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包
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章的核心,是被论证的对象,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所以说中心论点属于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中心论点是整篇文章的主观点;而分论点则是从几个方面来共同论证中心论点的分说点 论点与论题:论点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表达一种见解或主张论题只是指文章所论述的内容如:“生活需要赞美”是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而“风度”则只是文章的论题 这是所有相关概念的解析看看就都明白啦! 中心论点就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下文全部都是围绕这一句话而展开的论证和论据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用于议论文中,相当于记叙文中的中心句表达整个文章的思路 首先,用排除论据法排除论据法就是在整体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所有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绝对不是论点,因此要加以排除其次,用论据检验法在排除论据以后,一篇议论文一般就只剩下几句议论性语句了要从它们中间确定论点,就要使用论据检验法根据论据所列举的事实和阐明的道理,来看它们是否在共同证明某一种看法或是为论证某一句话而服务如果是,那么,这一看法或这一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否则,就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另外,有的文章论点是由作者提出的,文中引用名人的话,是为了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也有的文章以引用名人的一句话作为论点,全文论据都是为证明这一论点服务的,为此,也要使用论据检验法进行验证 论题:论述者所主张并加以辩证的命题,论述题目中观点 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前者如“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后者如《说谦虚》 2、要求不同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真理,符合马列主义,观点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糊其辞,态度要鲜明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 3、形式不同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论题的出现常是一个短语,如《想和做》《发问的问题》《谈骨气》 4、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思想,是议论文的灵魂。判定一个读者是否读懂了一篇议论文,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因此,在议论文阅读考试中,判定或者归纳某篇议论文的论点,始终是设题教师笔下永恒不变的考点。 一、从论题出发,判定中心论点 论题是论点之母。有了论题,才会生成论点——因为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这其中所论述的问题,就是我们说的论题。 (一) 论题有五种常见形式 一是事件——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记录特定的人或物的具体行为。例如:2011年7月2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妞妞从10层高楼坠落。邻居吴菊萍恰巧从楼下路过,她踢掉高跟鞋,冲上前去,用双臂接住了孩子。当时巨大的冲击力令她多处骨折并当场昏迷,但奇迹般地挽救了孩子的生命。二是社会现象——在一定的时间段,不固定具体地点,也不固定人物,这种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思想意识或社会行为。例如:当前,很多人觉得,只要能实现自己名利愿望,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并不重要,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三是一个被谈论的对象——一个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例如:友谊、成长、勤奋、事业、幸福、金钱等等。四是并列几个对象——涉及事物可能是两个,也可能是三四个。例如:谦虚与骄傲;管理与效益;智商、情商与成就等等;五是一个具体的问题。例如:初三学生的体育课到底该不该停?家长雇佣家政公司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是进步还是倒退?人生幸福的核心是什么? (二)论题生成论点的角度 第一种论题生成的论点主要角度:(1)评价人物。例如:吴菊萍是时代标兵。(2)评价行为。例如:吴菊萍的一抱,价值连城。(3)剖析行为本质。例如:吴菊萍的救助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升华。(4)判定行为动因。例如:党性,让吴菊萍在关键的时候义无返顾地伸出了手;本性善良是救助唯一的理由;(5)剖析行为前提和行为的关系。例如:只有热爱生命,才能付出生命救助生命。(6)发出号召、倡导。例如:我们要立足工作岗位,学习吴菊萍的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二种论题生成论点的主要角度:(1)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例如:无原则的追名逐利折射的是社会道德沦丧。(2)明确指出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危害的。例如:部分是非的追逐名利,严重败坏着社会风气。(3)从行为上做出方向性指导。例如:追求名利要遵守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底线。 第三种论题生成论点的主要角度:(1)揭示这个对象的本质。例如: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高尚追求的基础上,并通过实践过程中彼此的接触、沟通、互助而生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2)揭示这一对象存在的意义或危害。例如: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原动力;贪婪会把一个优秀的人推向地狱。(3)指出获取或抛弃这一对象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具体要怎样做)例如:付出真诚,才能收获友谊;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才能获得幸福。(4)号召、倡导或警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远离对金钱的贪婪,就远离了地狱之门。 第四种论题生成论点的主要角度:只有一个角度——用简洁的话深刻的揭示几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例如:针对谦虚和骄傲——谦受益,满招损。针对管理与效益——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效益的多少。 第五种论题生成论点的主要角度:也只有一个角度,就是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语言完整,表达含义明确,不能做简单的是非回答。例如针对问题:家长雇佣家政公司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是进步还是倒退?回答应该是——家长雇佣家政公司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是一种倒退,而不能直接回答——倒退。 所有的中心论点,都是针对论题提出来的。判定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要看你找到的观点,是否针对论题,由特定的角度生成——远离论题的观点,肯定不是中心论点。 二、从论点的基本属性出发,判定中心论点 (一)中心论点必须完整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句子上看,必须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整体表达的是一种观点或态度,不能是感受。 (二)观点和态度必须鲜明。