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4

cx22310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上海的历史变迁论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墨绝丹青

已采纳
中国近代的第一条营业铁路1876年在上海建成,名叫吴淞铁路,是英国怡和洋行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上海站的站址就在今河南北路、七浦路口。时称上海火轮房,是上海最早火车站。当时站场占地500平方米,车站南面是一条小河,这条小河后来被填没,筑成七浦路。清政府在1877年将吴淞铁路赎回,最早的上海站也随铁路一起拆除。一直到数年前,河南北路上还有一家商场残留着吴淞铁路的信息,解放以来,那商场一直叫铁马商场,“铁马”是铁马路的意思,这是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对铁路的通俗称呼。随着2006年以后河南北路、七浦路的拓宽改造工程,这最后一点关于当年铁路的信息也湮没了。收回筑造铁路的权利以后,1898年,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淞沪铁路上海站的站址在上海县和宝山县的界浜北岸(今闸北区天目东路)、老靶子路(今虹口区武进路)北隅。当时,这里四周相当荒僻,很少有老百姓居住,周边多沟浜、荒地。当时的站屋只有两间房,砖木结构,房子是中国江南传统建筑的模样。此后不久沪宁铁路建成并与之在这里交汇。沪宁铁路上海站于1908年4月开始建造,次年7月竣工,取名沪宁车站。站场当时占地5公顷,主体建筑是一幢四层英式建筑,占地1950平方米,内有房屋76间,共5000平方米,集办公、候车、售票于一体。建筑采用英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正面是两个对称的塔楼,对称和水平分划的元素体现得比较明显。底层外墙用青岛石构筑,第一层楼以上均用钢柱支架横梁,红砖砌墙,饰以浅色条形嵌石,配大理石廊柱和拱形门窗,室内用深色的桃木做护板,板上有浅浮雕。建在大厅中央的售票亭完全是木构造。当时,其规模为全国之最,远胜于北京的前门车站(京奉铁路正阳门车站)。1916年12月,沪宁、沪杭铁路接轨,沪宁铁路上海站成为两路总站,改名上海北站。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者挑起“一·二八”事变,沪宁铁路局的四层办公楼房毁于战火。翌年修复后,又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再遭日机轰炸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进行了修复。1949年5月28日20点50分,上海北站于沪宁线上驶出上海解放后的第一列客车。1950年8月,经铁道部批准,上海北站正式更名为上海站,随后核定为特等站,办理客运和零担货运。从50年代到80年代,上海站进行不断的改造和扩建,至1980年,上海站已有到发线11股、候车室3985平方米,车站的到发能力扩大到29对。1987年,旅客发送0万人次,旅客到达4万人次。然而车站的运输能力难以适应旅客运输量增长的需要,1987年底新客站启用。

上海的历史变迁论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357 评论(13)

xixq

根据记载,现在的上海地区:------------------------------------------------------------------1、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2、吴淞江以北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3、长江口的沙洲于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镇1277年升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4、上海市区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建上海镇,镇因黄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经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设上海县,辖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乡,为松江府属县
15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