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优雅0811
8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组织召开2022年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暨基层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通过发挥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机制的统筹作用,推动各领域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的融合发展,将组织实施优秀社区社会工作者优才培养计划(“优才计划”)与街道(乡镇)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区社工站点建设相结合,引导优秀社区工作者参与到基层社会工作平台建设与社区服务管理实践中,发挥社会工作在服务困难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动员、优化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专业优势, 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能力。会议主会场会议总结了2021年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镜SHOW公主
(一)社区服务管理职能权限尚未明确 我国社区服务管理是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它作为弥补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管理缺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政府、理论界以及民众的高度关注。但目前社区管理中“政社不分”的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街道管理层面,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职能集于一身,其直接后果就是现有社区管理体制的确立既未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未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的民主参与社会管理意识,社区管理仍旧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政府行为。 在城市,城市社区自治组织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尚未理顺。依据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改革方针,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基层社会行使监督管理的行政职能。现实中,街道办事处往往把所辖社区的居民委员会作为自己的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这种情况下,居委会实质上是一种“准政府组织”。显然,街道管理层面的政社合一、职责不清将直接导致街道办事处和街道社区的职能错位。同样,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社区现代的独立的法人行动者,地方党政在难以公开于预村委会选举之后,便利用行政权力控制村的领导人和村的公共治理。村民委员会有自治形式而无自治的内容,同样扮演着政府附属部门的角色。 (二)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社区服务的实践在20世纪90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一时期的社区服务除了民政系统主管的社会福利性社区服务有所拓展以外,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社区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但这种第三产业在给居民提供生活上某些便利的同时,又因其在居民区占用公共资源而侵害了居民的公共利益。因此,居民对这种商业性社区服务的认同度普遍不高,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评价普遍低下。“中国城市居民职业声望量表”的统计显示,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声望列排序为第53位,仅略高于殡仪馆工人、保姆、建筑业民工等。 此外,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受文化教育的水平偏低,同时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武汉市为例:据武汉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2006年的调查统计,在市、区、街道社区工作的人员中受过大学专科以上教育的约占l3%,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约占47%,尚有38%的人员只受过初中或小学程度的文化教育,基本上没有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这种现状严重地制约着社区服务内涵方面的扩大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社区服务资金不足,资源整合不力 社区服务资金严重短缺。目前,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社区服务承担着相当部分的社会保障任务,因此政府应是社区服务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之一。但我国政府投人在整个社区服务资金供给中的比重是偏低的。在发达国家,政府的投人一般占社区服务资金构成的50%以上。我国政府的这种投人目前最多占30%左右。二是社会捐助资金投入,这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资金来源。三是有奖募捐基金投入,这成为我国发展社区服务事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四是社区服务的自身积累。由于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其自身积累能力相当弱小,积累的资金数量"也十分有限。 社区内可供服务的资源分散。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社区内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服务资源,主要供社区内部使用。虽然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社区一部分资源和职能已经归属社会,但是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决定这种归属是一种不完全的归属,因此出现两种状况:一方面是社区内各种设施、资源不能与其他社区共享;另一方面是社区内现有资源使用不饱和,出现闲置浪费现象。因此,加强社区资源整合也是当前社区服务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社区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制度化环境不够完善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关系到社区服务发展水平的高低,而且对其能否持之以恒深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早在1994年,民政部、国家计委等十四部委就颁发了《关于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中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服务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契机,这项管理规定的很多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亟待修订。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