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dx
因为飞蛾在光源下失去了方向感,所以才扑火。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 
从小到大在我们熟悉的故事里就有一个飞蛾扑火的故事,可是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或者说飞蛾扑火真的如人类所理解的是为了光明献身那般伟大吗?答案还是要问飞蛾,飞蛾:我没那么高尚,我只是突然找不到路了。曾经我们靠着太阳给我们指引方向后来地球上又多出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光然后我就迷失了方向,然后。。。。。。我真的不是主动扑的火。听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一点那就是飞蛾扑火并非心甘情愿或者说我们知道的昆虫所有的趋光性是有误会的,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早在寒武纪时期出现了三叶虫它应该是第一批用眼睛看世界的生物,它特殊的眼睛由方解石组成,可以感受到偏振光的存在,后来地球上又出现了新的昆虫生物并且这些昆虫的复眼大多继承了三叶虫的眼睛,他们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利用偏振光给自己导航并且极光源在地面附近可以近似看成是平行光,他们就可以很简单的找到一条省力的直线飞向梦想中的远方,可是突然有一天普罗米修斯带来的火种开始在人类的大地上燃烧,人类终于掌握了如何使用火,火开始变的普及起来,但是对于昆虫来说这就是命运里的劫难,当火焰发出的光呈散射状态发散到空中时,让昆虫原本直行的轨迹变成了螺旋状的轨迹像是个宿醉的人摇摇晃晃最后落入火焰之中成为了为光明献身的榜样。这也是为什么晚上我们开的灯附近会积聚一大批飞虫它们像是在开场派对一样围着灯光旋转飞舞,不知疲惫。这也是我们人类在不经意间改变了生物的行为习惯,还给它们戴上了一个自愿的帽子,飞蛾真的比窦娥还冤。
因为飞蛾在夜间飞行时主要是靠月光来辨别方向的,当它们确定飞行方向时,它们会记住飞行方向和月光的夹角(注:月亮离地球很远因此月光可以看做是平行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它们就可以依据这个角度来调整飞行路线而又不至于偏离原来的飞行方向;飞蛾遇到灯光时,强烈的光线误导了飞蛾,飞蛾以为这就是月光,灯光是呈辐射状的,所以飞蛾为了与所谓的月光保持固定夹角只能围着灯光绕圈,越绕越近,最后扑火而死。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说飞蛾为了寻找花粉而进化具备了趋光性,扑火其实是把光源当作了花朵(花在夜间会发出一种不可见的“夜光”),不过这种说法不太具有说服力。
因为飞蛾在光源下失去了方向感,所以才扑火。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飞蛾看到灯光错误的以为你月光,所以就利用这个月亮来辨别方向。他还会使自己同光保持一个固定的角度,绕着灯光打转转,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死去。 飞蛾,昆虫纲鳞翅目昆虫,多在夜间活动,喜欢在光亮处聚集,蛾类可以根据其触角加以区分——没有棒状的端部,而呈丝状或羽毛状。大多数蛾类在夜间活动,色彩较暗淡。蛾是一种与蝴蝶有亲近关系的昆虫的总称,两者均属于鳞翅目,静止时多数将翅膀摊开在身体两侧, 翅膀上具有可以吓阻敌人的似眼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