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崔shining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一)戈登(Gordon)关于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论述6个方面(二)比斯台克(Bieste)关于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论述9个方面(三)国际上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基本原则国际上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1、服务2、社会公正3、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诚信6、能力国际上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在操作层面的基本原则1、接纳(是社会工作专业对公众统一的服务态度,是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伦理前提)2、尊重3、个别化4、自决权和知情同意5、保密6、不批判(四)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强调社会和谐、稳定、有“人情味”、重视道德建设、体现社会发展要求
实创13720050898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概述
老年社会工作的重点是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建立更好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保持接触,应对好年龄渐长所带来的挑战,乐享晚年。那么,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社会工作基本概述,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老年的界定
(1)老年的年龄界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作为老年期的开始,我国政府则多以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
①生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 生理年龄指按人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生理年龄常常是一个人日常功能发挥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的生活安排和生活方式。
②心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 心理年龄指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心理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的人格特点、情绪特点和应对问题的方式。
③社会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 社会年龄指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社会年龄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感。
(2)老年期的划分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把60~69岁的人称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称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称为高龄老年人。
老年人的特点
(1)生理的老化老化是指当人的各种器官达到成熟期后,会逐渐地丧失其功能的现象。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老年除了代表生理年龄的增加,也表示人体渐渐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
(2)心理的老化心理学意义上的.老化指老年人个人的感官过程的变化。包括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理解过程、学习及再学习过程、内驱力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并由此而产生的反应迟缓现象。
(3)社会的老化 角色理论是有关较年老的人的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影响的理论。当个体经历老化过程所带来的变化时,他们会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这一理论认为成功的老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调整适应。
老年人的需要
(1)健康维护 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健康维护、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2)经济保障在传统社会中,老年人依靠子女提供经济供养,基本没有后顾之忧。现代社会中,在延期支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老年人关心的是有没有资格领取养老金、能不能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领到的养老金够不够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等。
(3)就业休闲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发挥专长;也有许多老年人过去忙于事业无暇休闲,现在闲下来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养花、养宠物、书法绘画、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的新需要。
(4)社会参与 老年人要贡献社会,需要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特别是深度参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5)婚姻家庭 老年人有维持和向往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权利。伴侣和家庭支持系统对于老年人获得良好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居家安全家居条件的改善、居住环境的安全,是老年人所关注的。
(7)身后事宜安排许多老年人十分关心自己身后事宜的安排,包括子女的生活、财产的处置、目的的购置、后事的操办等。
(8)一条龙照顾服务伴随老化过程,老年人在各阶段会有不同的照顾需要,可能需要接受居家养老、社区照顾、院舍照顾等不同类型的服务,需要不同类型的照顾之间有良好的整合与过渡。
老年社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价值观问题社会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社会工作者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社会工作者要对年龄歧视问题保持敏感,防止把社会的不当价值观带入自身工作中。
(2)自我意识与督导 社会工作者应当敏锐地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早发现工作耗竭的征兆,并采取减压措施,可以通过找同事和其他专业人员咨询和督导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支持小组充电对社会工作者十分重要。困难的个案可以争取通过建立工作小组来解决。
只爱小火锅
1、收入与财富。工作能够明显有效地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将薪酬作为选择工作的重要依据。工作的目的或动力主要来源于对收入和财富的追求,并以此改善生活质量,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2、兴趣特长。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为选择职业最重要的因素,能够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择我所爱、爱我所选,可以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得到成就感。在很多时候,会拒绝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工作。
3、权力地位。有较高的权力欲望,希望能够影响或控制他人,使他人照着自己的意思去行动;认为有较高的权力地位会受到他人尊重,从中可以得到较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自由独立。在工作中能有弹性,不想受太多的约束,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自由度高,不想与太多人发生工作关系,既不想治人也不想治于人。
5、自我成长。工作能够给予受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使自己的经验与阅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得以丰富和提高。
6、自我实现。工作能够提供平台和机会,使自己的专业和能力得以全面运用和施展,实现自身价值。
7、人际关系。将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看得非常重要,渴望能够在一个和谐、友好甚至被关爱的环境工作。
8、身心健康。工作能够免于危险、过度劳累,免于焦虑、紧张和恐惧,使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受影响。
9、环境舒适。工作环境舒适宜人。
10、工作稳定。工作相对稳定,不必担心经常出现裁员和辞退现象,免于经常奔波找工作。
11、社会需要。能够根据组织和社会的需要响应某一号召,为集体和社会做出贡献。
12、追求新意。希望工作的内容经常变换,使工作和生活显得丰富多彩,不单调枯燥。
扩展资料
作用
“社会工作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并主要表现在。理论作用与实践作用上。在理论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同时,也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进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社会工作价值观影响着社会主体—人的个体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个良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能让社会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升本身的素质,进而影响到他的世界观,他会认为他是社会不可分的部分,有着相应的职责和义务,对全球各族人民团结维护地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工作价值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价值观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