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fect颜
家庭社会工作基本特点-社会工作提问技巧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协助家庭发掘自身及社会资源,增进家庭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引导家庭自动、自主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实现家庭正常运转的目标。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庭社会工作基本特点及提问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壹
服务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家庭
即以家庭整体为取向,将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问题都看成是整个家庭的问题,所有家庭成员都是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家庭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成员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当个别成员出现困难或问题时,其原因可能不仅仅在个人,而可能与整个家庭有关。例如,许多子女的行为问题常常与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不和睦有关。因此,社会工作者并非只对子女的行为问题提供服务,还要协助夫妻双方协调婚姻关系,进而改善家庭关系,加强子女教育工作。
贰
服务目标是协助家庭正常运转
每一个家庭都有向往和睦、轻松、愉快生活的期望,每一个家庭也蕴藏着丰富的能量与资源,具有解决问题的潜能。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协助家庭发掘自身及社会资源,增进家庭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引导家庭自动、自主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实现家庭正常运转的目标。
叁
强调多元方法的融合运用
家庭社会工作提问技巧:
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往往整合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方法来提供服务。例如,运用个案方法从有问题的个体成员入手来发现和获取信息,然后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家庭成员进行治疗和服务,同时鼓励家庭参与社区活动,协助家庭加强与社区资源的连接,从而增强家庭功能。
家庭会谈是开展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家庭会谈时,提问又是社会工作者收集家庭信息、了解家庭互动方式、引导家庭成员思考,增进家庭成员自我了解和自我觉察并诱发改变的必要技术。在家庭会谈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有直线式提问、循环式提问、差异性提问、假设性提问等。
直线式提问属于“就事论事”的提问,主要围绕5W(即when,where,who,what,why)展开,通过直线式提问可以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并形成对问题的解释。直线式提问往往直接指向“问题行为”或“问题人物”,也可以指向有需要改变的人或事。这类问题诸如:“问题一般什么时候发生?”“问题与什么场景有关?”“问题发生时,一般会持续多久?”“问题的发生常常与谁有关?”等。
循环式提问是探索式的,通过对每个家庭成员的轮流提问,以了解他们对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家庭成员的看法,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社工先问父亲:“你儿子和他妈妈平时相处的如何?”然后问儿子:“在你眼里,爸爸和妈妈彼此相爱吗?”最后问母亲:“你认为你的丈夫和儿子的关系融洽吗?”在妈妈心中,她可能觉得自己和丈夫早已没有夫妻感情。可在孩子眼里,他却认为妈妈深深爱着父亲,因为每次父亲在家妈妈都会做一堆好吃的,而父亲出门,母亲总是会下意识地目送其离开。这种提问方式让被问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描述另外两个人的关系,而被描述者却能看到在另一人的眼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地与他们自身的感觉不同。这种被描述出来的差异包含极大的信息,是撬动他们对彼此关系固守态度的有力支点。
差异性提问涉及压缩症状,扩展无症状的时间、场合或人事的情境性问题。这种提问可以使当事人受到启示,即问题行为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在提问时,社工要特别注意提出一些“例外情况”的问题。例如:“孩子或者长辈在的时候,你们夫妻俩也总是大声争吵吗?”“除了砸坏茶杯外,孩子还砸过家里的其他东西吗,如电视机?”“孩子考试时,你是否还天天出去打麻将?”等。通过这样的提问,我们也许会发现一个口口声声说不管孩子的妈妈遇到孩子考试时就不去打麻将,这样的“例外”只能说明妈妈的心里还偷偷藏着对孩子的关心和爱。
假设性提问通过设定一些假设,帮助来访者以及家庭不断照镜子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哪些诱发因素促使不合意的行为再现;例如“如果从现在起妈妈不再打麻将,你爸爸发火的机会是会更多呢,还是更少?”或者激发家庭成员对未来的行为和关系等诸多内容进行构思和规划,并促使这些计划成为自我应验的预言。如“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今天的会谈确实有效,你明天会是什么样子”等。
一般而言,在与家庭进行会谈时,为了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我们应灵活采用多种提问方式,例如在与家庭面谈的初期,一般可以使用直线式提问,和家庭的成员先谈谈“是什么让你们聚在这里会谈”等简单的问题作为开始,使家庭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随后社工可以通过循环性提问或假设性提问从多个角度就家庭的疑惑、描述或解释提出自己的假想,例如,针对一个有孩子得了厌学症的家庭,社工可能会觉得孩子问题的出现其实是为了挽救父母破碎的婚姻。因此,社工可以先问孩子:“如果妈妈喜欢你在家陪她,你得了厌学症之后,就真的可以在家陪她了,你觉得妈妈内心会感激你吗?”然后问父亲:“如果有人说孩子得了厌学症之后,你们夫妻不争吵了,更亲密了,你猜孩子听见这样的话会好受一些吗?”最后问母亲:“如果有一天孩子的厌学症好了,而你们夫妻又回到天天吵架闹离婚的样子,孩子会不会又病了?”这种循环加假设的提问方式通过转换当事人的视角,让他们看到多种可能性,并让家庭内部形成一种沟通,促使他们将孩子的问题行为与家庭里的人际关系联系起来。
除了灵活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外,我们还要避免提问中常犯的一些错误,如过多使用封闭式问题,或同时问一大堆问题,令案主无从下手;抑或提的问题有明显的倾向性等。
梁朝伟可爱
社会工作预估的主要方法
1.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
社会历史报告是通过对服务对象社会生活历史的梳理.将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后的综合报告。社会历史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对象社会生活历史的资料及社会工作者对这些资料的思考和预估。社会历史报告包含的资料:
(1)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料。
(2)服务对象关心的事项、需要、与需要相关的问题.以及这些事项的发展过程。
