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田艳恒
概述: 1992年,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个普通村庄发生了一起神秘事件:一位普通老人去世后身体发生了奇怪的变化。有人说老人修成神仙了,具有神秘的力量,还有人说老人睡着了,过段时间还会醒来。老人名叫周凤臣,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去世时88岁。随后的两三年间,有众多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一事件。当时老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能让世人众说纷纭?老人是不是真的还能醒来呢?地处北京东南部的河北省香河县,有一个叫胡庄子的小村子,十四年前,也就是1992年,一位普通老人的离世,给这个小村子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人死之后尸体不腐,并且保存完好,这一消息迅速在村里传开,有人说老太太成仙了,还有人怀疑家属对老人做了什么处理,这一事件众说纷纭,神秘莫测,同时,多家海内外报纸报道了这一消息,香河老人身体不腐事件一时间被传得沸沸扬扬。当年,这个普通小院里每天都要接待一百多人前来参观,其中有科学工作者,也有文化界人士,还有慕名而来的普通百姓,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太多领域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知。提起香河老人周凤臣死后神秘不腐事件,很多人在十年前就听说过,现在我们在网络上仍然可以搜出大量相关信息,在一些报道中,人们总是把老人的不腐现象与灵魂,鬼神什么的联系在一起,给这一事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那么香河老人周凤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去世之后经历了什么才能让她的身体一直没有腐败?老人的身体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呢? 我们和您一样,对老人神秘不腐事件的来龙去脉感到好奇。2006年3月,我们来到河北香河的胡庄子村,周凤臣老人的长子杨守德接待了我们。据杨守德介绍,周凤臣老人1992年11月24日在北京去世,半年以后被送回香河老家,就安置在这个小院的一间房子里,从1992年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老人的身体一直没有腐烂。在周凤臣老人去世后的两三年里,因为有很多慕名而来参观的人,杨守德一家为老人做了一个展室,免费开放,详细介绍老人的生平以及老人去世后身体的变化情况,来参观的人先看展室,然后再隔窗观看老人身体。我们近距离地观察老人的身体,发现老人的面部颜色较深,而身体的颜色较浅,皮肤呈现出一种干枯收缩的状态,皮肤表面还有一层油脂,看起来似乎是放置时间长,身体水分大量流失的一种状态。当年参与老人身体转移的还有杨守德长子杨学强的一些同事,他们在周凤臣老人去世后不久就看过老人的身体,那个时候老人的身体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程霆:我见到老人是后来和专家一起去考察的时候,看到过老人,肤色比正常人显得黑一些,牙齿呀、头发呀都和现在非常接近。杨宏伟:颜色是我感觉是跟现在目前状态差不多,就是面部也是比较深褐色或者棕褐色,头发是银白色很安详。王玉泉:反正这个皮肤比较干燥了,那个时候,摸着不像咱们常人的这种肉忽忽的这么一种感觉,感觉好像就是跟摸着蜡似的。据周凤臣老人的家人介绍,老人去世后,他们没有对老人采取任何防腐措施,老人的身体就在普通的常温环境下保存,我们调查也发现,这一家人就是一个普通家庭,没有一位学医的家庭成员,他们也没有条件对老人采取复杂的医学防腐措施。但是发生在老人身上的现象却实在很奇怪,所以后来很多人就因为好奇或是迷信的原因来看老人,甚至还有人向杨家索要水井里面的饮用水,认为老人就是喝这个水成仙的。说老太太成仙了显然是一种唯心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但是老人的身体为什么会奇怪地不腐?我们先从老人去世前后发生的事情开始调查。1992年年末,88岁的周风臣老人从香河回到北京的长子杨守德家中,回北京之前,老人因为身体不舒服,在香河医院住院治疗了几天。回到北京后,老人的身体比较虚弱,一直没有吃饭,只是喝一点水。11月24日,周凤臣老人在长子家中去世。