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0

肥肥来了啊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老社会工作者要怎么做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饼茄夹

已采纳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有哪些知识点?为方便大家备考社会工作者考试,我为大家分享初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知识点——老年社会工作如下:

一、老年的界定(我国政府多以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老年期的划分:60-69为低龄;70-79为中龄;80以上为高龄。

生理老化:眼睛需要较多的光才能聚焦,并且对强光反应敏感;辨别颜色的能力下降,有老花眼;难以区辨不同的声音;嗅觉功能可能会严重受损,难以闻出煤气、天然气或变质的饭菜味;可能会有较高的痛觉阈限,更可能发生低烧或高热。

心理老化:老年人的结晶智力比年轻人还多,主要是日常学习和生活积累的结果。感官功能的下降并由此产生反应迟缓现象及记忆力下降。

社会角色变化:会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

★★(一)、老年人的需要:1、健康维护(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求);2、经济保障(“反哺式”的供养方式是老年人获得经济保障的最主要途径);3、就业休闲(丰富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的新需求)4、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老年人的重要需求)5、婚姻家庭 6、居家安全(需要安全宜居的家庭氛围和社区环境)7、身后事宜安排(包括子女的生活、财产的处置、墓地的购置、后事的操办等)8、一条龙照顾服务(可能需要居家照顾、社区照顾、院舍照顾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因此要有良好的过渡与整合)

★★(二)、老年社会工作应注意的事项:1、价值观问题(可能会影响社会工作者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2、移情与工作倦怠问题(移情——服务对象对社工抱有全速等特殊感情;反移情——社工把服务对象当作是家中老人,从而对老人出现的感情,有可能会影响服务;倦怠——长期做老年工作,如患老年痴呆症的服务对象工作,可能会产生倦怠,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针对老年人本身的身心健康,属于直接服务),主要包括: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推广活动、处理酗酒和滥用药物问题、协助进行压力管理、锻炼身体方案、设计防范老年人在家中受伤的措施、提供精神健康服务、推广预防性服务、提供跟年龄有关的疾病的信息、提供有关社会服务和后续性健康服务的咨询等。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针对周边系统的服务,属于间接服务),主要包括:送餐、家庭病床、家务、探访、电话慰问等个人协助服务;出行和行动服务,如提供手杖、轮椅和依据改造等辅助手段;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转介、代际互助、日托、营养配餐、房屋修缮、照顾者的休息安排、入住老人院舍等服务。

(二)、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

★★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抑郁症(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和情感)、痴呆症(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和智力功能)、谵妄症(类似痴呆,但它发病突然,并且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可以逆转)和焦虑症(典型的特点是过度忧虑,有非理性的恐惧,并抱怨身体不适)

(三)、处理精神问题

★注意5个方面的问题:1、珍惜当下(明白时间的珍贵);2、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3、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4、协助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与输电网贫嘴贱舌 解和宽恕他人,弥补缺憾;5、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分类用◎表示)

◎正式支持(涉及较多专业知识,一般中级考的多)

◎★★非正式支持 (即感情的维系)

1、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构成分类:家庭成员对父母的养老支持(主要是子女);亲属对老年人的支持(兄弟姐妹及远亲、姻亲等);非亲属对老年人的支持(邻居、朋友、同事、慈善机构、社区志愿服务等)

英国学者婉格尔归纳了五种社会支持网络类型:家庭依赖型(与家人密切交往);社区整合型(与家人、朋友、邻居交往均密切);自我涵括型(与家人、朋友、邻居有交往,但均不密切);社区依赖型(与朋友、邻居交往密切);自我局限型(与任何人均不交往)

