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_BUAA
以饮食为例:我国茶叶的品饮和食用大体经历了五次变迁: 一是"煎" 我国古代,最初是把茶叶当作药物用以解毒治病的。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时"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便感其救命之恩,在人间广播植之法。就如同今天煎中药一样,煎其汁进行服用。《茶经》也指出:"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等症,均可饮茶治疗。 二是"煮" 大约在两汉之后,我国的饮茶方式进入了第二阶段。这时,茶叶已从药发展为人们普遍饮用的饮料了。晋代的郭濮在《尔雅注》中即称"可煮作羹饮"。这里"煮"和"羹"两字表明了当时饮茶的特点。据《茶经》引《广雅》的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以米膏出之。欲煮敬饮,先炙令赤迹,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即拌合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样煮出来的东西是粥状的羹,所以又称"茶粥"。唐代以后还普遍放食盐。类似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盛行的奶茶和藏族中盛行的酥油茶。 三是"淹" 就是将茶饼捣成茶末,加上佐料之后用沸水冲泡。这种方法唐代就已流行;宋代以后不再加佐料,但与今天饮茶仍然大不相同,即必须把茶搞成粉末,在饮用方法上与今天饮用砖茶颇为相似。 四是"泡" 到了明代,饮茶才进入了像如今一样的泡茶阶段"。据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载:"至洪武二十四年(1319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摆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按茶加香物,捣为细饼,已失真味。……今人唯取初荫之精者,汲泉置鼐 ,一泡便啜,遂开千古敬饮之宗。"这里写得很清楚,全取茶芽制作,不加辅料,用沸水冲泡而饮的这种方法,是从明初开始的,不过煮茶之风仍长久地与泡茶的方法并存。 五是"烹" 如今,泡茶仍饮用茶是社会茶叶消费的主要方式,但也不乏茶叶的烹调入馔。进入90年代以来,台湾省茶叶改良场的食品科技工作者,根据科学分析和鉴定,创造了"茶叶宴"这种美食新品种,既丰富了茶叶文化,也是茶叶饮用史上的变革。这种"茶叶宴"共有11道菜,均用国内著名的茶叶参制而成。它们是绿茶沙拉、冻茶酿豆腐、红茶虾仁、祁门红茶鸡丁、香片蒸鳕鱼、铁观音炖鸡、茶叶小笼包、白毫乌龙茶炖牛肉、红茶熏鸡、茶香排骨、竹筒肉丸。使中国菜与"茶道"完美地融为一体,真可谓相得益彰。可喜的是,近年来一种可供食用的茶叶新品"天然超微绿粉茶"已在江苏金坛市问世。将给人们带来饮茶传统方式上的一次大改革。 住房变迁四合院里看洋楼 中国传统的住宅形式多为院落布局,而四合院正是中国人最理想的住宅形式。四合院按中轴线东西两侧的住房对称,正房朝南,东西两侧是厢房,另有耳房和小院。院中铺地砖,两旁可种树木花草,形成一个舒适宁静的居住环境。北京的四合院是这类住宅的典型 1900年后,英、法、美、俄、日等国家先后在北京修建使馆区,在天津租界内修建住宅,建筑风格多为欧式、日式。为便于外国人居住,北京建造了六国饭店,高7层,红色墙面,以壁柱分隔,上有欧洲古典装饰。这是当时中国最高的住宅建筑。 当时居民住宅形式最有地方特色的是长江、珠江两个三角洲。江南水乡的民居多为庭院式。小桥、流水、住宅、码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独特的南国水乡风景画。 自外国人进入长江流域后,上海人口激增,地皮价格高涨,从19世纪50年代起,便仿照欧洲联排式住宅的形式,建造了一批成本很低的木板房屋,形成最初的里弄式住房。70年代改用砖木结构,设计了上海独有的石库门里弄民居,这是一种群体集居的居住方式,是上海住房的主要形式。石库门大多成排建筑在井然有序的里弄,为砖木结构的毗连式房屋,脱胎于传统的四合院。弄门纵向深入,过道两旁即为相互毗连的石库门民居。20世纪初,这里里弄式的群体集居的民宅形式也出现在江南的许多城市中,于是中国传统的独门独院居住形式开始被打破了。 珠江三角洲,含福建一部分地区,20世纪初,由于发了财的或有积蓄的华侨开始投资家乡,当地的民宅许多是西式的或中西结构式的,其中的碉楼很有特色。如广东开平市,现存有2600多座形态各异的碉楼,其中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初建造的,风格有罗马式、土耳其式、法兰西式、英格兰式、意大利式、德国碉堡式以及中西结合式,雄伟壮观,绚丽多姿,尽现欧陆风情,使旅游者很难相信这是中国的乡间。华侨的家属之所以要将自己的住宅仿照欧洲古代建筑建成碉楼,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当地比较富有,害怕土匪的抢劫,因此碉楼一般都有5~6层高,还设有望台,加强了安全感。 
光辉的足迹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极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当时的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时光来到了2009年,我正在电视机前,收看着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落成的新闻。又是一个重大成就,我开始浮想联翩,我想起了祖国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想起鸟巢,想起了奥运健儿们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国接连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我想起了改革开放整整三十年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想起中国国力,想起中国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综合国力第六的国家,想起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甲子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的、不断地提升,想起新中国历史,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光辉的足迹!
