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社会变迁的论文摘要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5

lf16030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社会变迁的论文摘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小果子

已采纳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科学发展观正是为了解决新问题提出来的,它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思路,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在当代中国,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党不断思考和研究这一事业所包含的各方面的目标、任务,逐步形成和完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党的十五大、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深化了对总体布局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关于社会变迁的论文摘要

156 评论(14)

xcz609688883

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1840年,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谋求打开中国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蓄意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据此,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一系列主权遭到破坏。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商品侵略和资本侵略,西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也随之传入我国。最早认识到中国落后状况的有识之士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随后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从“衣”的方面来说。人们的衣着服饰基本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审美价值取向。首先,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逐渐进入城市居民生活。其次,辛亥革命期间,青年学生率先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经过改制的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第三,20世纪20、30年代,服饰有了更大变化。在服装变化中,穿洋装是一大时尚,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崇洋的倾向。民主制的确立激励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人们醉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由这种思想建立的生活方式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洋装是文明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社会实践的结果是,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中山装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以西服为模本,改大翻领为立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满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这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审美和价值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的某些形制而创作的新服饰,可谓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穿什么,不穿什么是个人行为,一些先进的思想家们把个人安排生活的自由视为个体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力。个性解放的呼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生活欲望,在穿着打扮上追新求异,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真正开始了服装自由穿着的时代。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服装的变化得风气之先,敏感地表现了文化气候的走向。
315 评论(9)

truelife2012

一、填空题:1、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选举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会议通过的《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1951年5月, 和平解放。至此,全国领土基本得到解放。3、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 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其中涌现了 、 等英雄。4、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5、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7、1958年开始的“ ”和“ ”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错误。8、 被称为“铁人”,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 ”, 被称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们被誉为是“共和国的脊梁”。9、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0、从1966年到1976年爆发的“ ”给整个民族造成严重的灾难。11、 标志着我国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12、 年 后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 的成员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3、我国建立了 、 、 、 、 五个经济特区。14、我国经济改革首先从 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 。15、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16、1954年,周恩来倡导的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指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17、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8、新中国实行 、 的民族政策。 是民族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19、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 年 月 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 年 月 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20、第一位访华的总统是 。 年中美正式建交。在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是 问题。21、1964年我国第一颗 成功爆炸。1967年我国第一颗 成功爆炸。这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1970 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 ,从此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22、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 。23、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4、 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1)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4)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5、 年,中国重返奥运会。1984年 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 在举重项目打破了世界纪录,这是中国人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二、问答题: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2)、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混乱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3)、中华民族将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答: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全面纠正了“文革”中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纪。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3、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答: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6、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你是怎样理解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的?答:习题的说法是正确的。民主和法制不可分。从一个国家来说,民主就是要由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在具体商议一些公共事务时,社会中各人的看法不同,往往很难统一,而且由于人数众多无法人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人们就建立了一系列大家公认的制度。所有这些制度,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的,就统称为法律制度,这种制度安排就叫法制。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动,制裁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绝不是社会主义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7、比较: 会议 时间 重大决定 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揭开序幕。 十二大 1982年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十三大 1987年 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立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十五大 1992年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有句话:“养儿防老。”你认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这句话还有没有意义?现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与这句话有没有冲突?可以从城乡各种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答:过去,中国没有养老保险制度,老人主要由儿孙奉养,由此有“养老防老” 这样的老话。现在城镇虽然基本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但并不表明儿孙赡养敬孝老人、社会尊敬老人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失去意义了,就可以丢弃了。养老保险制度只是从经济保证了老人的物质生活,而精神上的安慰与天伦之乐还需要儿孙们提供。广大农村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子女奉养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因此可以说,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孙们的经济负担,并没有替子孙孝敬、奉养老人的义务与责任。
20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