夏庄同家庄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伍参加八路军,入抗大一分校学习。
1939年调鲁南抗大学习,1942年分配到山东省教育处编审科、省文协编审辑部,1946年调华东野战军新华社前线总分社。
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干事,新华通讯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志愿军总分社前线记者,志愿军总分社记者组长、新华社海防前线分社社长、新华总社军事编辑组长、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第一副社长兼党委书记。
阎吾一直从事军事记者工作,当时被称为“情景记者”、“武记者”。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的报道。采写有《强渡长江》、《战后凉山》等报道。有《阎吾情景新闻选》。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的《中国十大名记者》、河南中州大学出版的《中国名记者著作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的《名记者传》均载文介绍了他的记者生涯。
著有新闻作品集《雄风录》、《奇志集》、《阎吾战地情景新闻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穆青
百度百科——李普
百度百科——田流
百度百科——李峰
百度百科——阎吾
踏雪1230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报名与资格审查本次报名采用现场报名的方式进行。(一)报名时间:2014年4 月8日至18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4:30至17:30。(二)报名地点: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报名办法:1、高等院校毕业生凭本人有效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户口薄、相应的资格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同时交近期一寸免冠照片6张,由本人到报名地点报名;2、在职人员须提供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3、我县“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考生须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和服务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大学生村干部证明材料应由县组织部门盖章);4、报名时应提交由本人填写的《杞县2014年县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参加我县“大学生村干部”计划考生和报考“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岗位的应提交由本人填写的《杞县2014年从村干部和“三支一扶”人员中 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5、报考时按报考流程进行资格审查、缴费。报名与参加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报考岗位有其他要求的,须提供相关证件和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四)各招聘岗位的报名人数与招聘岗位的比例应达到3:1以上。达不到3:1的,根据报考条件和岗位要求及考生本人意愿,采取协商的方式予以调剂。调剂后仍达不到3:1的,需相应核减招聘岗位;核减后仍达不到的,该岗位不再招聘。(五)本次招考,资格审查工作贯穿于考试聘用的全过程。报考人员报名时提供的信息和有关材料必须真实有效,报名时签订诚信承诺。凡发现报考人员与招聘岗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不符以及提供虚假材料的,即取消其考试、聘用资格,并作不良记录登记,3年内不准在杞县报名参加所有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六)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人员,按规定缴纳考务费60元。(七)报名资格审查合格者,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和信息确认表到原报名地点领取《准考证》。时间另行通知。报名入口: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吃货跟谁吃
1,穆青。
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为了生计,举家随祖父迁到安徽蚌埠。曾担任学校进步团体“文学艺术同盟”主席,出版文艺刊物《群鸥》。
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为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穆青于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时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2,陈柏生。
1926年出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赴晋察冀解放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采访开国大典的人民日报记者之一。
3,彭迪。
国际新闻记者、国际问题评论员。江西萍乡人。1920年10月14日生。1944年在成都燕京大学历史系肄业。从事新闻记者工作近40年,发表了大量国际新闻、通讯和评论。1979~1984年在美国所写作品已辑为《彭迪国际评论选》出版。所写评论文章尖锐泼辣,逻辑严密,独具风格,在国内外读者中有一定影响。
4,纪希晨。
原名松晓,河南伊川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曾任晋绥边区《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和新华通讯社雁门分社编辑、驻成都办事处主任,《人民日报》西南记者站负责记者,新华社四川分社第一社长,《人民日报》记者部副主任。
5,闾丘露薇。
199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担任记者、主持人。1999年在浸会大学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美国华盛顿现场报道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并成为全球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2002年,成为惟一一位三进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穆青 (杞县籍当代著名新闻记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柏生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彭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希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闾丘露薇
