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7

丸子丸子小樱桃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中的理论提出者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丽苗条龙龙

已采纳

社会工作理论有: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增能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生态系统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他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同。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 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工作者中的理论提出者

185 评论(13)

癞皮狗旺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镜中我理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九型人格理论、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扩展资料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4、四、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5、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 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7、九型人格理论。九型人格( 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是婴儿时期人身上的九种气质,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8、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

17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