可是奇怪的是,停止呼吸后,周凤臣老人的身体并没有像常人一样很快冰凉僵硬,而是像平时睡觉一样,神态安详。老人的家人为我们介绍情况的时候,一直认为老人当时就是睡着了。正常情况下,人死之后体温会在两小时左右下降,尸体会出现尸僵和腐败绿斑等现象,法医学常常根据这些现象来断定死者的死亡时间。法医贾明春:人死了以后,24小时以内的话都属于早期的尸体现象,早期的尸体现象主要是开始尸体温度下降,尸冷,以后就出现尸僵,温度的下降是随着气候环境和人的死亡原因不同,尸体的温度下降的话,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因为老人体温降得慢,杨学强和家人以为老人睡着了,没有惊动老人,可是到了第二天,杨学强就发现老人的身体开始有了一些变化。杨学强:她说了一句话,17号那天,那天下午她就跟我说,她说“我的事大着呢,不但要让香河知道,还让全中国知道,最后让全世界都知道”当时我听这话,我一点都不理解,我跟我弟弟还商量,我说奶奶一个普通老太太,怎么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还让全国都知道,当时都不理解什么意思,这是奶奶对她这个事的非常正式的说的这种情况,我们当时都不明白。老人长孙杨学强:25号开始,发现奶奶的指尖在变红,血液没有凝固。接下来的几天里,老人的身体一直在逐渐变化,第七天,家人又发现了老人身体一些新的奇怪变化。杨学强:等于到了12月1号,奶奶停止呼吸7天的时候,就发现这个位置,就是很多血水了已经,当时拿起胳膊以后,她胳膊还能动,这个水能从这流到这个地方,然后再放回去以后水还能流到这个地方。奇怪的现象一个接一个,这时候杨学强和他的父亲及弟弟一家人,都没有想到应该尽快为老人处理后事,他们固执地认为,老人就是睡着了。杨学强:到12月3号的时候,奶奶身体又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变化,就是开始逐渐地充气,而且身体一点一点的充气了。老人的身体这时候慢慢变成了一个气囊,家人用手指按压,还感觉到非常有弹性。杨学强:她那整个身上我们看就跟气囊似的,表皮弹性非常好,你按下去以后就跟皮球似的,一按下去一下就弹起来,浑身都充气了,就是整个脸也变得大一些了,圆了。据家人介绍,老人身体充气的状态保持了两天,之后开始慢慢渗出液体,家人所说的能在皮肤里流动的水,就开始渗出。杨学强:大约12天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往外渗了,而且一点点渗透,随着水分的渗出,气越来越少了,到12月20号左右奶奶身体又基本上恢复到原来那种状况了,比原来相比就没有什么水分了,就跟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差不多了,就1个月的时间。关于周凤臣老人现在的状态,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的常务理事贾明春教授认为,老人的身体是干尸状态。法医贾明春:它是属于异常的尸体现象,异常的尸体现象的话,主要我们讲的话,常见的比较多见的就是干尸。贾明春提到,短时间内身体大量失水是形成干尸的条件之一,而香河老人周凤臣生前在住院期间,曾经大量呕吐、腹泻,在短时间内老人使身体里的水分快速流失。据法医学专家介绍,老人在去世后身体出现的充气现象,有可能就是腐败过程中产生的腐败水泡,水泡连成片状甚至更大面积,就被家人理解为全身充气,后来,老人的身体停止了腐败,逐渐干燥下来,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状态,这就是说,老人的身体曾和常人一样,发生过腐败的现象,但是后来在老人身体大量失水之后,这个过程却停了下来,形成了干尸。干尸在古往今来各种尸体现象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就出土过很多具干尸,这些干尸是在自然环境中迅速脱水而形成的,虽然没有经过人工处理,但西北恶劣干燥的气候能使人体快速失水,经过风化从而形成干尸。埃及木乃伊也是干尸,埃及人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保存完好的尸体就是灵魂夜晚的居所,他们有复杂的人工程序,对尸体进行多道工序的处理,并对尸体涂抹填充香料,最后形成的木乃伊与香河老人周凤臣的情况也完全不同。在我国考古界,很多地方曾经出土过古尸,1985年,在湖南的沅陵,曾经出土了一对元代夫妇尸体,当时出土的时候,两个人的面目栩栩如生,肌肉还有弹性,但是出土以后接触到空气,尸体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医务人员对女尸进行解剖发现,在女尸的腹腔里有竟然有大量的水银。