30年高考作文记载中国时代变迁新华网福州6月7日电 (记者孟昭丽、姬少亭、黄臻) 7日,刚刚从考场中走出的福州罗源一中学生郑洋桦仍在回味着高考作文题目《季节》,“题材不限,以四季来折射人的一生,我把我的思考写在了作文里面。” 时光倒流,30年前的一天,20岁的江西九江青年黄上进终于盼到了高考,看到作文题目《难忘的时刻》,他心潮澎湃,脑中浮现了粉碎“四人帮”的那一刻--“那天晚上,整个九江是沸腾的不眠夜,家家户户出门敲锣打鼓,这天夜晚,我印象深刻,因为没有打倒‘四人帮’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的复出,不可能有高考的机会……” 如今已是高级工程师的黄上进说:“高考前,我还在当地印刷厂当铅字印刷工人,得知恢复高考后,我在小阁楼里埋头苦读了3个多月,而就是这短短的3个多月,改变了我的命运。” 1977年,中国高考考场再次敞开大门,迎接每个怀揣着改变命运梦想的考生,他们或来自农村,或来自工厂,或才十八芳华,或已步入中年。30年过去,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中国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高考恢复后,已走过30个春秋,曾经多少考生在这个战场上通过作文“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而每个故事折射的是时代的变迁。 1985年参加高考的马林鄂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中国军人。他回忆说,当时的高考作文题目是“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关于环境污染的信,呼吁尽快解决”。 “高考作文带有时代痕迹,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注重经济建设而不顾破坏环境的苗头。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关注。”马林鄂说。 1999年,含有强烈科学幻想味道的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出,立即引起社会上的广泛讨论,而当年因为曾在杂志上刊登该题目征文的《科幻世界》杂志社也一夜之间成为大江南北关注的目标。 《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辑姚海军说:“高考中出现这样的题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面向未来,科幻渐渐在中国复苏,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形成了一定气候。” “这个题目非凡的意义在于,通过全国瞩目的高考把青少年、乃至全社会的目光引向了科学和未来。”姚海军说。 2003年参加高考的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大四学生张可仍然记得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根据《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谈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作文题目,可以用不同的题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给我们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刚刚从美国做交换生回国的张可说:“中国思想越来越开放,年轻人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 1997年参加高考的林远达,如今已经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说:“从上世纪70年代带有政治色彩的作文,到上世纪80年代的命题作文,到上世纪90年代的材料作文,再到今天作文文体不限,恢复高考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考作文题目也越来越开放。”
祖国在我心中 时间曾经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99年1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至2002年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 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神舟5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祖国在我们心中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所有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此,我们要时常对自己说:“我是中国人,我为此而感到骄傲!”我坚信只有心系祖国,才会健康成长! 同学们,爱国是一种坚定的民族精神,更是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我们青少年要用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描绘祖国未来的宏图,将一片丹心献给祖国。祖国在我心中,祖国在你心中,祖国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中,让我们一起向着“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的目标前进吧!新年伊始,我们迎接2009年的同时,新中国即将迎来60年华诞,改革开放也已经走过30年。尽管我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成长的,但是我深刻地感觉到了生活中那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感受不到父辈那时满目疮痍的生活环境,但也感觉到了那时中国的落后。抚今追昔,历历在目。经过曲折的发展前进,走向欣欣向荣、民富国强的社会,60年的成就,不仅仅使国人欢庆,也让世人羡慕赞叹。新中国成立之初,那种百废待兴的中国面貌似乎只能从祖辈口中知道,就像人们经常说的那样,走向成功的路途中似乎永远不会和风平浪静有任何关系。在黑暗中,我们曾经迷茫过,也遭受过不同的灾难;也许走了不少弯路,但是这些始终阻止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这条沉睡在东方的巨龙没有丝毫停止过觉醒。建国前,我们经历了八年抗战,三年内战,中国土地上一片狼藉,我们没有倒下去。建国之初,经济发展缓慢,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跌倒过,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坚强地爬了起来。现在改革开放,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港澳的回归,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样坚不可摧。面对雪灾、地震,无情的灾难,我们团结一心,挺起了坚实的脊梁骨。走过60年,发生了太多讲不完的故事。那些让人们为之感动、传送、骄傲的故事伴随着中国走过了这60年,相信祖国的未来也将会遇到各种的困难,但是中国不会退缩,中国人民不会害怕,我们的祖国将会茁壮成长,更加富强。我坚信,人们都会为自己身为中华儿女而自豪。我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在祖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 ,我真诚祝愿祖国在未来更灿烂辉煌。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条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新中国建立60周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