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慕宇装饰
虚心求教,学以致用,全面提高自身能力——赴浙江大学学习心得体会李旭杰2015年12月6日—12日,我有幸赴浙大深造学习,参加了浙江大学--- 市教体局“走进高校”---校长领航培训班第1期的培训学习。这要感谢市教体局的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关爱。这次培训在教学内容上的精心安排,课外活动上的周密部署,课堂上名师的言传身教,无一不体现出教体局领导在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学习机遇十分珍贵,学习生活丰富充实,受益匪浅。在浙江大学短短的七天学习时间里,我通过聆听多名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去思考、去学习,收获颇多,感触良多。浙江大学专门为我们开设了《校长领导力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学校长管理艺术漫谈》、《十三五教育顶层理念与学校变革》等专题讲座。专家教授们的授课起点高、视野新,既有理论前沿知识,又有深动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深受启发。 我们有幸聆听到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副局长赵群筠给我们作的一堂“三年文晖路”的精彩讲座。赵局长温文尔雅的讲课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首先为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89年参加工作,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班主任成长为教育局的领导。她有着丰富的经历和经验,更有着高端的理念和智慧。赵局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小故事感悟着在座的校长们。台上的她没有高高端起的架子,没有高深莫测的理念,没有条条框框的说教,娓娓道来的是亲身经历的做法和一个又一个真挚的小故事。让我感受到赵局长是在用心做教育,把教育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去做。特别是身为局长的她仍然在为了教研,为了教师成长,而在百忙之中要赶到另一所学校与教师同上一堂课,令在座的校长们钦佩不已。在她讲座里,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深受感染,我好几次在赵老师跟我们共享的视频里热泪盈眶。原来,教育可以这么美!原来,我们的脚步可以如此从容,原来,我们还可以更加有智慧。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用心,我们可以陪成长路上的每个孩子从容智慧地走过。浙江省委党校冯教授主讲的《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冯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我个人感觉到受益匪浅,同时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我们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里,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预防同时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将其处理好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从近年来我国各地突发事件的发生来看,干部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等原因都会导致突发事件影响的扩大化,我们要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以增强趋利避害、转危为安的能力。这方面可以深入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方法的科普宣传,对在校学生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宣传预防、自救、互救等应急知识,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应急处置能力。《英国的课程改革与发展》讲述了英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制国家,一直标榜“自由民主”原则,它们的课程改革同样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课程改革的钟摆现象,由自由课程到全国统一课程,再到相对自由的国家课程,目的是为了加强“求同”型课程。 我国现在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向“求异”型发展,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目的仍是为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可以说,这是当前乃是今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两国之间的教育存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孙元涛教授为老师们作《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顶层理念与学校变革》的专题讲座,从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的五大“顶级理念”教育优先发展理念、教育公平理念、素质教育理念、教育质量理念和终身学习理念切入分析,谈到了政校关系重构、学校的内源性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等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让老师们思考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运用更先进的理念管理学校,发展教育。此次浙大之行,让我对我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自我的存在价值有了新的理解和定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理想,因为在我们的身上承载的是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是承载着学生背后家庭的希望,也还承载着培养国家、民族未来的栋梁。所以,师者不能没有理想。要实现心中的教育理想,那就要理论联系实际,敢于追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第一、要有自我反省、反问、反思精神,对每一天的工作都要进行及时的梳理,养成多写多练的好习惯,及时地自我反馈工作中的不足,积极调整工作态度和策略,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铺垫。第二、要有改变、改善的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的磨砺自己,增强对工作中问题的处理能力。第三、养成多学好学的习惯,增加知识的积累,拓宽自身视野,有针对的激发对事物的创新和创造力,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才会与时俱进。第四、良好的角色定位,认清自身的工作职能,做到上通下达,及时地落实好。 回顾短暂的研修班学习,收获到的是我对浙大精神的理解,是对自觉学习的领悟,是在政治上的更加清醒、立场上的更加坚定,同时也是知识领域的扩充、思维方式的拓展。今后,我将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秉承浙大“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创新思维方法,以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状态,更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不辜负市教体局的期望。