零下十三月
因为你要过世的,稍微早点的有黄远生、邵飘萍等。稍微近点的有范长江、穆青等。范长江范长江是我国现代著名记者。他曾领导过新闻团体、通讯社、报社、新闻学校,为我国新闻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全国解放初期,他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等职,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创始人之一。范长江的生活道路极其艰辛,且充满着惊险和传奇色彩。他年轻时受大革命影响,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在重庆大屠杀中,从死尸堆里爬出来,又奔向革命中心地武汉,加入贺龙的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九·一八”事变时,范长江赴抗日运动蓬勃开展的北平求职未成,以制豆浆、送牛奶为生。后来他到热河、察哈尔慰问前方将士,曾两次被日军逮捕,几乎送命。但他爱国之心未变,终以笔杆为武器,以记者为职业赴西北考察,没有工资,旅费自筹,生活、安全没有保障。在通讯中,他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揭露了西北重重黑幕,从而轰动全国,一举成名,西安事变时,周恩来称赞他的通讯说:“我们惊异你对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胡愈之赞誉他的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和后来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是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范长江在采访活动中,不畏艰险。他曾穿过罕无人迹的原始森林,夜宿野兽出现的地区,翻越空气稀薄的雪山。在川西北,他眼见粮断盐缺、饿殍遍野的惨状;目睹抗日有功的19路军健儿,被贬到丛山峻岭中充当内战炮灰。为了探明日本西侵的真实情况,他化装去居延海探访,又骑骆驼横穿沙漠返回归绥,沿途风餐露宿,皮肤干裂、溃烂。抗战爆发后,他不顾敌机轰炸,冒着敌人炮火,采访卢沟桥、南口、台儿庄、徐州等战场,以最生动、深入的材料,报道读者最关心的事件,因而他的通讯也最受读者欢迎。范长江以社会活动家的本领,使他的采访活动进入较高层次。他与上自党政首脑、将军大员、王公贵族,下至工友店员、商人小贩、黎民百姓各阶层人士都能广泛往来,有的还能深入交谈。因而他的信息灵敏,渠道畅通。这使他能够较准确地分析形势,掌握动向。他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1978年12月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昭雪。1988年,中国记协作出决定,设立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以奖励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开拓新闻事业的未来。一代著名记者——穆 青穆青,祖籍河南杞县,1921年生于安徽蚌埠。青少年时期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37年参加八路军从事宣传工作,1940年到延安,并就读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起到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当记者,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都有催人奋进的新闻力作问世。在担任新华社社长的十余年间,他为强化新华社的国家通讯社职能,并建成有影响的世界性通讯社,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前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穆青一生撰写和创作了大量新闻文字和摄影作品,新闻史上许多不朽的名篇都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他采写和参与采写的《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历史的审判》等新闻名篇,脍炙人口,广受赞誉,影响了中国几代读者。他还出版有《穆青散文选》、《新闻工作散论》、《十个共产党员》、《彩色的世界》等文字、摄影作品集。
琳子Yulander
1、戴邦
戴邦,安徽天长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拂晓报》记者,《雪枫报》、《开封日报》、《江西日报》副社长,新华通讯社开封分社、江西分社、湖南分社、中南总分社社长。
1955年后,历任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首都新闻学会、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副会长。著有《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等。
2、黄远生
黄远生,原名为基,字远庸,汉族,德化(今九江县)新合乡人。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1885年1月15日(光绪十年阴历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江西德化(今九江瑞昌市)的一个书香世家。
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从更深层的价值与更为深远的意义来说,他又是一位新文化的先驱者。
3、邵飘萍
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
4、穆青
穆青,祖籍河南杞县,1921年生于安徽蚌埠。青少年时期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37年参加八路军从事宣传工作,1940年到延安,并就读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起到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当记者,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都有催人奋进的新闻力作问世。在担任新华社社长的十余年间,他为强化新华社的国家通讯社职能,并建成有影响的世界性通讯社,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前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穆青一生撰写和创作了大量新闻文字和摄影作品,新闻史上许多不朽的名篇都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
5、范长江
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献。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