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黄小兔
需要接受培训和考核,以确保他们具备审判能力和素质。人民陪审员需要接受为期一周的培训,包括法律知识、审判程序和案件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结束后,还需要参加考试,通过后才能正式上岗。人民陪审员是指由人民群众推荐、人民法院从中抽取的在审判中具有平等地位的审判人员。他们在审判中具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参与案件审理、提出意见和发表意见,对案件的判决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一天五吨饭
在法律层面,陪审员和法官享有“同等权利”,既可以就案件事实发表意见,也可以就法律认定表达观点。对于判决结果,合议庭的规则也是少数服从多数。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某个案件是一名法官和两名陪审员一起审的,如果双方意见出现了分歧,法官必须服从?事实并非如此,探索人民陪审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不再对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表决。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鹏鹏指出,确立职权配置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人民陪审员并非法律专业人士,很难对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评价,故仅由职业法官负责法律适用更为妥当;另一方面,人民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共同参与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并保持对职业法官的人数优势,这可以矫正职业法官因长期执业惯性所形成的偏颇和执拗。“区分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让陪审员的作用集中于前者,有助于陪审制充分发挥其长处。”
人民陪审员,不是一个新职业;人民陪审员制度,也不是一个新制度,它已有60多年的历史。究竟哪些人可以当人民陪审员?常树军解释说:按照以前规定,在我国,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体健康。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符合条件的公民,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户籍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向基层人民法院推荐,或者本人提出申请,由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机关进行审查,并由基层人民法院院长提出人民陪审员人选,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而改革后的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则将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年龄条件从23周岁提高到28周岁,将学历条件从一般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改为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但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偏远地区公道正派、德高望重者不受此限。这样让人民陪审员的参审机制更为灵活。
如果人民陪审员不出庭、拒绝陪审怎么办?安阳中院政治部副主任张筱丽说:按照人民陪审员的选拔方案,公民经选任为人民陪审员的,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履行陪审职责。法院今后还将建立对人民陪审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陪审职责,有损害陪审公信或司法公正等行为的惩戒制度,如人民陪审员退出惩戒机制等。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