湖南沅陵卫生学校何敏:原来皮肤还有弹性,一下这个皮肤好像颜色都变乌黑了,结果就把这个腹腔打开一看,大量的水银就流出来了。大约有2500CC的水银,当时我们看到满腹腔都是水银,但是她的肠道,肠胃还是比较完好的。为什么在尸体的腹腔内会有大量水银呢?水银会起到什么作用呢?湖南沅陵博物馆馆长夏湘军:灌水银的做法也是民间,在宋代时候就流行,元代时候,它也仍然用这种做法,也就是民间一种做法就是对古尸的,对它尸体的一种保存措施。根据接下来的调查工作,我们得到一个大胆的推测:或许老人自己服用过什么特殊的物质,也就是纪小龙教授推测的某种化学物质,才使她的身体在去世后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为了证实这个推测,我们找到了老人的部分遗物,在一堆平常的小物件中,发现了一张包裹红色粉末的纸,家人介绍,这是老人包朱砂用的,以前老人经常用朱砂调水喝,用来安神,去头疼。朱砂,别名丹砂,它是一种天然矿石,研成细末之后可以入药,主要成分是95%的硫化汞,主治心神不宁,小儿惊风等症,在中医的治疗当中属于常见药。可是,朱砂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宜久服,如果长期服用,会引起汞中毒,此外,朱砂还可以用作丸药外衣,有安神,防腐的功效。 周凤臣老人因为向道士学过一些治病的手法,所以她一定知道朱砂应该怎么用,她自己也用朱砂缓解心神不宁、烦躁等等症状。我们无法考证老人是否知道汞中毒会引起的后果,但是可以推测,如果老人长期服用朱砂,就会在她身体里累积足量的重金属:汞。汞中毒的症状之一,就是会出现大量的呕吐、腹泻等,这就能解释老人在香河医院期间奇怪呕吐的原因了。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朱砂可能就是纪小龙教授所提到的特殊的化学物质。但是老人去世多年,服用朱砂的事情我们无法向她亲自求证,这只是一种推测。那么是不是每个人服用过朱砂都可以身体不腐呢?贾明春:多方面的元素,有环境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有疾病的因素,与消化道的因素都有关系,个体的因素也不一样,有些可以形成,有些不可以形成,但是毕竟干尸的话还是少,并不多的,尤其是现在就是在老太太这样的环境里形成干尸来讲,是比较少见的。通过这次我们对香河老人周凤臣身体不腐现象的调查,我们可以认为,老人身体神秘不腐的现象是一个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合事件。比如说,老人去世前的住院治疗,抗生素有可能消灭了她身体里面的部分细菌,另外,老人呕吐、腹泻、很少喝水,去世前一周不吃饭,长期服用朱砂,去世以后被放置在干燥通风的房间,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对老人的身体产生影响,也都符合尸体形成干尸的条件。
meiguihualei
老人家的现象非常像佛教净土法门的往生瑞相,净土法门念佛临命终时往生会有瑞相,全身柔软如同睡着了一样,经过火化后有舍利出现,历史上也有一些有修行的高增大德圆寂后留下全身肉身舍利,2012年河南来佛寺的海贤老和尚112岁圆寂后装缸,2019年开缸也是全身肉身舍利,海贤老和尚的师弟海庆老和尚在海贤老和尚之前圆寂,也是全身不坏肉身舍利。
特别是老人家【“她说了一句话,17号那天,那天下午她就跟我说,她说“我的事大着呢,不但要让香河知道,还让全中国知道,最后让全世界都知道”】
南得珍贵
孟庆云,男,1937年6月出生,副主任医师,共产党员,河北省香河县人,1962年毕业于津沧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原河北省香河县气管炎哮喘医院创始人,现任北京孟庆云哮喘病医学研究院院长和湖北省咸宁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拥有五项国家专利发明,曾荣获“第三届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者”,“全球十大中医药人物”,“河北省十佳院长”,《中国贸易报》“全国十大创新先锋人物”,“香港国际中医药研究会首届著名专家”。他主研支气管哮喘项目,获得省部级证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列入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推广项目,他的研究院也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单位。 