2、主要支持内容: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

★★家庭是社会救助的主要来源

◎用家庭思维建立家庭支持(指把老年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

◎促进老人的社会融合

三、处理老年特殊问题

(一)、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 类型:1、身体虐待(打、体罚、限制人生自由、强迫进食等);2、性的虐待(未经同意发生性行为、性攻击、非自愿裸露身体等);3、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让老人遭受精神上的痛苦,如威胁、恐吓、骚扰,还包括把老人当孩子对待或有意断绝老人与他人的社会接触,与此为手段惩罚或控制老人);4、经济虐待(不地使用老年人的经济资源、个人财产或其他物品,包括伪造支票或法律文件);5、他人疏于照顾(主动或被动地未尽责满足老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包括未能充分满足老人在饮食、住所、穿衣、医疗照顾和身体保护等);6、自我忽视(老人没能充分照顾自己又没有其他的照顾者,造成营养不良、脱水、有病没救治、个人卫生差等)

(二)、丧亲问题

★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研究发现:个人在接受自己不可避免的死亡或他人的死亡时,会经历一个由:

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接受期构成的心路历程。

★★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重要工作如下:1、提供情感支持(协助老年人及其家人处理情绪,敞开心扉,处理未了事宜);2、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3、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4、做丧亲辅导。

(三)、临终关怀服务

主要包括:1、辅助医疗专业人员为老人(控制)减轻疼痛和症状的服务,包括音乐治疗、宠物治疗、戏剧治疗等;2、协助老人及其家人解决医疗费用方面的问题;3、提供丧亲后续服务。

★(四)、自杀

直接线索:老人直接说“我要了结自己”或“有时我真想结束一切”等直接表达,社工就要进一步筛查 的自然倾向,如果已经有具体的计划和实施计划,要马上采取行动。

间接线索:老人借用一些问题看所爱的人的反应,如“没了我你会过得好些”或“这些日子我太麻烦人了”等,尽管家人和社工可能觉得这些话让人恼怒,但这是老人在绝望地呼救,要重视不能视而不见。

行为线索:没有提供任何口头线索,就决定要结束生命,并且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他们常常会在行为上流露出一些倾向,应视为警示信号。如:企图自杀或过去自杀过,收拾东西,储存药物,突然把贵重物品送人等。

四、老年人问题和需求评估的目的与方法

(一)、评估的注意事项:1、物理环境(环境光线明亮,准备辅助性器具,如助听器、眼镜、纸、笔、步行器、拐杖等);2、平衡好老人自立与依赖他人的需要;3、关注最初提议做评估的人(重要他人);4、注意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5、尊重老年人的隐私权(保密原则)。

(二)、老年小组工作方法(老年人小组工作的节奏比年轻人的小组要慢许多,对小组带领者来说,要学会欣赏成员点滴的进步)

★ 注意事项:1、尊重自决权;2、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3、尊重保密权;4、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

五、老年社区工 作

★★老年社区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1、独居老人;2、高龄老人(80岁以上);3、伤残老人;4、困难老人。

老年社区工作方案的服务类型:1、居家服务;2、社区中心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3、社区老人照顾机构服务。

★★老年人社区工作基本的原则: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连接与整合。

六、老年人社区照顾(社区照顾正在由服务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

★ 在社区照顾:强调场域,

由社区照顾:由社区资源提供的服务,如志愿者

对社区照顾:

★养老机构的类型:老年公寓(不需要任何生活协助的老年人服务机构);临终关怀机构(需要尝试护理的老人的服务机构)

老社会工作者要怎么做

184 评论(11)

双子座K先生

老年社会工作特殊技巧方法

老年社会工作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老年社会工作特殊技巧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 如何应付不合作的老人

不合作的老人一般的表现是拒绝工作人员为其提供的服务。导致老年人的不合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的个案,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为其提供服务。我国台湾学者李增禄提出的一些具体的应对技巧可供我们借鉴:

探求老人不合作的根源

老人不与工作人员合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与老人面谈、征求他人意见、旁敲侧击等方式探求老人不合作的根源,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

让老人明白不合做的不良后果

让老人知道,不合作的行为会有那些反功能(负面价值),也就是直接跟老人讲清楚,如果不与工作人员合作将会产生哪些不良的后果,让老人认识不合作的坏处,从而让其转变观念,接受工作人员的服务。