(3)服务对象现在的能力和限制等。
2.家庭结构图预估方法及运用
家庭结构图也称家庭树或家庭图谱,是以图形表示家庭中三代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家庭结构图可以直观地提供有关家庭历史、婚姻、伤病等重要家庭事件、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互动状况等重要信息,帮助社会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模式、服务对象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家庭对服务对象的影响等。家庭结构图的内容与功能:
(1)表达家庭的历史。
(2)提供有关家庭婚姻、死亡、家庭成员所处的地位和位置、家庭结构等与服务对象有关的摘要式信息。
(3)包含家庭几个不同世代关系的资料,提供社会工作者家庭关系、资源、服务对象问题与家庭间关系等资料。
考生要掌握家庭结构图的绘制方法,首先是了解家庭结构、家庭类型,其次是要了解家庭结构图的基本图形结构,再次是要懂得绘图的图示,以及不同的符号所代表的特殊含义。这一类的题型通常是通过对案例中的家庭成员关系进行分析,绘制结构图,再从其中分析问题、需求、资源、支持状况等,最终制定介入策略。
3.社会生态系统图
社会生态系统图也简称为生态系统图.是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发展出来的。考生要能够通过生态系统图,掌握生态系统图的功能,了解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资源,寻找到支持,改变不良的境况。通过生态系统图,能够描述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服务对象与这些系统的关系;勾勒出系统间的交流;呈现可使用资源的相关信息。从而认识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本质。
生态系统图的绘制方法与家庭结构图的绘制类似,都是先要掌握相关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只是不同的是,生态系统图多了一些圆圈代表不同的系统:家庭、学校、社区、单位等。考生要掌握生态系统图的预估方法,就需要了解掌握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在《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四章中有详细介绍。《教材》中的案例有助于我们熟悉了解生态系统图的绘制和功能。请考生注意结合教材的案例熟悉此方法,并且能够对其他的案例尝试用此图进行预估、分析。
4.社会网络分析
(1)社会网络的种类。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评估和测量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种类和规模,并从服务对象主观经验的角度将其获得的支持的.性质和数量呈现出来。社会网络在社会工作实务范畴里泛指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指个人与社会环境的正面互动,而社会网络是由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系统组成的。正式的社会系统包括社会工作者、医生、律师和其他专业的助人者.非正式的系统包括家庭、朋友、同事、邻居等。
(2)社会网络评估工具。
①社会网络评估表。一般来说.具有支持性的社会网络包括:家庭和家庭成员,扩大的家庭及其亲属、朋友、邻里、正式的社会组织,如工作单位、学校、自助团体的成员和其他正式的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社会网络评估表作为进行社会网络评估的工具,找出服务对象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②社会网络格。社会网络格可以提供直观的信息和以下面向的绝对数字和比例:网络的总规模、经辨识的网络中的全部人数、网络的种类,以及社会网络的总人数和各种社会支持在总体社会网络支持中所占的比例。
在以往的教材中,提到了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但是仅仅从网络评估表的角度来论述的。今年在这个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中,增加了社会网络格,考生要特别的领会。
(3)社会网络图。
在确定了网络的构成后,就可以绘出社会网络图,具体方法是:由服务对象找出他们支持网络的成员,然后将支持成员和支持按其所回应的具体问题界限分类,描述他们如何看待他们所获得的这些支持。
panrongdong
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内容
家庭社会工作就是指帮助求助的家庭发展,并运用自身的及社会的资源,增强家庭日常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和解决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又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
1、为家庭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2、社会工作的对象——家庭
3、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二、家庭社会工作要注意的事项(重点)
(一)把握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家庭变动
1、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与多样化
2、家庭功能重心的转移
3、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趋向
4、家庭支持网络的变化
5、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
(二)认识中国家庭工作的体系
1、正是的家庭工作机构:妇联、工会、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2、非正式的家庭工作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任务与内容
(一)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
(二)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
(三)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就爱听整体素质
二、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重点)
(一)政府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内容
1、家庭救助
2、家庭生活服务
3、婚姻调解
4、家庭生活教育
5、城乡社区针对家庭开展的教育与培训
6、有关家庭的主体活动
(二)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社会工作
1、城乡贫困家庭的救济与扶助
2、家庭心理辅导3、家庭能力建设
一、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
(一)个案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二)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三)社区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四)社会工作行政方法应用于家庭
二、家庭治疗
(一)概念与流派
1、鲍恩的家庭治疗
2、结构理论的家庭治疗
3、沟通与策略取向的家庭治疗
4、米兰系统派家庭治疗
(二)家庭治疗的目标与范围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