孟院长曾荣获“河北省医德医风标兵”,第二届“全国百名经济人物”,廊坊市“百家医务工作者”,“优秀中医管理人才”,多次获市、县“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拔尖人才”,“十大杰出人物”,“科技十佳和优秀知识分子”等称号。2009年6月13日被评为“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2009年6月24日被广东省中医院聘为主任导师, 2009年11月8日被湖北省咸宁市中医院聘为名誉院长,2010年被评为第十届《中国骄傲》“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人物”,他的事迹已被载入《科学与和平》(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织委员会)第128页、《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第168页、《影响中国的500位专家》(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第342、343页、《当代科学家列传》(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148、149页。《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健康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代表报》、《人民政协报》及中央电视台等十几家新闻单位都相继对孟院长做过报道,他以我国传统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标本兼治,结合现代诊疗方式,确定自己的治疗方案。 他研制的“一套治疗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一套治疗缓解期肺心病的药物”、“一套治疗肺气肿的药物”、“一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五项国际发明专利,其中“一套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定:该成果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较其他同类比较,操作简便、疗效快、复发率低、费用低、具有科学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在疗效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孟院长历经500多次试验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一种中西合壁,配合穴位注射,口服中药根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方法,特别是对长期依赖激素,抗体素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治愈后大部分不会复发,无毒无副作用。他曾先后在国际、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俗话说:“内不治喘,外不治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有效率98%,治愈率,被誉为我国治疗气管炎哮喘病的著名专家而享誉国内外。他的患者来自30多个省市和港台地区及美国、日本、菲律宾、瑞典、韩国、法国、泰国等国家,已治愈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几万例,几年来为国家和个人节约医药费用八亿元。为香河县哮喘医院创造了经济效益八千多万元。他多次获得“全国疑难病临床诊疗经验研讨会一等奖”、“世界杰出医家金奖”、“名医成就奖”、“20世纪医坛会议最佳学术成果奖”、“97首届国际传统医药研讨会金奖”、“98世界华人医坛风云人物奖”、“99年度世界传统医家首届专病学术成果金奖”、“2001首庙世界中医药成果创新研讨会金奖”、“《中华医学奉献杯》金奖”、“优秀学术课题奖”、“《新世纪 新经济 新西部》优秀论文学术成果特等奖”、“华人医家卓越成就奖”、“《西部开发中国社会经济》学术成果特等奖”、“21世纪自然医学大会金牛奖”,并多次获得“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 、“十大杰出人物”、“全国人文科学专家学者”等称号,2002年12月被经济消息报社评为“实践三个代表楷模”。2003年6月被中国管理科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人文研究所授予“全国人文科学优秀专家学者”称号,并颁发了证书。因治疗气管炎哮喘被聘为卫生研究院中华传统医学一级教授;国际医学博士和一级教授,香港中华医药报社高级撰稿人并享有著作权和出版权,
