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水浒传一千字论文读后感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8

liusha091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水浒传一千字论文读后感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uncle-kay

已采纳
影响我至深的文学名着,最少也有三本,一是《水浒传》。二是巴金的《家》,三是《庄子》。读《家分时是高中学生,脑左血热。读《庄子》时已是“右派”恶人,凄凄惶惶。这些都不说了,只说说《水浒传》。 在读初中二年级,受一位姓曾的同班同学感染,迷上了《水浒传》,躲在故家小室中,昼夜狂读,仿佛着魔。那些江湖好汉,简直就是我的兄长。他们闯祸逃亡、抗官落草、攻州牢、劫刑场,我都尾随他们,目击其事,身历其境,惊心动魄。偶尔清醒,返回现实,听见树上蝉吟、窗前人语,倒觉得很陌生。赶快又跑人书中去,看哪,沧州路上的大雪,草料场中的猛火,天津桥上的快刀,野猪林中的飞杖,何其痛快淋漓!令我伤心的是,水亭的响箭,山寨的反旗,聚义厅的“替天行道”,这一切终不免“英雄惊恶梦”,溘然幻灭。读者可知,我读的是七十回本,结尾的回目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惊恶梦”。记得那是上海大达书局印行,四卷本,封面褐黄,绘武松打虎。有同学告诉我,一百二十回本后面受了招安,结局很惨,我就决心拒读。又听说还有部《荡寇志》,专写梁山英雄吃败仗,被擒被斩,我更厌恶,觉得作者太坏太毒,与吾为敌。 《水浒传》应该是我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后来,还读过古今中外的许多小说,其中能读下去的佳作也不少。《水浒传》则不同,不但能读下去,而且能读进去。读进去有异于读下去。对故事感兴趣,由此广我见闻,自然能“读下去”。更进一步,与人物同悲欢,遂至移我心性,就是“读进去”了。我本柔弱少年,不好嬉戏,打架更不行,又怕鬼怕黑,读书用功,极守规矩,一副老成相。自从混入水泊山寨,结识李逵、武松、鲁智深之后,下得山来,心性大变,常常觉得正义冲动,血中燃火,恨这恨那,有太多的不平,就想造反,挥刀于幻象之中,放火于梦境之内。《水浒传》只读过那一遍,却影响了我青少年时期,使我言谈文字有失检点,自招奇祸,蹭蹬了大半生。从前说作家是“灵魂的工程师”,后来又不说了。那些枯燥乏味、愚人不得、反而愚了自己的宣传之作,只能惹烦读者,哪能塑造什么灵魂。现在又听说小说供娱乐,管什么教育不教育。我看教育未必,影响作用却肯定是有的。好影响有,坏影响也有。 《水浒传》给了我许多快乐,令我感激终身。首先是开眼界,让一个未涉世的少年乍见社会下层真相,懂得一些人情世故,知悉生存艰难。至于故事转折回环,引人人胜,愉情快感,消我暑假,亦大有益。还有一个快乐,当年我在班上,同学提出七十回目中的任一回目上句考我,我都能回答出下句来。例如提出“急先锋东郭争功”,我便回答“青面兽北京斗武”。不但七十回目回回背得,连楔子的“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样索然无趣的回目也背得,使同学们不敢小看我,我就得意了好一阵。少时对《水浒传》之熟稔,于斯可见。 我这人谈话哕嗦,下笔简明,善用口语,能造短句。文采缺乏,不敢说写得好。但是,写得再拙,都能一目了然,容易看懂。读鄙人的文字,保证不苦。这点点可怜的看家本领从哪来的?可追溯到《水浒传》的文字,那短促有力的古代口语。这也该是好影响吧。2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着之一。这学期。我们教材上听指定的必读书目中就有这一本,刚拿到这本书,厚厚的书本就使我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但几天一看下来,这其中的价值便呈现出来了,本书讲述了以宋江、李逵、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等为主的108位英雄,因在各地受到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迫害,纷纷聚集在“梁山泊”。形成一股有实力的武装团体,与宋朝相对抗。宋朝派出的军队一一吃了败仗。这寸,宋朝面临着外国入侵和各处强盗作乱的困境,采用了“招安”的方法,收编了梁山泊的人马。宋江领导梁山泊的兄弟.屡立奇功,但在消灭了南方作乱的方腊后,只剩下27位兄弟,侥幸生还的英雄,也在奸臣的陷害下,一一丧生。 本书中最吸引人的是水浒英雄价值观的忠和义。水浒英雄来自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他们之所以能在梁山泊聚集,结拜为兄弟,一方面是为环境所迫,另一方面便是他们有义气,是靠义气把他们连结在一起的。晁盖任梁山首领时,议事场称为聚义厅;宋江率梁山好汉排座次,聚义厅已改名为忠义堂……表现忠义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我们许多青少年,也喜欢一味地效仿那种“忠与义”。但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呢,却只有“哥儿们义气”。他们只讲”哥儿们”之间的感情恩怨,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私利,容忍、原谅和包庇“哥儿们”的错误.严重的甚至以身试法,违法犯罪。一天放学回家路上,某同学看见自己的几个“哥儿们”正在与人厮打,便不由分说,挥拳“帮忙”,混战中,他把对方的眼睛打伤了,结果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理,被责令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因此,“哥儿们义气”绝不是真正的义气,我们应杜绝。 读了《水浒传》这本书。我掩卷沉思:义是梁山好汉聚众举事的动力,它使起义队伍日益壮大;忠则是葬送起义事业的祸根,把梁山好汉一步步引向苦难的深渊。