让老人有反省其抗拒心态的机会

也就是说,要给老人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老人自己思考一下,自己该不该接受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或者让其自己思考一下,自己不与工作人员合作会带来什么后果,然后再决定是否接受工作人员的服务。有的老人是在气头上不与工作人员合作的,待其想通了之后,工作人员应该给老人一个台阶,让其顺利与自己合作。

检讨工作人员自己的处理方法

老年人不与工作人员合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也许就是工作人员自己的处理方法不对,如称呼不恰当,某句话触动了老人的伤心事或引起老人的忌讳等等,都有可能引起老年人对工作人员服务的拒绝。因此,工作人员发现老人不合作时,应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式不当,然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或补救。

先接纳老人的行为和态度

要想赢得老人对工作人员的接受和认同,工作人员必须先接纳老人的态度和行为,哪怕其态度和行为是有问题的,也不要急于否定。等老人接受了自己之后,再与老人一起探讨其行为和态度的不对之处,帮其纠正。

鼓励老人自己处理自己的事

有些老人不喜欢别人干涉自己的事情,如有的老人不服老,不愿让别人帮忙,有的`老人想保密,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出现这些现象时,老年人的不合作是可以理解的,工作人员不要强行让老人与自己合作,而是鼓励老人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必要时,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帮助即可。

想方设法赢得老人的信任

工作人员的工作要细致入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老人知道工作人员的确是为他们着想的,从而赢得老人的信赖,接受为他们提供的服务

求助于有关人员

当老人不合作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求助其亲属或朋友来劝导,或者利用其他老人的榜样作用来感化他,或者请其他的工作人员相助。

除此以外,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如安排老人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工作人员以身作则,为老人作榜样;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让老人接受公平的服务等。这些措施也有利于促进老人与工作人员合作。

二.如何服务行为有问题的老人

进入老年期后,老年人在行为方面会产生许多问题。怎样为这些行为有问题的老年人服务,是老年社会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台湾学者颜文雄将老年人的问题行为分成了四十四类,并对每一种问题行为的应对措施和技巧作了分析。

1. 激动(agitation)——通常根植于恐怖感,加上不平静及神经亢奋而产生的行为。有时是对迫近的悲伤,或者对实存或虚构的事物之恐怖的反应。若案主对上述事项认同的话,我们只要把该失望移走或者向老人解释该事物的真正意义便可以了;若不能移走该事物,我们便要引导老人把其不安感转移至有建设性及循环不息的体能活动上。因为通过这些体能活动足以消耗掉老人不少精力而减少其激动行为,职员们保持与老人们在活动上交谈及理性化讨论亦可减轻老人的问题行为。唯一要注意者乃切勿让老人们在活动中过度劳累而伤身。

2. 失忆症(amnesia)——健忘其实是失忆症的一部分。有些老人会在短期内完全忘记一切往昔事物,我们要进行“现实导向”处理,询问老人一些他可以作答的简单问题以使他重拾信心。再问一些相关问题来帮助老人回复其记忆能力,例如“你中午吃过些什么呢?”“那些肉煮得合味道吗?”“你喜欢煮食吗?”“你最喜欢的是那一道菜呢?”等。

3. 焦虑(anxiety)——当我们疑虑一些不愉快事件将出现时,便会产生焦虑。若它时常与事实不符,可说是神经质或神经过敏。最惯常见到的有头痛、消化不良、长期疲怠,晕眩、便秘、无胃口等。尽可能去了解老人焦虑的原因,以交谈宣泄其感受。提供老人一些富有安全感的环境或活动,以便老人能平静地重拾信心。有时这些焦虑会令老人们有自杀倾向,因此我们务求小心处理,尽量提供诚实的鼓励使其恢复信心。

4. 冷漠(apathy)——老人们时常表现出一片漠不关心的态度。工作人员应当尝试与老人讨论其冷漠的原因。在知道老人兴趣所在后促使老人参加一些活动项目,或者邀请一位曾面对同一心态的老人与案主交谈,亦有助于改变其冷漠感。