薇宝儿521
香河老人----不腐之肉身 周凤臣,香河县胡庄村人。她以88岁高寿享尽天年。停止呼吸以后,遗体没经过任何防腐处理,在自然环境中,经过几度春夏秋冬严寒酷暑的考验,至今不腐,自我演化成佛教界视为获得正果的完好肉身,被当地人民奉为修行得道的仙人。现代科学工作者则认定,她创造了人类特异生命演化的奇迹,从现代医学和生物控制论的角度看,她对生命的自我调控自然停息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我国一些深谙东方传统文化精髓的专家们,在考察了周凤臣老人现象之后断言,香河民间肉身的现世,将在世界范围引发对东方神秘文化的向往,无可辩驳地印证了老子“死而不亡者寿”的名言。 周凤臣老人于光绪31年十月初六(公元1905年11月2日)出生在香河县淑阳镇东北街,1992年11月24日夜10时45分在北京长子杨守德家中停止呼吸。 民国初年,周氏举家进京,周凤臣老人那时8岁,不愿赴京,便留在香河县,寄住于姑姑家中。姑姑家境宽裕,待她如掌上明珠。依照封建礼教令其缠足,又感其体弱多病,常常带往寺庙焚香礼佛,布施斋增,以求荫佑。 周凤臣老人自幼天资灵慧,心地善良。由于自己饱受病苦折磨,并且目睹黎民百姓生老病死,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便从小立志学医,以拯救一方众生。无奈是个女儿家,姑姑圃于封建礼教,将其藏于深闺,竟不得读书识字,更难得接触医学。在姑姑家长到20岁时,姑姑舍不得她远嫁,便作主将她嫁与本镇胡庄村杨景山之子杨士杰为妻。 周凤臣老人嫁到杨家时,公爹已经仙逝。其时,由于世道动乱,杨家境况渐衰,兄弟们分家另过。迫于生计,丈夫杨士杰常年在外谋职。家中的各项操持,包括田地里的粗重活计,全部扔给周凤臣老人。可怜她身单力薄,一双小脚,受尽劳累。现在村里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还提起,当年周凤臣老人刚到庄稼地,连草和苗都分不清,只好偷偷问小孩子。但老人生性刚强,忍着磨难,历尽艰辛,抚养儿女,勤俭持家,将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后来,丈夫去闯天津卫,长期没有音讯。有乡人捎来口信,说他在天津生计无着,处境险恶。周凤臣老人听罢,拖儿带女,去天津寻夫。历尽艰难,终于找到丈夫,将其解救回家。从天津归来,丈夫在当地当了一名帐房先生,一家人才安定下来。 周凤臣老人一生多灾难,残酷的命运打击接连不断。她膝下二儿五女。1940年,大女儿13岁,到了刚刚能替她分担家务和忧愁的年龄,却突然被一场暴病夺去生命,老人痛失爱女,肝肠预断。 1968年冬,35岁的大儿媳温玉兰因脑溢血突然病故,遗下四个孩子。老人艰难地承担起抚养四个孙子孙女的重担。那时,最大的孙女12岁,最小的孙子才两岁,而丈夫在村里务农,一年到头挣不下几个工分,仅靠在北京工作的长子杨守德每月寄来一点钱,维持一家数口的生活。大孙女杨淑玲不得不中途辍学,过早地帮老人分担些家务重担。由于生活实在艰难,被迫将小孙子杨学顺送给本县一家没儿没女的人家做养子,因哭闹不止才又抱回来。老人每提及此事就伤心落泪。 1970年春,身体一向强壮的丈夫一夜长睡不醒,撒手西去,家里又少了个主心骨。1990年冬,二女儿杨秀清也因重病不治,先于老人谢世。老人再次尝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周凤臣老人一生他受病痛折磨。她38岁时大病一场,卧床不起达40多天,全靠三嫂子喂一口吃一口,才得以维持生命。后来老人的一位舅妈采用民间疗法为其祛疾,并劝其从此素食斋戒。老人应允后,病体方渐渐痊愈。 1976年9月,为抚养几个孙儿,老人离开故乡热土,随长子一家迁入京城,继续操劳。直到80岁高龄,不慎滑倒扭伤左脚,方才卸下繁重的家务重担。那年冬天,老人右手突然溃烂,流脓流血,指甲全部脱落,疼得老人彻夜难眠,长达一个月之久,在医院无法医治的情况下,老人自己用草药敷治,又经一个月方好。但以后右手失去活动能力两年多,吃饭都无法拿筷子。 到了晚年,老人仍一丝不苟地坚持每日三餐前供奉佛菩萨。她行走不便,就扶着窗台、桌子一步一挪地到佛前焚香。实在动不了时,老人就在床上点燃三柱香,唤来三岁的小重外孙女,帮她把香献到佛前。逢到有人送来新鲜水果点心,哪怕几个小枣儿,老人也要先供了佛以后再食用。 秋冬时节,老人身体格外虚弱,儿女们从营养上考虑,屡劝老人吃些鸡蛋等物。可是老人仍不改初衷,告诫晚辈:“人要贪吃荤腥,吃一口还一口。” 1992年春节过后,老人多次要求回香河,儿孙百般劝阻。