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8

haiya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环境生态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aaassddff

已采纳
这个每个学校要求不同最好到学校问一下

环境生态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106 评论(15)

dgvhhyjj

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不久前,我们家搬入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们科技小队来到图书馆去查阅了许多的科技书籍,还到学校电子北阅览室上网查询,总结出以下几点: ① 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9千克。 ② 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 ③ 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从现在起,让我们保护植物吧!
114 评论(10)

灯火盈城

写毕业论文要选择论题啊,有了论题你才有方向去查找资料和明确方向。我给你篇我学生09年的毕业论文,论题还比较新颖,供你参考。论文最后还要注明你参考了哪些资料和写上你对指导老师的感言。论题:绿色奥运与环境保护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申请时北京失败,其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北京的环境质量问题。而这竟然成了当时悉尼战胜北京的一张王牌。为了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奥组委提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并为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北京申奥从失败到成功充分说明,环境保护已成为现代奥运的主题,绿色奥运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主旋律。 1 环境保护已成为现代奥运的主题 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发展会议以来,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奥委会的重视。 1991年对奥运宪章作了修改,新宪章要求争办奥运会的所有城市从2000年起必须提交一项环保计划。在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峰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首次提出了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张。6个月后, 他提出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仅次于体育和文化的第三个方面。1994年的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就是环保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三个方面的体现。1995年7月15 日晚上在洛桑(瑞士)闭幕的关于体育和环境问题的首次会议确认,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将把保护环境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支柱之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现代奥运会的主题。 1996年在亚特兰大举行的国际奥委会会议决定成立环境委员会。体育、文化、环境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三大支柱,国际奥委会已于1999年制定《奥林匹克21世纪议程》,明确奥林匹克运动要全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 亚特兰大自愿在1996年奥运会时执行新宪章,提出了自己有关垃圾、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防治的计划。占地21英亩的奥运百年公园、新建的节能水上中心和交通系统是其环保努力成功的证明。另外,五、六百辆接送运动员和观众的可使用替换燃料的车辆。奥运百年公园是30年来美国修建的最大的城市公园,一个非盈利性组织在奥运会前筹集了450万美元,在亚特兰大种了3万棵树。 悉尼在筹办2000年奥运会的过程中也在环保方面投入了较大的资金。为了保护一种生活在沼泽地中的濒临绝种的青蛙,悉尼组委会修改了原定将该沼泽地迅速填土以修建奥运会场的计划,并投资40万澳元建设保护措施。悉尼奥运会场馆的建设采用了尖端技术,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安装可动式座位等。1993年决定在悉尼举办奥运会后,政府斥资37亿澳元用于环境保护。在曾经是废弃物品堆积如山的垃圾场上,用1m厚的粘土对废弃物进行了密封,并在上面植树造林。 北京市积极响应国际奥委会号召,决定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通过申办和举办奥运会,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2 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之一:“绿色奥运” 北京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特大城市,一直把保护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战略构想。 “绿色奥运”作为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之一,不仅是响应国际奥委会的号召,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北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落实“绿色奥运”承诺,随着北京市在环境改善方面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北京奥组委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在奥运工程建设中严格推行绿色施工,《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等教育宣传活动得到了非政府组织和广大公众的积极响应。 北京绿色奥运的宗旨可以概括为:为奥运会提供一座具有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环境优美、节约能源和资源、市民具有良好环境道德意识,并具有良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世界一流的生态城市。 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就是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筹办、举办及赛后利用的过程中,以生态建设保障绿色奥运,以绿色奥运促进人、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绿色奥运”目标,北京将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是:规划选址;清洁能源;清洁交通;保护资源;废物管理;绿化植树;绿色产品;高新技术;清洁施工;环境教育。 3 “绿色奥运”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环境保护运动 1 “绿色奥运”推进了环保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奥运”的宗旨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将北京奥运会办成环保典范,同时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按照“绿色奥运”目标,北京将实施引进清洁能源、调整工业结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对策措施,2008年奥运期间城市环境质量将达到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水平。自1998年开展大规模的环境污染防治行动以来,全市与环保相关的投入累计达到670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4%。作为“绿色奥运”的基本目标,城市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与1998年比较,2003年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49%、13%和25%。 2 “绿色奥运”创造出无限商机,促进了环保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北京“绿色奥运”为环保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带来上百亿元的市场空间。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未来几年投资45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加上1998年至2002年投入的460亿元,近10年间北京市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将达到900亿元。 环境建设必然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发展环保产业是办好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更是实现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北京市经济委员会预测,到2005年底,北京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年均递增率为18%, 环保产业产值增长率约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2倍。 同时,相关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2003年,全市天然气供应能力由1998年的3 亿m[3]增加到22亿m[3],城市热力供热面积由3600万m[3]增加到7700万m[3],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能力分别由每天 60万t和4000多t,提高到每天190万t和9300多t。北京的城市管理体制也正在发生积极转变,BOT、TOT 项目代建制等新的投融资方式得到肯定和推广。“十五”期间,随着国家经贸委“支持北京2008年奥运会绿色行动方案”的实施,北京环保产业将重点建设国家环保产业示范园区、中关村环保科技园和国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三个环保产业基地。 3 “绿色奥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成为重要的奥运遗产 北京的“绿色奥运”,不仅代表了当今国际环保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也反映出技术进步、资源节约、适度消费的环境友好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符合当今倡导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循环经济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思路,符合适应区域生态承载力、满足有限环境容量的客观规律,必将成为一项长期促进北京发展的奥运遗产。 4 结论 在北京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概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已经成为经济生活的主旋律。目前,北京年节水量达到1亿m[3],市区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配套建设再生水回用装置;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稳定下降,照明节能、建筑节能、变频、热泵等技术逐步推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年年提高,垃圾分类收集和废旧物品回收系统日渐规范。今后一个时期,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技术和产业的革新、重组和管理机制转变,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课题,节水、节能、节约资源仍是重点关注领域。 我们深信,北京通过奥运会平台,环境友好和循环经济的理念与模式,能够在城市发展中逐步得到落实,切实促进北京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奥运”建设,北京地区的环境咨询服务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更强,“绿色奥运”的理念和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从而推动中国的环境保护运动。
26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