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30236273
荆楚文化:说到一个地方的文化,绝对要提到这个地方的历史,荆楚的历史可以从春秋战国时说起,那时的春秋霸主之一楚庄王,战国七雄中的楚国,都是荆楚值得骄傲的,可以提到,最重要的是荆楚名人屈原,不得不提,他忧国忧民、忠君爱国,不惧牺牲,在荆楚大地流传不止,现在的划龙舟,就可以喝屈原的典故结合起来阐述荆楚地区受到屈原影响的文化内涵,另外,一句名言:楚虽三户能亡秦,这充分说明了荆楚大地人民的勇敢,忠贞……然后以荆楚大地现存的文化古迹、现在人们的一些活动比如赛龙舟、祭奠炎帝陵等等,结合历史典故,将荆楚大地的文化特色表现出来。主要是要能确定你要阐述的荆楚大地文化的核心,然后选择对应的历史典故结合起来阐述就简单了……荆楚大地的文化内涵我认为有几种:悍勇、不服输、忠贞、能吃苦等等 
楚国(地)文学源远流长。作为最早的文学形式枣神话,则在楚国(地)流传最广,影响最深。《庄子》、《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书中,都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神话和传说,成为楚文学产生的鼻祖。如“女娲化生万物”、“抟黄土作人”、“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中,女娲、夸父、后羿等是神力无穷、饱满生动的非人亦人形象,反映了楚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在楚先民的精神生活中,无论是天神地祗或人鬼,都是那么有血有肉、奇谲瑰丽,富有艺术魅力,无疑的,这为后来楚人文学创作奠定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基础。 春秋时期,楚国文学创作的突出成就是诗歌。见于文献记载,楚国诗歌虽不算多,成书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其中虽无“楚风”,但《周南》、《召南》是为南方民歌,《汉广》等篇则又实为江汉流域之作。《候人歌》虽为一句,但“兮”、“猗”语助词的运用,已具楚地民歌的语言特色,对后来楚辞的创作,显然有直接的影响。散见于其他典籍,也还有不少楚国(地)民歌。如《说苑》记载的《楚人诵子文歌》、《楚人为诸御己歌》、《越人歌》,《新序》记载的《徐人歌》,《吴越春秋》记载的《弹歌》、《河上歌》、《申包胥歌》、《渔父歌》,《论语·微子》记载的《接舆歌》,《孟子·离娄》记载的《孺子歌》,以及《史记·滑稽列传》记载的《优孟歌》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楚国(地)诗歌的成就。 战国时期,楚国文学成就辉煌,主要表现在散文与诗歌。由于散文以《庄子》为代表,诗歌以屈原《离骚》及其他作品为代表,故两家合称“庄骚”。 庄子作为一位博学的哲学家,不仅哲学、政治思想丰富多彩,而且文学艺术思想也很突出,甚至涉及到关于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庄子》一书,千奇百怪,“寓言十九”,变幻瑰玮,叙事以明理。如为了说明凡事顺其自然,追求“素朴而民性得”的“至德之世”,在《马蹄》篇中以马为例,说马以蹄践霜踏雪,举足能奔跑跳跃,这是马的本性。伯乐则力加驯化,削蹄烧烙,使马惨遭祸患,死亡大半,这样“残生损性”,就是破坏了事物的本性,也就不是“至德之世”。以寓言喻理,逸趣横生,耐人寻味。寓言既为喻理,所以它与譬喻手法是紧密相联的。《庄子》一书,处处设譬,与寓言相映成趣,构成全书一大特色。如在《应帝王》中以“浑沌”喻纯真的万民,以“凿窍”喻扰民的政举。 《庄子》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也同时是一部有鲜明特色的散文著作。它思想奔放,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楚国的诗歌源远流长,至战国中后期,大诗人屈原(图1,明代陈洪绶木刻《屈原》)在楚国诗歌的基础上,与哲学思想一样,融南北夷夏之交,创造出一种新的骚体诗歌----楚辞。“楚辞”一名,秦汉间已出现,至刘向收屈原及其后学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从此,《楚辞》就成为楚国诗歌总集的名称(图2,《楚辞》及研究著作)。由于《楚辞》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宋人黄伯思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是地方色彩最为鲜明的楚文学代表作,黄伯思对它的界说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它的外部特色,比较明确地突出了它的形式特点,故向来被视为解说“楚辞”得名及其特征的经典之论。楚文学作品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全诗2400多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全诗洋溢着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奉献精神、真挚执着的念祖爱国忠君恋乡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不畏邪恶势力、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离骚》在艺术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在采用夸张手法与比兴手法,是积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杰作。由于它开创了楚辞创作的新途径,奠定了楚辞的历史地位,故后人称楚辞为“骚”,称屈原诗歌为“屈骚”。 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文学家。宋玉出身低微,仕途失意,曾师事屈原,通晓音律,雅好辞章,具有很高的文学才能。宋玉赋16篇,多已亡佚。现存《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诸篇。《九辩》,是一首自叙性的长篇抒情诗。该诗情景交融,意境深化,情感凄凉。句法灵活自由,字数增加,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宋玉是屈原艺术的优秀继承者,在赋的发展史上具有首创地位。 唐勒、景差是与宋玉同时以赋见称于战国晚期楚国文坛的作家,但两人的作品都未能流传下来。1972年,在出土简文中,出现了唐勒的赋作残篇,因而使人得以大致了解唐勒的创作情况和文学地位。 荀子不仅是一位大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学家。《荀子》一书论理透彻,层次清晰,行文精炼,辞采缤纷,论点明确,每篇都是深刻有力的论说文。