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20180705
易经不过是与周易玄学道德经太极图说类似解释伏羲先天八卦五行符文体系的各种工具书方法论。而无字天书才是神州文明的源头活水。孕育出三大宗教,诸子百家思想体系的学说! 
易经,包含了中国所有的学说,道家,法家,儒家等各个学派其中玄机深奥,本人初步接触未得其精华
易经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才有了从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的重大飞越,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的理论根基。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儒家、道家、中医、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影响深广,是世界上传承非常完整、绵延不绝、生生息息的文化活化石。 《易经》运用简单卦符系统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找到了事物间的抽相关联,比之研究具象关联的现代科学,其奥妙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易经》的阴阳学说及其极变规律、先后天八卦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为“三玄之一”。《易经》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 《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辨证、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的观念,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辨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我们说到儒家经典就会想到诸子百家一样,孔子就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言人。
《易经》的成书,自伏羲画卦,经周文王演绎,再到孔子及其弟子的附注“十翼”,跨越数千年,也即“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是其他经典所无法比拟,其文化的厚重可见一斑。一直以来,在中华文化当中,被奉为群经之首。其中“天人合一”的观点、“阴阳”的观点、“系统”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谐(平衡)”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等等,至今深深地融入了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朝代和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