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aseo
2008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议论文代表作)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是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说过“心如止水”。由此可见一份安静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己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做什么事,只要勤奋,努力地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成功之花需要辛勤的汗水来浇灌。从古至今,千百年来,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饱经沧桑,然而他们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锲而不舍。为了理想奋发进取,取得卓越成功。 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她在做什么?老婆婆说她在磨针。李白很吃惊,他想: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便发奋读书,成了唐代的大诗人。 无独有偶,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把刘琨叫醒后,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还有许许多多的事例: 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 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却每天作画5幅。 还记得有句话叫“心如所愿,无事不成。”又想起郭沫若曾说过“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是啊,只要有这个心愿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只要认真,努力去做了,还有什么事会难倒我们呢?不论你是在追求自己美好理想的历程中,还是灰心失败或准备放弃的时刻,都要记住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