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3

wendeez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淋巴细胞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ug_nice

已采纳
1、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主要用于了解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重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等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某种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过高或过低,都提示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但一般情况下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无特异性。 2、CD3+CD4+细胞百分比和绝对数、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显著下降,常作为该病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但应注意,CD4+细胞数和CD4/CD8比值的降低也见于一些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器官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3、用于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在某些白血病,如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CD2、CD3、CD4、CD5、CD8特异性表达;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D19、CD20、CD24阳性表达;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多表达CD5、CD19、CD20;毛细胞性白血病患者CD19、CD20、CD22呈阳性;NK细胞白血病细胞80%~90%CD16阳性,≥95%CD56阳性。 4、NK细胞测定的临床意义:NK细胞活性下降见于大多数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或伴有转移的癌症患者;某些白血病和白血病前期患者,NK细胞活性随病情进展而逐渐降低,以急性期降低最为明显,缓解期患者的NK细胞活性也仍低于正常健康对照;柯萨奇病毒、心肌炎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性疾病NK细胞活性下降;某些细菌性和真菌性感染疾病患者也见NK细胞活性低下;免疫缺陷症Chediak-Higashi综合征患者伴有先天性NK细胞缺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征患者体内T细胞、B细胞、NK细胞的功能同时缺陷。NK细胞活性增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肺结核等疾病。

淋巴细胞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

254 评论(14)

nsl176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能动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侵入处,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及器官,各类免疫细胞在此协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
115 评论(14)

1205619119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272 评论(13)

ice2012

使淋巴细胞能够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淋巴组可不短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带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不断在体内巡游,也增加了抗原和抗原呈递细胞的接触机会。淋巴细胞接触相应抗原后,随即进入淋巴组织发生增殖反应,产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动员其他淋巴细胞至病原体入侵处,同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和器官,同时产生效应淋巴细胞,定向并相对集中迁移定位至炎症部位,发挥免疫作用。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肿瘤或其他抗原性异物所在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103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