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7

ziyouren52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陶行知的毕业论文题目是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手机用户

已采纳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出自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还有一种解释为”学深为师,品正为范。“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陶行知的毕业论文题目是

236 评论(12)

lixingcun

这篇稿子我是有的要多少字的楼主呢
182 评论(12)

protoss980220

陶行知(1891年-1946年),教育家。 生平 1891年,生于安徽省徽州府歙县。 1906年,就读于基督教中国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 1909年,考入美以美会所办的南京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 1910年,汇文书院合并基督教长老会所办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曾任《金陵光》中文版主笔。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毕业论文题为《共和精义》。全家从歙县迁南京,与汪纯宜结婚。 1914年,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 1917年8月,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郭秉文之聘,提前回国,在南京高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于1921年改为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名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 1918年3月,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5月,南京高师成立教育专修科,任教育科主任。 1919年,与刘伯明等组织南京学界联合会筹备会,同年当选为会长;作为南京高师代表参与新教育改进社、《新教育》月刊。 1919年2月,发表《教学合一》,同年在南京高师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不久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4月,发表《第一流的教育家》,率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 1920年夏,在南高师举办第一次暑期学校,为中国高等学校开办暑期学校之始。 1921年,参加组织实际教育调查社;11月,从事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国新学制”起草工作。 1922年2月,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同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机关刊物《新教育》主编,并发表《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评学制草案标准》、《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 1923年7月,致函国立东南大学代理校长刘伯明,辞别东大,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参与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被安徽旅宁同乡会、同学会所办南京安徽公学推为校长。先后谢绝被聘任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改为国立武汉大学)校长、金陵大学校长的邀请,专事中华教育改进社工作及促进平民教育运动。 1927年,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晓庄学校。1930年被查封。 1932年,在上海郊区大场创办山海工学团。 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1946年1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4月,筹备将育才学校迁沪及筹办上海社会大学。 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去世。
275 评论(14)

10tttttt

我也在等你呀!!!!!!!!!!!!
231 评论(9)

我是shuang哥

完全可以的。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中国安徽歙县。1906年,15岁就读内地会传教士唐俊贤在歙县小北街兴办的崇一学堂,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1909年,陶行知考入美以美会在南京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次年,汇文书院合并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曾任《金陵光》中文版主笔。1914年,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毕业论文题为《共和精义》。全家从歙县迁南京,与汪纯宜结婚。
34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