5. 忧惧 (apprehension)——没有焦虑那么严重,主要是针对某一事物或人物而产生。其处理方法与焦虑同。

6. 攻击(assaultiveness)——这类老人会经常与别人发生打斗。工作人员要尝试寻找出他们打斗的原因。有些老人之所以攻击别人主要在报复。我们要尽量与老人对话,千万不能置诸不理。更应立即通知主管知晓,不一定需要强制其行为,但若有需要时也何以执行。尽速把老人附近可运用作抛掷或尖锐物件移开,以防老人随手利用作武器。

7. 好战(belligerency)——这些老人通常喜欢与别人争议,并恐吓持相反意见者。很多时候当老人内心充满恐惧便会戴上好战面具。此时职员们不能示弱,应尽量表示诙谐,无知及和蔼态度。尝试引领案主参加一些简单工作或活动,避免令他有挫败感,并且避免案主参与工作或活动中有机会接触尖锐或可供投掷的物体的机会。

8. 古怪(bizarrerie)——最明显的行为便是奇装异服,行为怪僻。要知道这些我们觉得怪异行为在老人眼中可能并非如此,因此不要嘲笑或令他们局促不安,尽量接受其行径。对其行为作出忠实的判语而非奉承。

9. 灾祸性行为“(catastrophic behavīor)——当老人自觉极度挫败感时便会作出灾祸性行为。此情况时常出现于大脑受损的老人身上,其行为的出现与中止十分快速。职员应低调处理,切勿重复会导致案主失常的工作或活动,应转而做一些案主昔日曾经成功地开展的工作或活动。

10. 强迫(compulsiveness)——当老人有一强烈的需求而不能避免或得到时,便会出现强迫性行为。在最轻微情况下,如不停踱步或扫地。工作人员要力图保护老人不致因其强制性行为而受嘲笑,不要对其行为或话语作出讥讽。在可能情况下引导其能力用于有建设性的活动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代老人做任何强迫性行为。

11.闲谈(confabulation)——爱与别人闲谈者往往随口虚构不实故事,主要原因是对一些事物并未有深入认识以及健忘而导致。其动机是希望据实道出,因此不要取笑或者责备老人。当工作人员告诉他一些事情时,必须确知老人已接受了你的讯息,要求老人重复数次你所说的话就可以了。例如聚会日期及时间等。询问一些老人可以回答的问题,运用现实导向技巧。

12.妄念(delusion)——这是老人一种错误的确信,非理性化可以纠正的幻想。不要浪费时间与老人争论其妄念,但亦不要赞同其妄念。尝试令老人参加一些不会导致妄念的活动。当有下述各类独特幻想出现时便要小心处理:

(1)伟大的幻想(delusions of grandeur)——当老人自觉十分重要或有特殊天分及能力时便会出现这种行为,千万不能支持其信念,要踏实地与案主对话,不要让他从事一些非其能力可以胜任的工作以免招至困窘或伤害。

(2)忧郁性幻想(hypochondriacal delusion)——当老人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相信自己患病,便是一个明显例子。工作人员要报告老人所有关于身体健康方面的投诉,当发现老人有上述行为时,应富有同情心地细心聆听但不要采取任何行动。

(3)怀疑性幻想(nihilistic delusions)——老人会完全拒绝接受某些事物确实存在的事实,尤其是一些看不到的事物,例如“我是没有胃的”等话语。处理手法与上同。

(4)偏执性幻想(raranoid delusion)——这些行为老人深信自己被别人迫害或背后中伤。工作人员对他们一定要坦诚,切勿毁约或承诺。有老人在场时不要细声交谈,耳语。

13.裸露(denudativeness)——他们会不停脱掉自己衣服,赤身露体。尝试在清早时要案主穿衣,最好是穿着一些不易脱掉的衣物,赞美其衣着美观。不要让别人取笑其行为;不要惩罚案主。尝试令其参与一些愉快有用的工作。

