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yaohan2
第一,看看别人是如何写观察作文的:白菊花(一稿) 我们学校有许多花坛,其中一个花坛里种着各种颜色的菊花,但我最喜欢素雅的白菊花。 菊花的花瓣是白色的,(既然写白菊花,它的颜色就可以描写得再细致些。)非常多,那些花瓣一个挨着一个,在里面排得那么均匀,不留一点儿缝隙,好像一个大圆盘似的。一阵风吹来,菊花就不停地摇晃,真可爱。(再仔细观察风吹时,菊花动的样子,把它写具体。) 菊花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像金鱼的尾巴,菊花的茎也是深绿色的,形状像筷子似的,你仔细看上面还有许多小绒毛呢!菊花散发出的香味有点儿香,它的香味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我爱菊花! [ 简评] 文章语句较通顺,能抓住花与叶的特点进行描写。不过,要想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还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并且更要多看作文书中有关写植物的文章,吸收优秀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相信你的作文会越写越好。 白菊花(二稿) 我们学校有许多花坛,其中一个花坛里种着各种颜色的菊花,但我最喜欢素雅的白菊花。 远看那白色的菊花像一团团棉花,又像一团团雪,白得那么沽静,一尘不染。近看花瓣的形状像小女孩弯弯的眉毛,花瓣很多,一层包着一层,排得那么均匀,不留一点儿缝隙,好像一个大圆盘似的。用手摸上去你会感到那么柔软,那么舒服。菊花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像金鱼的尾巴,菊花的茎也是深绿色的,形状像筷子,你仔细看上面还有许多小绒毛呢! 一阵风拂过,菊花就摇晃着身子,仿佛菊花仙子在翩翩起舞。风停了,一群蝴蝶飞过来,时而停在菊花上,好像在和菊花窃窃私语;时而在菊花上面旋转,好像被菊花迷住了,流连忘返。 菊花散发出的清香味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我爱菊花! [ 作后记] 因为我喜爱白菊花,所以观察了校园里的白菊花,写了第一篇作文。老师批改后,给我提出了修改意见:1 、观察植物要有序,要多角度去观察;2 、观察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眼晴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去模;用脑袋去想。3 、把反映植物特点的地方写详细。老师又指导我看了一名我按照老师的指导去观察,收获不小。最后我认真地修改了作文,写出菊花动和不动时的样子,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方法描写菊花的美丽,还用上了我以前积累的好词句。如“翩翩起舞、窃窃私语、神清气爽" 字词语是我从以前学的课文里积累下来的;”“素雅、流连忘返”是我看其它课外书时摘抄下来的。我把这些词语用在作文里,顿时就把白菊花那么美丽、可爱的特点写具体了,作文也显得有文采。我想老师说得没错,多观察、多积累才能把作文写好。以后我要继续向这方面努力,把作文写得更好。 总体点评:《白菊花》是一篇习作。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白菊花的颜色、花瓣、叶子、茎、香气的特点,叙述得有序而具体,可贵的是作者还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菊花动态的美,其中“翩翩起舞”、“窃窃私语”、“流连忘返”几个词用得好,看得出小作者平时遣词造句的功底。写观察类的作文就要像小作者这样多看、多听、多想,多角度去观察。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作文的观察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方位观察法 这是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对于要观察的事物,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以及从左到右,从外到里地进行观察。例如《雨》这篇习作例文,对下雨过程的观察和描写,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雨前,用的是从外到里的观察法;雨中,用的却是从里到外的观察法。由于观察细致得法,整个下雨的过程交待得清清楚楚,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主次观察法 这是分清主要的或主体的事物,以及次要的或陪衬的事物的一种方法,一般是从主到次、从大到小进行有次序的观察。例如《绿色的办公室》这篇看图学文,就应先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人字形草棚,什么是高高的草垛,这些是图中较大的主要的物体,然后引导学生找出一截树桩一口用旧了的锅一把黑铁水壶等小形物体。从中更需告诉学生凡是主要的应写得详细一点,凡是次要的可以一笔带过。 三、时序观察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按时间先后次序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例如习作例文《第一场雪》的作者,就按时间先后有意识地观察了昨天早晨、中午、傍晚和今天清早的不同情景,着重写了雪霁天晴、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的壮丽风光。 四、远近观察法 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是先近后远,也可以由远及近地进行观察。例如课文《长城》的作者,就是先从远处观察,写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再从近处观察,具体描写长城的高大、宽厚、到用建筑材料及城台等建筑物。远景显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近景突出了长城的高大坚实,给读者留下了完整深刻的印象。五、分层观察法 这是一种层层深入的方法,常见的是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地进行分析观察。例如课文《林海》的作者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先注目于海的主体落叶松;再移视于海的边缘;再深察海中,观察树与树之间的各种小花和小红豆&&这样,既从整体上突出了大兴安岭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美丽景象,又分层展示了大兴安岭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的各种色彩,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六、周期观察法 这是一种常用于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的观察方法。对于常见的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的生长,应指导学生进行周期性的观察。就一种植物来看,从它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过程,进行一系列的观察。例如对《我爱家乡的杨梅》一文的教学,就可结合课文,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花、一种菜、一种粮食作物,坚持进行一个生长过程的系统观察。这样,对于写一种植物不仅有情可写,而且能写得具体生动。 七、动态观察法 这是专用于动态事物的方法,即观察时,不仅要注意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且要注意它的变化与活动。例如课文《蟋蟀的住宅》的作者,就把观察和描写的重点放在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上。写它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腿上的两排锯将泥土推到后面洞口,倾斜地铺开。作者还观察和描写了蟋蟀疲倦时休息的可爱状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八、多方观察法 也叫多角度的观察法。就是对要描写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最后得出较完美的印象或较深刻的体会。例如古诗《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的就是这种观察法。再如古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是运用了多方观察法。 总之,观察不仅是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之一,而且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在引导学生观察后,不仅从一开始就要把观察、说话和写作结合起来,而且要使学生知道在练写一篇文章时,可以运用两三种观察方法。特别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以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并有意识地带领他们进入自己的天地,启发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天地里寻找写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