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2

鼹鼠大小姐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兔子好好

已采纳

社会工作是预防和应对社会问题的一门学科和一种职业。它的任务是协助个体、家庭和群体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心理影响,以确保人们日常生活的顺利进行。 其中“专业性”和“质量”是确定一门行业和职业独特性的首要因素。那么如何确保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呢?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 究竟体现在何处 谈到“社会工作专业性”或“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人们通常的理解是:受过专业培训或专业教育的人, 或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质的人,便是具有专业性的人。这种理解会将人们带入误区,因为其前提假设是: “专业知识代表着专业性”以及“有知识的人同样具有将知识付诸行动的能力”。假如社会工作属于“常规科学”和“常规职业”( 如生物学、物理学),或者假如“知识等于能力”,那么,这种传统理解是站得住脚的。但事实是:知识永远无法与能力画等号,而且社会工作不是一门常规科学,也不是一种常规职业,它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社会工作是一种能力职业,而在所有能力中,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职业能力体现在“反思性专业性”上。这种“反思性专业性”是指社会工作者能否以一种辩证性态度、系统性眼光、结构性视角、过程性维度、互动性方式去解释问题、分析问题,与服务对象沟通合作并促使其看清问题、形成新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不忽略与其相关的结构性宏观因素。这种专业性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极强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只有具备了反思能力,社会工作者才有可能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知识和实践行动,才有可能在传统的“等级关系”中,让自己“从上面下来”、让案主“从下面上来”,“反思性专业性”使得社会工作者的知识、能力、价值观能够有机结合,也使得双方的沟通合作过程成为一种促使服务对象成长的有利媒介。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专业性是一种“反思性专业性”,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极强的反思能力。当然,获取这种能力主要依靠实践过程,课堂教学无法承担这一功能,因此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需要同时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进行。那么,什么是社会工作“质量”呢?“专业性”主要是针对人,如社会工作者。而“质量”主要是针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结果性质量。结构性质量是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人员数量和资质、资金状况、服务群体等;过程性质量是指该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工作过程;结果性质量是指两个层面的状态,即资金层面和收支状态、服务效果层面。三方面中,后两者是重点,也是难点。当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质量不只有赖于这三个层面,也有赖于各种外部框架条件,比如中国自上而下推行社会工作的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的运行、社会政策的现状、国家用于资助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资金状况等。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

223 评论(15)

爱吃甜的小马

专业性体现在一次为职业,进行专门深入研究,要做好,就要基于普遍的了解实际之上,去进行分析思考,看怎么做好,发现问题,拿出措施,有自己见解,有自己主张,认真完成这项工作,因喜欢这个职业而做,社会需要众多不同的职业,这样社会才能运转,社会才精彩,履行好自己职责,注意学习,总结。

承担的使命是:(1)社会使命:“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2)专业使命:“助人自助”,即或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人、家庭、群体、社区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援;或通过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通过扮演引导者角色、专家的角色、社会治疗角色、计划者角色等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并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缓解由于竞争、压力产生的紧张及冲突。

简介: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应具备的条件有:(1)除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2)应能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334 评论(9)

tiankongch

社会工作的职业性

社会工作的职业性是社会工作的“身体”,正如人的存在的直接显现是人的身体存在,社会工作的职业性是社会工作的存在的直接显现。社会工作的职业性正是为了向人们展示社会工作自身,并实现目标而“形成”的。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社会工作的职业性!

1.研究结构及其对职业性的宏观调控功能

职业性的研究结构主要指社会工作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系统和社会工作相关学者的讨论等。

研究结构能“宏观调控”社会工作的发展,即不仅对整体社会工作实践生产过程和自身再生产进行调控,而且对社会工作所在的社会环境进行评估并作出一定影响,最终保证社会工作的职业性和专业性能促进社会工作的目标达成。根据研究结构的功能,社会工作的研究结构,对社会工作职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研究并促进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以营造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所需的`、与社会工作之外的其他制度系统发展相适应的条件。

(2)研究并促进行业自律体系的完善。行业自律体系包括职责确定、职业定位、岗位设置、职业资格认定、组织制度、工作激励、职业评价、职业声望等。从而规范社会工作实践活动,促进职业性内部的有效运作。

(3)研究社会工作教育与培训方面的制度和有效方式,以保障社会工作人才的生产与再生产,保证职业性自身存在。

(4)研究社会工作组织的管理和行政方面的制度和有效方法,以减少“科层制”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现代组织对其成员的组织规范与社会工作者的伦理要求发生的冲突问题。

(5)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方面的研究与讨论,对各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研究。专业性各个层面需要完善和深化。

(6)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实践研究,服务模式、技巧和方法的发展。

社会工作研究结构可以说是社会工作职业性的“调控中心”。社会工作的“身体”要维持自身存在,需要适应自身存在的环境,并随之调节自身存在的形式,并且促进“心灵”即专业性的成长。

2.教育结构及其对社会工作人才的生产与再生产功能

借鉴李迎生、韩文瑞和黄建忠合著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一文对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的相关对策的论述,我们可以对职业性的教育结构作如下描述:

职业性的教育结构主要指社会工作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工作组织培训系统及其互动关系。

教育结构具有教育和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功能。

教育结构传播社会工作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相关知识。一方面,维持和试图增强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组织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保护社会工作职业性的生产及其再生产。

3.管理结构及其对社会工作实践的组织与管理功能

陆士桢和徐选国合著的《我国民办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策略分析》一文,对社会工作组织做了三个类型的划分,按自主性从大至小的排序,即官办体制内的社会工作组织、由政府推动组建的非政府性质的社会工作组织以及民间组建的社会工作机构。最后,文章还对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概括为(1)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2)建立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行业组织,统一管理、规范组织运行;(3)完善组织内部相关规章制度;(4)推进社会工作队伍建设;(5)整合多元社会力量,构建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网络。

据此,职业性的管理结构主要是指促成社会工作组织与政府及其他组织的合作关系、制定和执行行业组织的管理与组织运行的规范、监管实施组织内部相关规章制度、推进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以及整合多元社会力量的管理者及其管理过程。

4.实务结构包括社会工作者及其服务过程

职业性的实务结构是指社会工作实践的直接生产过程及其生产人员,即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相关社会工作者。

为了社会工作实践不偏离社会工作的目标,实务结构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专业性,即能熟练操作“专业性”这台社会工作实践的生产机器,并且往往需要多个社会工作者共同协作。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服务对象群体十分重要,是实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服务对象群体的需求评估及其服务目标与服务计划的制定,专业性要求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是相互信任的。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群体需求的了解,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实践所提供的服务的认可,不仅体现专业性的力量,而且体现了实务结构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合理分配。

16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