清晨小雨818
7月3日我跟随高一年级组来到杭州参加为期一周的在浙大人文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举办的武汉市黄陂一中骨干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研修班。来之前我所期待的是各自学科的分头培训,结果来了之后发现是通识培训,心里有些失落,但是真正进入培训后,我才发现,这样的通识培训确实非常有必要。整个课程涉及到关注教师自身幸福感的高效沟通与执行力以及情绪与压力管理课程。还有所有老师工作即将面对和处理的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变革。除此之外还有对于教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课程例如课《教师团队建设与教研文化变革》,《哲学思维与创意创新》还有《传统文化与国学智慧》。最后是我最感兴趣的关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咨询的课程,所以就整个培训课程的内容来看是非常全面的,不管是哪个学科的老师都能吸收到有用的知识并且加深对其它学科的认识。 在培训的第一天,是浙江大学的客座教授梁飞来讲授《教师高效沟通与执行力打造》,梁教授有着东北人天生的幽默感,风趣的语言和夸张生动的表演,使三个小时的讲座分分钟都能抓住大家的注意力,而且恰到好处的互动也增加了我们的参与和体验。整节课我印象最深的是谈到沟通的障碍这个部分,就我而言,常感到工作中与人沟通中不给力的时候,经过老师所讲到的沟通障碍有三种,一是发送者的编码即以何种角色讲话,何总态度,讲哪些内容。二是所选择的通道即何时以各种方式在哪里和谁沟通。三是接受者的编码,即接受者如何理解你的说话内容即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师当时还调侃了一句"如果对方是圣人的话,你说什么都对,如果对方是小人的话。。。呵呵哒",但是这世界上并没有圣人,所以为了沟通更有效,不踩雷区,合理的避免沟通障碍,确实需要我在课后思考和实践。下午的课程是浙江省职业心理健康管理中心的蔡亚萍主任给我们讲《教师情绪与压力管理》,蔡老师是国内最早认证的心理咨询师,也许是为了适应没有心理学基础的广大教师,她的讲座中并没有很强的专业性,而是让心理学以一种很落地的方式跟大家谈教育孩子,夫妻沟通等问题,由于丰富的人生学历和不胜枚举的个案分享,大家都听得有滋有味。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谈到亲子关系的时候,她谈到父母弱则孩子强,我想这个"弱"并非父母人格虚弱软弱,而是父母愿意以一种欣赏甚至仰视的姿态对待孩子,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的自我镜像大大增加了自信心,一个拥有自信的孩子,不是不会失败,而是不会轻易被失败打倒,而我认为不容易被打败的人或者说能在失败后重新出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第二天的整天课程都于与新高考有关,也是我知识最缺乏的一部分,因为从未在一线教学也不了解高考改革,所以我一直认真的听课。我总结了这一天课给我的几点感受1新高考的模式学生喜欢,更接近因材施教,教师和学校的压力和挑战很大2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需要大力提高3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工作都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 第三天的课程是我最喜欢也最满意的。上午是浙大教授孙元涛给我教授《教研文化变革与教师协同发展》,教授的风格真诚,犀利,深刻富有启发性。比如开始他就讲到自己做学术到了这个阶段认为教育是最难的艺术且并不认为教育具有什么一定的规律。这样的认识深得我心,我想只能是真正做学问又见世面的人才会在更大更高的层面接受自己的无知和谦卑。另外他的课中对于教师这个专业也进行了剖析,他认为很多职业都看起来很专业,而教师似乎在一般人眼里谁都可以做,所以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在哪里,他认为是研究的能力,没有"研究",教师不配称为"专业"。另外他也抨击了现在所谓眼花缭乱的教研变革,认为我们需要的是文化建设而非"文化包装",不为了课堂的花哨和所谓得跟上时代而运用一些其实意义不大的课堂形式。下午浙大章雪富教授的《哲学思维与创意创新》也一扫夏日午后的困倦,热闹的课堂笑声不断。章教授穿着体恤和球鞋,有点像不修边幅隐市的哲学家,说起话来深入浅出,自嘲起来像不正经的《射雕英雄传》里的老顽童,三个小时无法说清楚什么是哲学,但是从他的课中我感到,哲学并不古老,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知识体量的不断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智慧。而哲学是关于对于人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认识,而中国的哲学,道家的思想,关于"空"的阐述章教授讲的很精彩,空即是多,拥有空即是拥有无限的可能。 第四天的课程上午是浙大的三大名嘴之一的计翔翔教授给我们讲《传统文化与国学智慧》,白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计教授用起多媒体教学从容自如,讲起国学知识面带微笑神情陶醉,我都觉得十分被他的状态感染,课程中最为打动我的是讲到国学的学习的三个层次,依次是知识,智慧,精神。以前我浅显的认识是从学习知识能上升到内化智慧这个层面已经是学习过程的一种终结,而计教授讲到不光是自己拥有一种智慧更要成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感觉是外显的,如果说由知识到智慧是由外到内,那么由智慧到精神又是由内到外的过程,这种外是一种不自知不刻意的流露,是一种对他人的影响和传承。所以这门课我真的受教匪浅。下午浙大附中学生发展中心的缪仁票主任给我们讲授《高考改革推动高中生聚焦职业生涯》,这门课他结合自己亲身的职业生涯经历告诉我们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给我们介绍了7选3学科测评工具以及开发的相关课程最后谈到了生涯规划课程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听完他的课给我指名了努力的方向,而且希望有机会去他们学校学习!最后一天是杭州市教科院的心理健康学科的教研员孙义农给我们讲授师生之间的沟通技巧的相关内容,提出了严厉的爱与温柔的爱的两种教育模式,所谓“恩威并施”。但是如何做到恩与威的平衡,他提出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我感受很深的是严厉是需要的,在当今的社会中对于教师管教学生有很多争议,严厉的老师似乎不再受欢迎,然而严厉是一种态度,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面对的,而且臣服于权威是每个人进入社会都要经历的,学生天性的释放需要自由,同时也需要教师作为权威在教育中限制这种自由以此来让学生明白责任与后果,这种教育不可少。 学习中的收获是感谢浙大的老师的不惜赐教,然而课下同事之间的相互讨论不仅使我们发现真理越辩越明也发现越辩关系越亲近,所以也感谢我的同事让我看到不同角度的另一个真相,更感谢大家这趟外出学习中的相互照顾。此刻我坐在返程的火车上,再见了杭州,再见了浙大,新的旅程即将开始,我将带着这些沉甸甸的感受与新学期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