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好远
好就业。社区工作者,是指经过一定的选拔或公开招考程序,被各街道(镇)或社区的两委一站(党委党组织、居委会、社区服务站)选用的人员。并在以社会基层社区为基本的服务区域,为居住在小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协同治理)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目前,我们所说的社区工作者一般指的就是居委干部,网格员。
wangeunice
重庆社区工作者一般都是通过招聘考试进入的社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属于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工作稳定,薪酬较高。
扩展资料:
社区专职工作者是指专门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由通过社会公开招考取得社区专职工作者执业资格的人员和社区居民中的离退休人员组成。其中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当选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或委员后,由所在街道办事处办理聘用手续,即为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民中的离退休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当选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或委员后,即为社区专职工作者,不需办理聘用手续。
绝妙蓝调
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社会工作是一个有组织的机构或社团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提供有一种援助,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提供的各种服务。
工长360姜文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自然不会出现奇迹,不仅如此,就相关资料显示,社会工作的就业情况非常符合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随便打开一个搜索引擎,输入社工两个字进行相关资源的搜索,不难发现大部分为一些高校的网页,而在论坛中我们在寻找与之相关的主题时,更是很少甚至于没有,更甚至于是国内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此专业的抱怨乃至漫骂,毫不夸张地引用一些网友对此专业目前的就业现状的描述——“艰难”二字一点不为过!悲观者“觉得前途一片渺茫”,发出“社工”两个字好辛苦的感叹,戏称社工是“中国最nothing(啥也不是)的专业”;乐观者也只能自我安慰:社会工作的“春天终究是要来的,却还需要时间”。就各高校的就业情况来看,社会工作的就业情况也是非常不理想,在大陆社会工作最发达的上海,虽然像复旦大学这样的“名门望族”,其社会工作就业率也在倒数第4名。青岛大学68个本科专业,社会工作排在64位,就业率和升学率分别为和,两项合计。重庆市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率连续3年倒数第4名。比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更令人忧心的是专业对口率。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社工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在10%到30%之间,专业人才流失严重。2003年从华南农业大学社工系毕业、成为广州首批社工毕业生的81名本科生中,仅有不到10%从事了相应的社会工作,70多人都转行从事与四年社工学习无关的工作。2005年,中山大学首届34名社工系毕业生,虽然就业率尚可,但只有3人做社工。四川几所开设社工专业的高校,今年有社工专业毕业生151人,其中选择社工工作的人不足20%,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49名社工专业的毕业生仅有4人从事对口工作。在重庆,社会工作人才非常紧缺,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依托重庆高校,重点培养社会需求的社会工作人才的情况下,今年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54名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只有3人从事对口工作,有的社工院校专业对口率为零。于是出现了一方面专业社工非常紧缺,另一方面正规的社会工作专业高校毕业生大量流失,资源浪费严重的怪现象,这恐怕是目前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及其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