直到8月,实在拗不过老人,才将老人接回老家安居。 周凤臣老人作为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虽读不懂儒释道学说大经大论,但她以一颗诚敬之心面对天地,以一颗慈悲之心面对人生,从而感悟到世间善恶因果的本质规律和人生的基本法则。她不仅自己持戒精严身体力行,还以各种方式教化后人。她的后辈儿孙只要提起老人,就想起她经常挂在口头的五句话。这是她总结出的做人的五条标准:第一,走到天边口要对着 心,心眼儿要放在正地方;第二,遇事多替别人着想,不要光想着自己;第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四,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不要把它看得太重;第五,一个人做好事有人知道,做坏事也有人知道,最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为教育家人相信因果轮回报应,老人经常请述一些善恶终有报的故事教育儿孙,让他们多做好事,多行善事。老人常说:“你们看说书请古的,好人最终都有好报,坏人最终都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辰早晚的事儿。” 老人对后辈儿孙不仅在生活上关心,更注重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四个失去母亲,由她亲手拉扯大的孙儿孙女,管束尤其严格。她认为,一个人只有从小教化,树立正确的善恶标准,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长大了才能走正道。所以,她在儿孙很小的时候就告诫他们:“学好别学坏,别学偷鸡拔烟袋。” 周凤臣老人崇尚孔孟之道,崇尚仁义礼智信的东方传统美德。她以“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古训严格训导后人,重视对他们孝道的培养。她自己也烙守孝道,被后人称颂。 1992年11月10日到11月24日,老人在其弥留之际最后半个月时间里,又对儿孙们今后做人的品行,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教化。她毫不留情面地将家人以前每个人的所做所为和心灵深处的污点——一揭示无遗,使得家人心服口服,对自己一生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做人准则有了明确的认识。 在此期间,老人身边发生了几件耐人寻味的事情。1992年11月9日,得知老人病重住院,长子杨守德开车同几位家里人从北京赶回香河探视。途中在通县加油,遇到一位老妇人抱着小孩前来乞讨。杨守德惦念母亲,心情焦躁,加上口袋里没有零钱,便让其他人拿点零钱出来。但其中一位家里人说,这是坏人来骗钱的,不但没给钱反而将其赶走。回到香河,没有人提及此事。可是,11月10日晚间,老人竟感知到了此事的原委。她训斥儿女们说:“要饭的不都是坏人,你没零钱,就给个三十二十的不算啥!’她还问长孙:“以前我嘱咐你的话,记住了没有?”长孙含泪答应记住了。老人又说:“以后遇到化缘修庙的,多给点钱。” 11月18日晚,老人提出要吃“消炎痛”,让家里人打开自己当年随身的几个布包袱翻找。儿女们挨个把包袱抖个底朝天,忙活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这时,老人把家人叫到一起,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让你们找药是假,我是让你们翻翻看,我这包袱里有没有值钱的东西。你们要懂得,钱财是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也带不去。”面对包袱中一堆针头线脑碎布片等日用杂物,面对老人那双深途而澄澈的双眼,家人恍然大悟,失声痛哭。 11月19日早晨,老人让全家人打扫房间卫生,并对每个人都做了分工。有的擦桌子,有的整理衣服被褥,有的清扫墙壁。老人特意安排她最放;已不下的一个女儿和一个孙子清理地面。那些天雨雪连连,屋子人来人往,地面踏得泥土老厚。两人先用锹铲,又跪在地上一寸一寸地用冷水擦洗。大冷的大,两人累得满头大汗,脏水倒出去几大盆,直擦得露出干净的水泥地面。清洗完地面,这位拄拐杖来的女儿,竟奇迹般地扔下拐杖行走自如了。 由于老人教化有方,后辈儿孙无论做工务农、从政经商,都是本本份份,勤勤恳恳,为人正直善良,不染恶习。老人亲手抚养的两个孙子,在高等学府深造后,都成了部队干部。他们为日后保护老人肉身存世,起了关键作用。 有感于人生无常、众生病苦,周凤臣老人行医救人的愿望一直不眠。