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唐太宗论文言文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7

我乃小白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唐太宗论文言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isino

已采纳
皇上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瑀说:“我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好的,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我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直,那么木头纹理也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直。’我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分出好坏,我靠着弓箭平定四方,却不能做到十分了解,且天下事物,岂能全都知道?”故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召见,问他们民间疾苦,政治上的得与失。《唐太宗论弓矢》原文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唐太宗论弓矢》注释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谓:对谁说,告诉。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老师。朕:皇上的自称,我。好:爱好。矢:箭。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弓工:造弓的工匠。皆:全、都。直:笔直。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邪:不正。向:从前的。务:事务。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数延见:多次邀请觐见。数,屡次。延,邀请。《唐太宗论弓矢》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纪》,主要讲述从讨论弓箭的品质好坏得出治理国家的得与失的故事。

唐太宗论文言文

291 评论(11)

lblwsj

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枉、贬低)一世之人?”  举,可解释为1、作“起”讲,2、确立、建树,3、兴起、发动,4、提拔、推举,5、列举,6、检举,7、全。从上下文看,自然是唐太宗要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因此其他义项只能舍去。诘,可解释为1、询问、追问,2、责问,3、责罚。因为封德彝“久无所举”,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问题是询问、责问还是责罚呢?再根据下文阐述的用人所长的观点看,应为“责问”。患,可解释为1、生病,2、祸害,3、担忧。唐太宗提出用人主张后,批评没有举贤是不了解人才,这正是我们国家所担忧的,该选择何项,不言而喻。知,1、知识,2、知道,3、认识,4、了解。至此,毫无疑问选择“了解(人)”。  所以翻译如下: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有才能的人(可是)很久也没有推举出人。唐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德彝)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特的人才罢了!”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吗?只担忧自己不能了解人,怎么可以冤枉委曲一代的人才?”
277 评论(13)

carnatian

唐太宗论举贤(选自《资治通鉴》)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的走了。
191 评论(12)

空成记

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的走了。注释上:指唐太宗。举贤:推荐有才能的人。诘:责问但:只是。如器:好像使用器物。致治者:把国家治理好的人。于:在。正患:只怕。正:只;患:担心。诬:冤枉、贬低。封德彝:大臣的名字。彝,读Yí。异:其他的器:用器物补充:举:1、作“起”讲,2、确立、建树,3、兴起、发动,4、提拔、推举,5、列举,6、检举,7、全。从上下文看,自然是唐太宗要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因此其他义项只能舍去。诘:1、询问、追问,2、责问,3、责罚。因为封德彝“久无所举”,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问题是询问、责问还是责罚呢?再根据下文阐述的用人所长的观点看,应为“责问”。患:1、生病,2、祸害,3、担忧。唐太宗提出用人主张后,批评没有举贤是不了解人才,这正是我们国家所担忧的,该选择何项,不言而喻。知:1、知识,2、知道,3、认识,4、了解。至此,毫无疑问选择“了解(人)”。特殊用法(封德彝)对曰:省略句但:古今异义,只是岂乎:固定句式,难道吗贤: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2词意拓展此段古文在现代职场中也同样得到很好的释义和应用。如今,内部推荐已成为企业引才的常见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批如举贤网等人才推荐平台,故名思义,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和人脉关系的传导性,号召众多的职场人士一起向用人企业“举贤”人才。[1]
13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