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h456
保护环境九年级 | 800字 | 议论文在一次诺贝尔奖以奖大会的采访中,一位记者采访其中一位科学家,问道:“您认为在哪个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的知识对于您最重要?”科学家回答:“幼儿园/”其他科学家也都赞同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最重要,在那里老师就教我们要热爱大自然,认真观察大自然。这使我回忆起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名叫《只有一个地球》。不错,因为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作为地球的儿女、子孙,才更应保护好我们的母亲。社会各界总提倡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人。难道,真的要等到母亲被抹黑后我们才帮她清洗吗?我想那时已来不及了。一条条臭水沟发出臭味,一道道街路旁满是垃圾,一个个老旧肮脏的垃圾桶随风摇晃,一片片森林正被人们所啃噬……面对这一切,人们又应作何解释。老实说,有时,我觉得电视里有些新闻做得挺虚伪,就拿诏安新闻来说,风个领导带领群众清扫一条臭水沟,新闻就把那领导吹捧得跟英雄似的,诏安的臭水沟还有很多,各处的居民也被困扰着,是否诏安新闻总要把那些臭水沟拿起来拍,我并不是在否定诏安新闻,只是有些新闻拍得挺无聊。保护环境不能总用口头说,而不去实际行动;有些群众默默无闻地为环境做贡献,任劳任怨,我要是记者,我宁愿去拍他们,用他们的事迹来呼吁大家,来使大家的环境意识增强。就拿我们家的邻居来说,他们的环保意识真够差的,他们家的院子里有一条水沟,已经臭了很多天,有时影响到我们都睡不着觉,可他们仍装作若无其事,本来早早地清理好,一切事都没有,可……,我们也跟他们说过,他们还不乐意,说没关系,瞧,这是什么人啊!要保护严正声明,热爱自然的首项措施,就必须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意识增强,大家就还会乱扔、乱丢、乱破坏了。那时,甭说诏安人高兴,全国人都会乐得合不拢嘴了。在这材料中科学家们也表示在幼儿园就已学习怎样热爱大自然,况且小孩都懂得的道理,难道大人们会不懂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全国人民应尽的义务,希望大家都可以起来保护地球,保护母亲!告别过去的肮脏,展望未来的清洁! 
环境影响人成长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是正直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正直的人;反之,友人皆为巧言令色者,这人也容易变为巧言令色者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错误的想法被周围人都认为是正确时,这位有自觉者也会对自己开始怀疑当更多人都如此认为时,这个人就会接受这错误的想法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坏的影响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一定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这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乐学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最后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见,很可惜的是现今的教育实在办得不好,没有注重人性的培养,而只注重在技术、知识上的东西教育应该是探寻生命、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然的话,这个世界就只成为一个机械人的世界,只知道赚钱、被潮流牵着跑,是何等的无意义已故的宣化法师对当今的教育有一番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现今的教育可说是破产,在学校里老师给同学灌输的就是如何争第一学生就如一张白纸,结果就养成人人好争好斗的性格国与国的战争皆是好争、好斗而产生,谦让的精神却没有给与灌输写到这里,希望见闻者能或多或少那出自己的一些力量,推动世界教育的发展,使其走入正轨如此一来,人类的未来才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光明
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作文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我却要说:“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自己。因而,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彷徨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音,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即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