据老人长子杨守德回忆,她年轻时曾央求丈夫杨士杰将一位身怀绝技的修行人请到家中,向他讨教治疗臆病邪病、小儿惊风和农村各种常见病的方法。周凤臣老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过耳不忘,尽得其真传,再加上自己潜心修持,慢慢掌握了特殊诊疗技能,遇有乡亲们染有沉痛,久治不愈,老人只要上手,便能手到病除,而且用药简单,大都是庄稼院里常见的黑豆、桃树枝、草木灰等等。治疗小儿疾病,同样是药店卖的小儿药品,经她吩咐,眼下即有特效,令人不可思议。老人常年治病救人,积德行善,有求必应,渐渐声名远播,连很远的渠口镇都有人来求医问药。村里人尤其是妇女和孩子,有个病病灾灾,都愿意找她看,又方便又省钱。而且,凡是经老人手治过的病,几乎没听说有再犯的。 据家人和乡亲们回忆,周凤臣老人到了晚年,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特异感知功能。1983年夏季的一天,二孙女杨淑丽中午放学时没回家。不一会儿,有位同学风风火火跑来报信,说杨淑丽让大汽车给撞了。家里人立刻着了慌。老人却根本没着急,好象事先知道要发生这件事一样告诉家人说:“你们都踏实住峻,淑丽没事,用不着满世界折腾去,她一会儿就回来了。”果然,下午两点多钟,一位司机陪杨淑丽走回家来。这位肇事的司机心有余悸地说:“撞上孩子以后,我心想这下完了,就看见一团气裹着孩子滚出十几米远。我刹住车,抱起孩子赶紧往医院跑,一检查,内伤外伤一点也没有。” 杨淑丽自己说:“汽车撞过来,我像飞起来一样,摔出去老远,爬起来哪儿也不疼,我想回家,叔叔不答应,非拉我去医院检查。” 这样人命关天的大事,周凤臣老人何以知晓会化险为夷,将永远是个谜了。长孙杨学强也遭遇过危及生命的灾祸,当时奇迹般地死里逃生,大概也只有老人自己知道个中奥秘了。 周凤臣老人去北京居住以后,乡亲们逢去北京办事,大都去看望老人。往往客人一进门,老人就说出来人到北京做什么事,同行有几人等等,均准确无误。要是谁请老人看病,她也预先知道,先道出病情,再拿出早已备好的药,使来人大惑不解。 早在1985年春天,她就对四女儿杨秀华说:“我呀,已经修成了,我是个肉身了。”后来的几年里,她还多次向其他女儿、外孙、孙儿们提起或暗示此事。当时家人未解其意,只当是老人年岁大了,没把这些话当真。 1992年11月,老人在弥留之际,又当着全家人的面说:“我的事大着呢,不但让香河县知道,还要让全中国知道,最后让全世界都知道。”说得多位晚辈家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能理解老人的话。直到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才使家人恍然大悟。 周凤臣老人对自己遗体最后回家乡安置,可以说是早做了一番长期打算。 现在家中安置老人的土房,是1963年由老人亲手操办盖起来的。当初,生产队在村东头给老人安排了房基地,可她却看好了这块地方。那时,这里是村里老张家的;回房。老人不惜用新木料换了过来。1976年秋,老人去北京长子家中居住,临走前,给两个儿子分家,把家里五间房分成两份,每个儿子各两间半。长孙劝老人:“咱全家都去北京,还要这两间旧房给谁住?”老人笑这:“这你不懂!” 以后每逢家里修房,老人都要长孙寄一部分修缮费回去。1989年9月,老人听说二儿子杨守玉要翻盖全部旧房,就专程赶回去,给两个儿子重新补办了分房手续。在老人执意劝说下,杨守玉只好扒掉属于自己的两间半旧房重新翻建。属于长子杨守德的两间半土房,仍保持原貌空在那里。如今,这处土房为安置和保护老人遗体派上了大用场。1993年5月,人体科学专家们考察之初就指出,保存者人遗体的最佳环境就是农村的土房土炕。当专家们了解到老人为这两间半旧房所做的一系列安排之后,莫不由衷赞叹。 1992年11月,88岁高龄的周凤臣老人,在停止呼吸前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为自己遗体不腐做了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从辟谷、呕吐。排泄、咳痰到净口净身,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让家人亲身经历和目睹了老人的神奇功能和超常的环境变化。 11月 6日,老人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咳嗽不止,拒绝进食,经香河医院检查,确诊为急性肺炎,住院进行了治疗。住院期间,老人出现异常呕吐,喝一口水能吐出一碗呕吐物,里面有红色倒排状的东西和黑色小米粒硬物。 11月10日,老人强烈要求回家,儿女怕老人回家有个三长两短,坚决不同意出院。老人说:“你们再不让我回家,我就让你们后悔!”儿女仍不同意。老人当时脉搏和心跳都停止下来,呈现严重休克状态。儿女们吓慌了,哭叫着答应老人回家。