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3

一一风荷举2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园林艺术赏析论文1000字高清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ebu1422

已采纳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远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如果说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话,那么它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却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正所谓“造园无成法”。甚至许多景观却有意识的藏而不露,“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会路转,有亭翼然”,这都是极富诗意的境界。 总上所述仅仅只是中西方园林艺术特点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更精髓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浩瀚宇宙。而未来世界是属于我们的,未来世界的美也要靠我们去创造,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我们更应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光荣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园林艺术赏析论文1000字高清

85 评论(8)

qqmin

1 植物是什么植物可以说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关键。大部分植物都能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供给自身生长所需的养分。可是,许多地球生物却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才能生存。假如地球上的植物不存在,那么大量依赖植物生存的其它生物势必也不能生存。由此可见植物在地球生态界的重要性。那么,植物究竟是什么呢? 人们通常把我们生存的自然界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凡是可以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的,为生物;而象水、岩石、风等则被称为非生物。植物界是随着地球历史的发展,由原始的生物不断地演化,大约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形成现在已知的约50余万种植物的。植物不仅种类繁多,分布也很广。从热带到寒带以至两极地区,从平地到高山,从海洋到大陆,到处都分布着植物。它们的大小、形态、结构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人们又把植物分为显花植物和隐花植物两类。隐花植物是指苔类、蕨类、木贼、藓类等低等植物,和以针叶树为主的裸子植物。显花植物则是指会开花的植物。 显花植物最大的特征是它会开花,并且以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在保护周密的子房里发育,成熟后的种子和子房就成为果实。显花植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白天,叶片收集太阳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释放氧。这一过程即使到了晚上也在忙碌地进行着。然后,植物会利用本身的输送系统,将叶片制造出来的养分送到任何需要养分的地方。同样地,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矿物质,也会向上输送到植物的各个角落。此外,植物也和动物一样,无时无刻都在呼吸。当植物成长到某个阶段后,就开始进行复杂的开花、制造花粉及接受花粉的过程,然后产生种子以繁衍下一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植物生长的历史。植物的生命史是从种子开始的。种子就象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小个体,主要由胚和供给生长的养分所构成。胚是植物生命的起点,而供给它生长的养分如果不是储存在胚周围的胚乳里,就是储存在子叶里。有的种子发芽前,会有一段为期不定的休眠期,经过这个阶段后,只要环境适宜,生命便开始了。种子在发芽时,会努力吸收水分,然后胚内的细胞就开始分裂生长。首先冲破种皮而出的是胚根,它将往下生长。胚芽随后出头向上伸展,慢慢地,茎、叶也会跟着形成。 根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生活而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地下部分。它主要的功能是吸收作用。通过根,植物可以吸收到土壤里的水分、无机盐类及某些小分子化合物。根还能固着和支持植物,以免倒伏。根是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组成的,并且按根系的形态,可将植物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大类。 茎是种子植物地上部分的骨干,是联系根、叶的轴状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作用。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溶于水的无机盐通过茎运送到地上各部。同时叶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经过茎又运输到体内各部被利用或储藏。因此,茎的运输作用把植物体各部分的活动联成了一个统一体。 担负着植物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叶也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片叶可分为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三部分都完整的称为完整叶,如棉花、桃、梨的叶;缺少任一部分就叫做不完全叶,油菜、丁香等的叶就属于不完全叶。 显花植物的花起着产生种子以繁衍后代的作用。花朵主要分为雄性器官、雌性器官和花瓣花萼三部分。雄性器官是指雄蕊,它会产生花粉。雌性器官是指心皮。心皮是由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组成。心皮里的胚珠受粉后会发育成种子。一般我们所称的雌蕊是由数个心皮合生而成的。花瓣和花萼包围着雄性器官和雌性器官 生长,主要功能是吸引昆虫来采蜜。花瓣上的纹路,我们称为"蜜标",昆虫只要遵循纹路方向,就能找到花蜜。在采蜜时,昆虫必须爬过花药,因此全身会沾满花粉。开花后一、二天,花药开始枯萎,这时柱头也已成熟,可以开始接受花粉。如果此时昆虫来采蜜,沾在它身上的花粉留在了柱头上,花粉就可以开始孕育种子了。受粉方式分为两种:有的植物的花粉可以在自己的柱头上萌发,我们称之为"自花受粉"。大多数的植物需要接受别株同种植物的花粉,才能完成受粉的工作,这被叫做"异花受粉"。花朵受粉后,还要经过受精的过程,才会产生种子和果实。当花粉落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后,会开始长出花粉管。花粉管从从柱头开始,穿过花柱,到达胚珠,使得胚珠受精。花粉粒里有两个雄性细胞,其中一个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分裂形成植物的胚。另一个则和胚珠的另两个细胞结合,形成胚乳。胚乳里储藏着供应胚生长所需的养分。胚,加上胚乳和种皮就是种子。植物的果实是由保护种子的子房发育而成的。但有时花朵还会发展出保护果实的构造。例如苹果,它可食用的肉质部分其实并不是果实,而是由花托发育而成的,用以保护真正的果实,也就是果核部分。果实有帮助散播种子的功能,例如色彩艳丽、甜而多汁的果实,常吸引动物来吃,借机把种子散播出去。有些植物则具有特别的弹射装置,可以把种子弹向四方。而象蒲公英等植物的种子则借助蓬松的小羽毛,可以随风飘到很远。 植物繁殖后代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以种子来繁衍后代的方法,叫做有性繁殖。另一种则是无性繁殖。它们是以自身植物体上的一小块来繁衍后代的。生长在美国加洲南部沙漠中的木榴草就是无性繁殖的典型例子。每一个木榴草丛大约已存活了一万年之久,它们都是由中间的一棵木榴草开始的,经过无性繁殖向外延伸所形成的。无论是哪种方式,它们都将沿袭祖辈的方式,发育、成长。 从很早开始,人们就懂得利用植物及其各部分来完善自己的生活。植物的果实可以食用,漂亮的花可以用来观赏,还有的植物具有治病的功效,能为人们祛除病痛。虽然人们研究植物很多年了,但仍不能完全的了解它们,熟悉它们,要想让植物为我们人类更好的服务,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来研究、发掘它们,让植物发挥最大的作用。
12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