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沈阳故宫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2

16my小鱼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沈阳故宫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长村老宅

已采纳
修建时间1625年的三月初三上午,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城筑城定都。然而,作为都城象征的皇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清朝的史料中都没有记载。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解释,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劳民伤财的举动,尤其在当年战乱纷争、百姓生活困难,刚刚定都沈阳就修建皇宫不像是明君所为。所以,史官对建皇宫的大事件采取了回避态度。有人推测故宫是清太祖迁都之前就已经开始建设。佟悦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可能。因为努尔哈赤是早上决定迁都,当日下午就动身的。决定没有定下迁都之前不可能开始建宫殿。佟悦说,史料对故宫的最早记载是,163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3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据介绍,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八旗兵横扫辽东,不到十天攻克70余座城池,包括沈阳和辽阳。打下辽阳之后,清太祖手下的大臣都想回抚顺老家,胸怀大略的努尔哈赤力排众议决定从萨尔浒迁居辽阳。1625年,努尔哈赤再次提出迁都沈阳,努尔哈赤认为,沈阳进可攻明朝和蒙古,退可一日回到萨尔浒老家,离开重镇辽阳还可以避开明朝的风头。三月三日(农历)上午决定出发,下午数十万八旗子弟开始启程,当晚到达沈阳辽阳交界的虎皮驿。四日清晨,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定都沈阳后,努尔哈赤加固明朝城墙,建造八门,改城内十字形大街为井字形格局,并在城北建造罕王宫居住。沈阳故宫何年开始建造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说,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举动,清代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宫殿本身也就是为皇帝建个家,没必要将具体建造年份写进史书。然而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其中关于修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记载非常详细。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2003年1月15日,沈阳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沈阳故宫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经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清前史专家支运亭研究员多年研究,认定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应为1624年(天命九年)。但佟主任却不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佟悦认为,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居住?皇太极王府是不是故宫定都沈阳之后,亲王们都在城内兴建王府。康熙年间成图的《盛京城阙图》上记载了当时十一个亲王的王府,地位远不如四大贝勒的亲王府邸都有记载,而当时权倾一时的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只有代善的府邸有记载。佟悦分析,这是因为四大贝勒中,除代善和皇太极外,另两个贝勒后来都犯下大罪,按照清朝的制度,他们的府邸自然不被记录在案。专家们认为,皇太极的王府没有记载恰恰说明了故宫是在他的王府基础上建造的。故宫的大政殿在过去不属于皇宫的一部分,佟悦介绍,大政殿在解放前还是没有围墙的开放状态,它与故宫中路居住宫殿之间是一条公共道路,大政殿广场就像市府广场一样,大政殿也是重大事件的集会场所。建国后,为保护故宫古建筑,在大政殿和十王亭周边砌上了围墙。所以,我们看到的故宫中路的建筑才是传统意义的皇宫。专家们推测,这里原来应该是皇太极的王府,皇太极登基之后,没有入住努尔哈赤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是利用自己的王府修建了皇宫。没有新修皇宫也是担心劳民伤财,而且简单的扩建也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632年主体建筑才完工。太祖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是两位专家同时又指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这些清代宫殿建筑到底是谁设计的?又是由谁建造的?这一次,同样是《侯氏宗谱》掀开了冰山一角。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佟悦认为,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满族设计者和建造者。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根据《海城县志》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时工部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其卷2《民族》中有这样的记载:“侯氏,原籍山西明福县,后徙本境。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该县志又在《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说:“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所以,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努尔哈赤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这在史学界同样存在很大争议。李治亭教授认为,努尔哈赤在沈阳时一直都居住在故宫北门旁边,而不是居住在沈阳故宫里,这说明当时故宫肯定还没建完。而且建造宫殿是一项耗资巨大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而努尔哈赤率部迁都沈阳18个月后便猝然离世。在这么短时间里,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能将复杂的宫殿建造得如此之快。而佟主任则认为,一年半时间也不算太短,在辽阳城建造宫殿时也只用了2年多时间,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完全有时间修建宫殿。而根据史料最早记载,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2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时期,大政殿和与之成组的建筑十王亭时应该已经建好。当然,关于沈阳故宫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但李教授强调,只要能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解读故宫,那么这就是皇家宫殿留给后人最重要的一笔文化遗产。故宫地址地址: 沈河区沈阳路,兴隆大家庭南行100米。

关于沈阳故宫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197 评论(15)

achillee

好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90 评论(9)