老人立即回应一声,呼吸、心跳、神智又恢复正常,情况令人惊异。中午,老人被接回家中。 老人回家以后,身体虚弱到极点,子女们开始为她准备后事,当晚抬上灵床。但老人神智始终清醒,不愿意躺在灵床上,家人又将老人抬回炕上。第二天老人身体情况有所缓解,家人又开始对老人进行输液治疗。到15日,老人身体基本恢复了正常,并要求进食。从此时起,老人饮食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由以前怕凉,一下子变为怕热,家人只好给她吃凉饭,喝凉水。在9天未进食未排便情况下,15日上午,老人出现了异常排便。此次排便呈喷涌状,量大粘稠;颜色紫黑。以后直到老人停止呼吸,每天都大量排便。 16日凌晨,老人又开始大量咳痰,达3个小时。痰中含有五颜六色形状奇怪的块状物。这天晚上,老人又要求用凉水嗽口,整整一天一夜没有间断。 19日早晨,老人让家人给她用凉水擦身,并用清凉油涂抹全身主要穴位。 在那些日子里,老人虽然躺在床上,但儿孙们在外干什么,都了如指掌。 11月9日老人在香河县医院里对小女儿说:“你大哥他们一会儿就来。”此话说完五分钟后,老人的长子就进了屋。 11月 10日晚,老人的小孙杨学顺还没赶回来,家人为安慰老人,说他一会儿就回来。老人摇摇头说:“他明天才能回来呢。”果然第二天上午,杨学顺从徐件陶匆赶回家中。 11月16日,老人对长孙和身边的其他人说:“我的能耐大着呢,可以使水(指打点滴的药水)不流。”当天,老人不愿意再输液,家人坚持要给老人输。给果医生在老人手臂脚部扎了五次,每次都有回血,可药水就是输不进去,医生和家人只好作罢。 此间,老人身边的特异环境显示,更让家人大开眼界。11月16日,老人吩咐家人用红纸扎200朵大红花。家人照办。11月17日下午 4时,又依老人吩咐,家里 20多口人聚齐,在院子里将红花全部烧掉。半小时以后。全家人都看到家门正南方的天空中出现四朵熊熊燃烧的大火球,颜色呈玫瑰红色,十分艳丽,直径足有一米多,持续时间长达3-5分钟。长孙问大家:“都看到了吗?”大家齐声回答:“看到了”。长孙转身进屋时,大火球同时消失。 11月20日夜里零点,老人安排家人护送自己离开香河回北京。老人躺在车里,头上蒙着被,可车走到哪儿她都知道。车过吴村桥时,她说:“进通县了”。车到八王坟时,她说:“走四环路”。到健翔桥时,她说:“快到家了”。老人回北京以后,开始拒绝进食。 11月24日夜10时 45分,老人自己拔掉输氧管说:“我要睡觉了,不需要它了。”随后安祥地合上双眼,停止了呼吸和心跳。老人停止呼吸以后,24小时体温不降,一周后肢体仍柔软如常,手背甚至还有血液流动,头部太阳穴的血管清晰而且有弹性。此间,老人长孙工作单位的有关领导前去探视,见状大为惊讶,认为老人的情况不能等闲视之。以后连续几个月里,老人遗体在常温常压下自然脱水、脱油脂,包括盛夏酷暑季节,此过程仍然不间断。老人停止呼吸前后所显现的一系列生机能量活动和特异环境显化,绝非常现思维所能解释。 1993年5月初,我国人体科学工作者得知周凤臣老人遗体不腐的消息后,立即组成综合调查组,对老人遗体进行了科学考察,充分肯定了老人遗体存世的宝贵价值,并协同有关单位将老人遗体安置回村。随后,专家们在老人家乡,对她的生平事迹进行了长达月余的深入调查,了解到许多涉及生命奥秘的宝贵资料。专家们吃惊地发现,老人对自己最后归宿和遗体存世等事情早已了然于胸,并做了相应安排。 专家们还确认,周凤臣老人遗体至今不腐,留下了肉身演化全过程的科学观测资料,为我国人体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特异生命演化实例,也为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遗产。老人所具备的非常规诊病治病、特异心灵传感等一系列人体潜在功能和超常现象,与对世纪人体科学研究需要突破的前沿科学密切相关。 中国佛教界著名人士闻知老人肉身遗世的消息,十分欣慰和推崇,充分肯定了老人修持所达到的境界,并提出了具体安置意见。他们指出,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老人现身说法,她的事迹将教育和鼓舞后人。老人的生平和美德,为今人如何修持树立了楷模。 现在,周凤臣老人的遗体历经几度严寒酷暑的考验,在自然条件下停放。盛夏室温高达 3O摄式度,相对湿度可高达90%;冬季室温则降至零度,老人遗体不受影响,至今完好。 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生活于纯朴的河北农村,既无高深的养生理论,又无惊天动地的功勋伟业,仅于细行小事中谨慎行持,于滚滚红尘中清净六根,贫困艰辛不移其志,厄运磨难不改初衷,以一病弱之躯,竟得以成就如此辉煌的生命奇迹,实在给后人留下一个回味不尽的千古之谜。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