水浒传一千字论文读后感

224 评论(15)

moller121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虽然说现在仍离内行很远,不料却也看出一点门道。鲁达何以成五台山和尚?俗话说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当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的,何况象鲁达这样有命案在身凶犯?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的故事,至于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刹的大和尚,不细心看还未必看得明白。鲁达三拳打死郑屠之后便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门县的十字街头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过的金老,金老的女儿嫁给了雁门的大财主赵员外,赵员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儿,鲁达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赵员外和五台山的关系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长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钱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赵员外还曾向寺里买了一个名额,寺里曾许过愿让他剃度一僧。于是,赵员外就把这名额给了鲁达,有了名额还不够,赵员外还向寺里缴纳一笔"集资费",那集资费便是赵员外带鲁达上山见智真长老时特意准备的一担"段匹礼物"。如果没有赵员外的一个名额和一担集资费,鲁达便有天大的本事也进不了五台山山门,更不会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鲁智深了。
334 评论(14)

zlfeifei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与《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齐名,足以说明这本书的历史地位了。虽然我对江湖义气的《水浒传》不是十分的感冒,不过其它三本名著我都已经度过,因此我决定要一睹《水浒传》的风采,让自己能够在读书中找到乐趣,我相信自己是可以将这本书吃透的,只要我认真去读。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写两方交战时的高超技巧。就拿杨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场比武来说吧。不谈两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谈双方打斗的场面,单是两人的马,作者就写得活灵活现。索超的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而杨志的马“骏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虽然在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写杨志的马时却用了四种不同的物来比喻马全身不同的红,使人觉得可信、真实,足可见作者技巧的巧妙。除了看,当然也要思考,我思来想去,就是一个问题不大清楚,那就是何为好汉?一个人的好与坏是由法律、真理来判断的,那书中所谓的好汉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在张都监家看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杀了。这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连面都没见几回,有什么理由杀他?就因为他帮张都监看马?武松见孔亮喝酒吃鸡,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这也能称作好汉?想着想着,倒也想出了几分道理。以前,人们把“义”看得特别重,史进不就看在朱武和杨春重义气上,放了陈达吗?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学他们一样,反而会害了别人。因此,时代变了,人的观念变了,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把它当成教科书。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主要讲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上了梁山泊,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平田虎、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读完这本书,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经典的武松打虎的片段。武松喝了十多碗酒之后,不听店家的劝说,坚持要上有老虎的山岗。武松的不怕困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令我十分佩服。我们想想,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是否也应该向武松学习他的不怕困难呢?记得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我参加了奥数班。奥数班的老师叫我们每个星期做一套往年的“希望杯”数学竞赛的题目。前几个星期还是把题目一道一道很认真地看过,细心地解出来,虽然有一些题认真想过,但还是解不出来。但是到后来的星期,我越做越不耐烦,看到那些难题,就不想做了。所以导致我没能进入到今年这一届希望杯的决赛。唉!真可惜。都是因为我遇到困难就退缩,不能克服困难。如果我能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或许就能进入决赛。所以,我一定要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勇敢面对困难。
22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