14.沮丧(depression)——老年人最常见的行为,一般而言是由情绪而产生的,例如失去亲友、熟络的环境,害怕死亡等。沮丧的起因通常都是非常真实 的,惯常见到的征兆有颓丧、低落的自我形象、对大部分活动失去满足感,对他人失去兴趣,淘哭,失去幽默感,悲观,预期失败,缺少动机,更加依赖他人,胃口不振,失眠,不安及有自杀倾向等。沮丧行为最好是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分析,工作人员不要妄下判语。让老人参与一些活动有助于老人重获自尊、个人自由及独立感。亦可把老人注意力由自身问题转移至新的经历和人生目标中。工作人员对这些老人的支持十分重要,让他知道你是自愿与他一同活动,并非由于工作需要或出自怜悯心。

15.迷惑(disorientation)——其起因繁多,工作人员最好运用现实导向技巧或再引发其动机。

16.人格分裂(dissociation)——当老年人面对一些其无法处理及面对的难题时便会导致失忆症。老人表现出与自己性格有异之人物的行为,老人对这些行为失控的不克自制的。工作员除了尝试决定其分裂因由外,不要引导案主获得康复处遇。

17.分心(distractibility)——当老人对周围的一动一静都注意时便会产生分心行为。工作人员应尽量减少导致老人分心的外间事物,例如电视机,其它闲杂人等;转换聚会地点亦未尝不可,当老人被滋扰而愤怒时,工作员宜讨论其它问题以转移其注意力。

18.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有时老人会表现得极度利己主义。例如人人都已经谈及工作人员的新制服,但老人仍然不加理睬,但当谈到他的新睡衣时便立即兴高采烈了。一般起因有由于脑部受损,工作人员可以把每一活动都从老人角度加以解释便足以吸引其注意力了。通常自我中心的老人同时会表现出不能集中注意力、隐居及撤退行为。在小组中容许老人有简单而独立活动是大有助益的。

19.不正常的幸福感(euphoria)或昂然自得(elation)——老人突然得意洋洋而不理自身或旁人。一般当老人知道自己有伤残或严重疾病时便会出现此状况,可以说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工作人员应促使老人参加一些固定性的兴趣活动,此举可令老人在兴奋过后得以透过固定活动克服焦虑及挫折感。工作人员要对有此类行为的老人加以密切留意,因为有些情况下,老人们会以为对什么都无所谓了而引致严重伤害。若老人往昔呈现过沮丧的情形,现今突然昂然自得时,则工作人员便要留意其自杀倾向了。

20.色情(erotic)——好色的老人会事事专注于性方面。工作人员切勿引发其性兴趣,避免身体接触,在闲谈时小心不要误解其话语,并防止老人导致自身或他人的困窘。

21.不时转换话题(flight of ideas)——老人时常急促转换话题,而两者是毫不关连的。工作人 员可以不时追问同一话题之问题,协助案主停留在一个主题上。防止任何歧义的讨论,运用现实导向技巧。

22.幻觉(hallucinations)——当老人觉得其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及嗅觉)受刺激,而实际上却未曾出现的现象。例如看到一些不存在的事、物、人, 此时运用处理妄念同一方法便可。

23.过动(hyperactivity)——老人出现过度活跃行为,工作人员要防止老人因此而过劳。让案主参加一些较形式化的以及静态的活动。确保老人有足够的休息。

24.歇斯底里症(hysteria)——当老人突然失明、失听,或身体局部瘫痪时会出现这些行为。若老人是不克制者,则要防止老人下意识地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若情况长期出现便要向医生报告。一般而言工作人员都要理解地,耐心地与老人交谈;通过心理辅导以了解其心理卫生状况也是有用的。

25.贮物(hoardiveness)——老人收藏及搜集一些无用的对象。工作人员可以容许老人保留一些无危险性的及卫生用品。工作人员可以重复向他保证院方会提供他所需的一切物品,坦率地告诉他什么东西可以贮存,什么东西不可以,为什么等。

21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