但作为一位文学家,其真正具有文学性质的作品则是《成相篇》和《赋篇》。《成相篇》是运用通俗文学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的作品,表明作者已注重汲取民间文学的营养,借助民间喜闻乐见的曲调来传播政治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赋篇》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赋”名篇的作品,成为后世赋体的直接源头。荀子在楚国从事写作,无疑广泛地吸收楚国民歌的养料,这是荀子文学创作的一大特色。 楚文学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先秦时期中国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在文艺思想、创作精神、表现手法、体裁形式、修辞技巧等各方面都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的分析工具 实证分析要运用一系列的分析工具,诸如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经济模型以及理性人的假定等等。我们这里着重介绍在经济学中应用最多而在前面又未曾有过说明的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 先找一篇同类型的实证论文,模仿着写, 数据要改,图要重新画形势变一下,企业资料要换。 大学毕业季,很多同学都写不好论文。写不好论文,不仅影响成绩,也影响毕业。所以,我在此分享一点经验给同学们。 分析论文题目。大家在选定一个论文题目之后,一定要分析论文题目的写作重点,分清主次。 收集材料,写读书笔记。当大家分析过论文的主要写作方向后,大家要开始收集与论文相关的论文材料。把自己找到与所选论文相关的材料记到读书笔记上,以备将来写论文的时候作为参考。 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家要将论文中的主要研究目的找出来。然后寻找分析国内外对此题目的分析与研究。 列举大纲。结合论文题目。开始列举大纲。先解释论文中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写当前的研究现状,接着写某题目的问题与不足,再写针对该问题的对策。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论文中要列举事例、添加数据、分析的图片等等。 开始写论文。按照大纲开始写论文,但是要在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然后是论文的脚注,引用、参考资料、结论等。 最后,大家把排版做好。未尽事宜,请大家斧正。祝大家把论文写得更优秀。 特别需要注意: 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 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 在经济学论文中,经常会出现实证分析,那么什么是实证分析呢?实证分析也可称为经验分析,目的在于用事实来支持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或证明某一种理论,具体包括两种分析方法,一是统计分析,其中案例分析是其中的特例(样本只有一个),二是回归分析。那么毕业论文撰写实证分析都有哪些呢? 对于某一种的观点,只要举出一个例子来证实就可以了(暂时可以被接受),而如果验证的结果是事实与理论不符,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①事实与理论不对应,该理论本来就不是解释这种现象的;②理论不正确,只要一个反例就可否定一个理论(用事实来证伪),没有反例的理论被认为是暂时可以接受的假说;③理论提出的背景与我国当前的现实不一致,要分析不一致的地方,然后改进理论,或提出改变现实的政策建议。 与理论分析相比,实证分析应成为写作、选题的重点。因为理论创新很难,而实证分析则可以且能够体现论文写作过程中付出的工作量,使论文可较易通过。毕业论文(尤其是学士、硕士毕业论文)应以实证分析为主,实证分析的内容可包括: 1、案例的调查、分析,可包括: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案例分析,如果该案例可以否定一个理论,或者说明这个理论在某个领域不适用;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调查,如当前有关“三农”问题的调查;在一个新的领域内做的调查,别人没有做过或很少做过,如结合自身情况对大学生借贷状况进行的调查。 2、发现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别人已经提出的但尚未被人证明过的理论,如林毅夫(2000,261~295)的文章“食物的供应量、食物获取权与中国1959~1961年的饥荒”,是第一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en的理论(“食物获取权的被剥夺是饥荒发生的最根本原因”)的论文,属于实证分析中的创新。 3、用大样本的数据来验证一种理论,或用一种新的方法验证一种理论或观点,虽然他人曾经用过同样的数据,但自己使用的数据更多、周期更长(如利用每年都在增长的股市数据)、论证更有效率(证明更简短)、更有说服力(如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来证明),则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4、进行历史分析或比较分析,收集的资料比别人全,或发现新的证据、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或有第一手的资料(如直接翻译的外文或自身调查得来的资料),这样的实证分析往往会成为论文中的出彩点。 5、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这是论文中所占比例最少的部分,大约占论文整体的5%。研究结论是论文各部分得出结论的总结,政策含义(建议)则是根据结论自然延伸、推导出来的,后面不需要再解释原因。因而,各条研究结论、政策含义可能只需要一句话。 6、论文写作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论文的写作是建立在他人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肯定涉及他人的观点、资料(包括外文资料),但引用时均应注明出处,切忌抄袭;论文不要写成说明材料或教科书,而应有自己的观点,因为论文是给导师以及这个领域内的专家看的;也不要将论文写成领导报告或政策建议,论文的重点在于其创新之处。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