三三懒懒

1949年新中国成立。作为盛京遗珍的沈阳故宫、新宾永陵、沈阳福陵和沈阳昭陵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先后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古建筑维修、安全保卫、宣传展示、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04年7月1日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沈阳故宫、新宾永陵、沈阳福陵和沈阳昭陵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和文化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故宫精品陈列展厅沈阳故宫于1949年成立了沈阳故宫陈列所,1955年更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馆,196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沈阳故宫博物院于1985年跨入全国文博的先进行列,1986年正式恢复沈阳故宫博物院名称,成为国内外有较高声誉的博物馆。在征集文物,充实收藏方面,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拨出专款到全国各地征集文物,通过接收、调拨、征集、捐献等渠道,不仅形成了以清初珍贵历史文物、帝后御用珍宝、宫廷艺术品、明清书画等特色的藏品体系,而且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奠定了历史艺术类性质博物馆的基础。在陈列展览上力求形式多样,结合皇宫的特点,形成了包容宫廷原状陈列、专题展、精品展和临时展览在内的完整陈列体系。从1985年起,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走出国门,先后参加了在加拿大举办的“中国文明史——华夏瑰宝”展,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天子与艺术”展,以后又陆续在新加坡、意大利、日本、芬兰、韩国等国家办展,展示古老东方文明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水平与成果。在学术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独具的学术研究体系,产生了众多学术成果。出版有学术专著如《盛京皇宫》《清帝东巡》《中国建筑艺术全集·沈阳故宫卷》等,文集如《沈阳故宫博物馆论文集》《宫苑文论》《沈阳故宫文集》《清前历史文化》等以及各类图册、图录几十本,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在沈阳故宫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沈阳故宫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每年都投以相当数量的经费,进行不同规模的保护与修缮工程。同时,为了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1958年,为沈阳故宫的主要古建筑安设避雷针。1959年设立修建组,后组建成专门的古建维修施工队伍。1949年—1976年间,进行了大小维修工程百余项。1976年,完成了沈阳故宫地下排水工程。1980年迁出沈阳故宫院内所有住户,拉开了消防安全工程的序幕,古建筑的安全保卫工作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世纪80年代以后,沈阳故宫完成了诸多古建修缮工程,其中1982年—1986年的崇谟阁落架翻修工程、1993年的大政殿挑盖翻修工程,以及2002年—2004年的凤凰楼维修工程等均获得国家文物局专家的好评。特别是2003年,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工程,共完成维修工程四十项,总投资二千五百多万元,使沈阳故宫的一百余所、五百余间建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维护。几十年来不懈的努力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基本保证了沈阳故宫古建筑的完整与安全。作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宝贵遗产的新宾永陵、沈阳福陵、沈阳昭陵系列的清代陵寝,也同样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视与保护。以沈阳福陵为例,政府多次拨款对其加以修缮,重修或翻修了包括大红门、神道、神桥、一百零八磴、碑楼、方城城墙、角楼、隆恩殿、东西配殿、明楼、宝城、宝顶等在内的一系列陵寝主体建筑,恢复和保存了清福陵的历史原貌。1963年,福陵跻身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福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最重要的景观之一。福陵隆恩殿内彩绘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盛京遗珍,其文化价值与层次再次升华,超越中国而进入了世界。申遗成功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相关保护、科研、管理工作也被放在世界遗产这个平台上按照国际准则和规范来进行。根据这些新要求,沈阳故宫博物院提出了“ 建设研究型博物院、实行企业化管理、打造学习型团队”新的办院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关举措,在沈阳故宫的安全建设、文物保护、学术研究、藏品展示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努力。在安全保卫工作方面加大投入,实现了安全工作在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上的全面升级。沈阳故宫博物院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也有很大提高,“人人做世界遗产的守护者”。同时,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价值是通过展示而传播的。展示和传播世界遗产的价值,不仅是对历史事物的简单维护和修复,还在于发掘遗产对现代生活的文化沟通。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并结合本院实际,沈阳故宫博物院积极开展博物馆文化创新的实践活动。2005年春节期间,沈阳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以“申遗成功,喜逢佳节,增值降价,回报市民”为主题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提出了极具吸引力的活动主题:到沈阳故宫过大年。为营造出热烈喜庆的节日气氛,在大清门、太庙门、大政殿等二十座主要宫殿宫门上,依清代旧制,悬挂清宫将军门神、福禄门神、娃娃门神、判官门神等门神画及春联二十对,在临街各宫门及院内各主要宫殿区张灯结彩。2005年恰逢农历乙酉(鸡) 年,沈阳故宫博物院挑选出以“鸡”和“吉”等为内容的各类院藏文物,适时举办了富有特色的专题文物展览“乙酉大吉”文物特展、清代宫廷书画展等。还根据“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圣朝天子与民同乐”的清代宫俗,与专业文艺团体沈阳市歌舞团协作,组织了百余人规模的盛京清宫新春朝贺礼仪展演,再现当年清官过年的喜庆场面和皇家礼仪风范,让沈阳故宫这一古代建筑群通过“过大年”活动与现代生活融合起来,跳动出现代的活跃的音符。别开生面的“到沈阳故宫过大年”活动,无论从内容、形式和效益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来了八方游客。2005春节黄金周期间的门票收入,创历年春节收入最高纪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连续两次报道了“到沈阳故宫过大年”活动,其他媒体也对这项活动作了详尽的报道,翻开了沈阳故宫申遗成功后新的一页,而“到沈阳故宫过大年”也成为沈阳市的一个旅游品牌和假日经济的一个亮点。新宾永陵、沈阳福陵和沈阳昭陵也相继进行了清帝祭陵礼仪的展示活动,以沈阳故宫为龙头的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品牌的理念深入人心。昭陵神桥如今,在人与自然日趋和谐的新世纪,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盛京遗珍即沈阳故宫、新宾永陵、沈阳福陵、沈阳昭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普遍增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不断完善。如此有利的发展环境,势必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盛京遗珍的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弘扬中国所特有的民族文化而绽放着夺目的光彩。
25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