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哥丶WLy
2020年,60万人报考社工考试,而统计下来的全国通过率仅有25%左右,超过45万人因为各种理由并没有拿到那张绿壳子证书,可谓是非常遗憾了。千万理由,归结一条,备考出了问题! 通过率是参考,规划备考方向任何考试都有一定难度,社工考试亦然!通过率说明什么问题呢?唯一的说明就是要端正备考态度,踏踏实实就足以碾压一切花里胡哨。对待考试,大意可以失去荆州,骄兵也必败的道理不用在这里多重复的说了。没有掌握教材知识体系、没熟悉考核重点,没有研究题库,那么通过率必将是未解之谜。 教材是核心,视频课程是突破口2021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最新教材已经出版,强烈推荐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正版教材,之所以不推荐几十的盗版,无论师教材或教辅,都没有经过精准校验,错误一大堆,误人子弟。古往今来,贪小便宜上大当的道理就不在此多说了。2021的教材除《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没有什么变化外,其他各科目的变动还是比较大的。在复习的时候,教材最起码要通读两遍以上,最好是配合着视频课程看,老师讲解的重点和必考点能助你快速的掌握知识点,也能发现你不曾掌握或遗漏的地方。 光说不练假把式掌握知识点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运用于做题之中,很多考生在学习时觉得知识点已经掌握了,但是一做题就出错,通常来说很正常,掌握知识点并不代表你能运用好知识点,因为运用本身就要求灵活性的,各种真题、模拟题、练习题做起来,不管什么“妖魔鬼怪”,终究会练成一双火眼金睛。关于做题,我们之前专门写过,在此不多说,千万别迷恋刷题,反而本末倒置。 没有不够的时间,只是你一直拖延社工考试的教材少则两本,多则三本,还要配合看完那么多节视频,眼看备考时间也就90天了,今年变化大一点的区域,要重点关注,入考的几率非常大。 熟悉专业词汇,关注时政新闻 尤其是中级社工考试,无论是案例分析题还是方案设计题,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我们结合案例材料来进行答题的,在答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一些专业术语来进行写作,这不仅会给阅卷者一种好的印象,也会为自己的答案加分。所以考生在平常复习的时候,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一定要学会,平时也可以多关注一些时政新闻或热评文章,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悠然逸轩
以下的内容摘抄《社会工作师应试解难》 考点1:法规的种类与制定过程 1.法规的种类 (1)国家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2)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 (3)国务院部门规章。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自治条件和单行条例。 (5)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2.法规的制定过程 (1)法律制定的责任主体及程序。 (2)法规制定的主体及程序。 考点2:社会政策与社会政策运行 1.社会政策的主体 (1)党和国家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政协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妇联、残联等组织。 (2)政府行政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的部门。 (3)其他各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4)全体民众。 2.社会政策的对象 (1)普惠型社会政策。一项社会政策面对所有的民众或有关群体中的全体成员,提供基本相同的福利待遇或服务。 (2)特惠型(又称选择型)社会政策。只向具有某些特殊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特殊的福利待遇或服务。 3.社会政策的资源调动方式 (1)政府公共财政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是主渠道。 (2)各种社会力量对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投入。包括各类社会组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及境外的组织和个人。 (3)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的社会政策资源模式和运行方式。一是“动员型”,即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并在其中分担一定的资源供应责任;二是“优惠型”,即政府通过减免税收和其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三是“购买型”,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向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和其他各类公益活动的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形成公共财政提供的资金与社会力量组织的人力相结合的资源供应模式。 考点3:我国有关社会建设的一般性法规与政策 考点4:我国促进和规范社会工作发展的法规与政策 考点5:我国社会工作主要业务领域中相关的法规与政策 考点6: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作用 考点7:社会工作实践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作用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