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王先生
首先,日本民族虽说从唐朝开始,就向中国学习,但她也只是学了一些皮毛,从来没有改掉他们身上与神俱来的野蛮与兽性,不知仁义道德为何物。跟他谈什么礼让、王道完全是对牛弹琴,他只崇尚力量,对他的任何让步,他都会认为这是他的力量使他得到的。抗日战争虽然日本投降了,中国牵制了他大部分的兵力,但他始终认为没有败给中国,只是败于美国。就拿东海划界来说,他无理提出所谓中间线划界,中国并不承认,而他跟进一步提出中国在双方没有争议地方开发的油田会吸走中间线另一边的油,并要求共同开发。明显把中国的忍让当成了软弱,所以对日本这个民族,应该采取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的政策。 再则,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也没有让步的余地,他们从满清政府手里窃取的钓鱼岛,中国已经让步到了认为是有争议地方,日本还不买账。他们现在认为那是无可争议的日本领土,这怎么能够再让步?从驱赶我渔民作业,到扣船抓人,实施事实占领,中国政府如果不奋起反击,那等于承认了日本对钓鱼岛的占有。船长回来了,那是日本改掉一部分错误,他本就不该抓,让她道歉赔偿也是起码的要求。打破日本对钓鱼岛的实施占领才是问题的关键,又怎么能够以船长回来为借口让步呢? 第三,目前的中日关系,不是中国想搞好就能搞好的,日本将自己捆绑在美国战车上,高端的技术不愿意对中国出口,低端的我们也看不上。而他们看中的是我们的资源和市场,所以像日韩这一类二流国家,对中国经济并无多大助益,关系好坏对中国并无多大影响。在钓鱼岛海域,美国也无从借力,也无法改变力量对比。 总之,对于日本,必须强以到底,不可存妇人之仁,否则将遗患子孙。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中日间的关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主要是因为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而历史问题一直是我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现今政治问题人处于一个严峻的形式,对于政治问题(涉及到的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我们应坚持领土完整,理性的分析问题,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只有维护我们国家的领土完整,才能在现代世界中捍卫我们的尊严,才能在强国之重站住脚。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了,侵犯我们中国,我们的政府是不会允许的,中国的十四亿人民也绝不会答应的。 中日两国应坚持“消除政治障碍”的共识,提升安全对话与军事交流的档次,缓解乃至解决领土与海域问题,开展大型经济项目合作。另外,中日还应共同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朝核等地区热点问题上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推动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强化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在解决环境、贫困等问题加强双边与多边合作,在更广泛的国际问题上加强政策协调。 我们当下大学生,应该客观的看待中日关系,理性看待中日关系。我们青年一代需要的是理智的是非辨别能力,知道什么是威胁,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可取,什么是不可取。爱国不一定要徴战沙场,不一定要血染大地,抵制日货是爱国,学习日文也是爱国,其实每个为自己理想奋斗的中国人都在爱国,因为爱国最起码的就是让自己对我的国家有作用,不让自己成为国家社会的负担。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我们应该重视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治问题,从而推动两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日两国的友好持续发展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都希望都过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这次的日本之行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中日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一旦涉及到领土问题,我们绝不会让步,这是一个国家的尊严,作为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尊严,我们要在坚持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友好发展中日之间的政治与经济合作,愿中日关系能够有所缓和,中日好友好发展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