句子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三)观点必须全面。中心论点是针对论题提出的整个观点,观点的一个方面只能是分论点。 (四)观点必须正确、鲜明。即中心论点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情理,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我们阅读的文章都是优秀的议论文,其观点必然不会犯与事实对立或片面或偏颇的错误。 三、从论点提出的位置出发,判定中心论点 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一篇议论文,论点所在的位置也只有几个,也不是随意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论点的位置来判定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通常有六个位置。其中,有五个位置是显性的;一个是隐性的。五个显性的位置按照从前到后的排列顺序是:(1)在文章标题;(2)在正文开头第一句话;(3)在正文开头的最后一句话。(3)在文章主体部分的开头。(4)在主体部分,先做一定的论述,再提出中心论点;(5)在文章结尾 。一个隐性的位置是:通读全文,没有一句话能全面准确地表达作者的中心论点,但整篇文章已经把要阐述的道理阐述清楚,需要读者自己概括。 因为中心论点只有这几个位置,我们就可以到这些特定的位置去寻找中心论点。 四、从论点的“领袖”特征出发,判定中心论点 记叙文,主题是灵魂,所有内容都为表现主题服务,主题是统领全篇的领袖。议论文,论点是灵魂,所有的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证明论点服务,论点是统领全篇的领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服务关系的众向所指来确定中心论点。同时,作者为了确立自己的观点,在行文过程中,常常要反复强化,因此表达论点含义的句子会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用来表述论点的核心词语会在行文中反复出现,关注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表意相同,只有表达形式不同的句子,也能较准确的帮助我们准确判定中心论点。 以上四种方法,单一使用,都不能绝对准确的判定中心论点。我们在判定论点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几条线的交差,找到公共点,这个公共点才是中心论点。 五、概括论点的方法 在文章中,没有完整的句子点明中心论点的时候,需要读者自己概括。这种情况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并列存在几个分论点,但没有中心论点。我们可以采用累加法概括或者综合法概括。累加法概括,就是把分论点各项叠加起来,只留下一个公共部分。综合法概括,就是把分论点各部分累加到一起后,看它们整体上说的是什么,再把这个整体和公共部分联系起来表达。另外一种情况是,全文既没有明确表述中心论点的句子,也没有明确表达分论点的句子,完全需要读者抽象概括。这种时候,我们要先找到论题,看论题是那种类型,然后根据不同论题提出论点的角度和对应的方法进行概括;同时,我们要关注每一自然的总结部分,从中找到关键的词(揭示人物行为本质、结果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词),进行组合概括。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你服务。我是百度特邀答主谢学姐在线解答,教育机构资深老师,拥有五年工作经验,累计服务6000人,回复需要几分钟时间,请耐心等待一下哦。
一、位置法题目就标明了中心论点。如2014年年闸北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再比如2014年静安区二模《尽量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吧》,文章题目也是中心论点,但是注意要改成“我们都应尽量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因为论点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是一个明确的陈述。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第一段直接提出中心论点,再组织论据证明论点。奉贤区2012年二模卷,议论文第一段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两句话“有种说法,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此话不虚。但有个前提,就是读经典必须‘入神’,如此方可长精神”。文章中心论点“读经典必须入神,如此方可长精神”,就是开门见山直接提出的。有些议论文一开头先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对这些事例或现象进行初步分析之后,在第一段末尾或者第二、三自然段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如2014年长宁区二模《说宽容》,文章第一段用希腊神话海格里斯路遇恨囊的故事,然后引出中心论点“我们一定要心怀宽容”,这个中心论点就出现在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还有2013年金山语文一模《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翻译工作”就出现在第三段末尾!卒章而显其志,中心论点出现在文章末尾。一些议论文由于论述的需要先列举大量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经过层层论证,到篇末才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2012 奉贤一模 《“读薄”与“读厚”》中心论点是“读书的真谛和要义在于:先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就出现在最后一段。二、概括法以上说的都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论点的情况,但是有的文章,中心论点是不能直接找到的,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从全文论证过程中去概括、归纳。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分论点综合成中心论点: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是统帅和被统帅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分论点综合成一句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虹口区2012年二模《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文章先论证了3个分论点:①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②读书要重视质量③读书要有始终如一的态度 最后得出中心论点是:读书让生命更有价值。回答论题得出中心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要论述的问题,“论点”则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如2013年徐汇二模,文章题目为《“两小儿辩日”,为何没能辩出科学?》对这个问题作者的见解是什么呢?纵观全文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中心论点:科学创新需要具有挑战精神。变换题目得出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的题目是一个比喻句或是问句,暗含着中心论点。如2012年长宁二模《人人皆可为国王》文章题目就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读完文章你会发现中心论点:人人在精神上都能得到满足,其实就暗含在题目中了。用论据反推中心论点:分析论据特别是事实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如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 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贝多芬经历挫折最终“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可以概括为“在挫折中追求,就有希望创造出伟大的业绩
真心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哦,同时也祝您生活愉快,天天开心
更多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