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0

胡来,任性
首页 > 考试培训 > 四川大学推免生预报名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青藤6970

已采纳

四川大学保研政策如下:

一、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身体健康,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应届本科毕业生且获得本人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

3.顺利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二、接收专业、人数

2023年学校拟计划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2900名,直博生497名。

具体招生专业、人数等详情请查阅《四川大学2023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含直博生)。各学科招生人数为预计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会根据生源情况做适度调整。

三、申请、复试、录取程序

1.预计9月底开始,获得推免生资格且符合申请条件者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推免服务系统”填报专业志愿。申请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在“招生类型”一栏选择“硕士”;申请直接攻博的学生在“招生类型”一栏选择“直博生”。网址:。

2.在“推免服务系统”获悉填报专业志愿信息后,学校2个工作日内通过研招网“推免服务系统”向申请考生发出复试通知。考生接到复试通知并确认后,学校相关招生单位尽快进行复试。

3.考生需交验以下书面材料:

(1)学生证、第二代身份证复印件;

(2)其他各种能力证明材料(如本科阶段成绩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单、获奖证书、本人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等)复印件;

(3)由政府设立的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或四川大学校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

(4)申请直接攻博的学生还需提交《四川大学2023年招收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申请表》。

以上材料交验可以与复试同时进行,具体要求详见校内各招生单位2023年接收硕士推免生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4.预计9月底开始,复试合格者需在研招网“推免服务系统”及时点击待录取通知完成拟录取。此前,校内各招生单位将拟录取名单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

5.复试形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学科需求而定,详情请参照各招生院系所发布的相关通知。

四川大学推免生预报名

144 评论(15)

subluevoyage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是国家首批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学校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本章程适用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考生。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按照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我校2020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人员。

一、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

2020年我校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758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78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80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学术学位约招3550名,专业学位约招223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部招收专业学位。所有专业代码中第三位为“5”或者“6”的学科专业为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各招生单位招生人数为预计招生人数(包括接收推荐免试生、统考生、联考生等),实际录取数待国家招生计划下达后综合考生报考情况、考试情况方能确定。

凡按规定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2020年预计接收推荐免试生2900名。

二、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外语国家四级425分以上或通过在职人员申请学士学位外语考试,以及在核心期刊上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复试时应交验大专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及同等学力证明材料原件。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含EMBA方向)、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4. 报名参加除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工商管理(含EMBA方向)、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旅游管理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第(一)中的各项要求。

5.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只招收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应届或已取得学位证的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推免生的报考

经本科毕业学校(具有开展推免工作资格的高校)选拔并确认资格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规定截止日期前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具体情况详见《四川大学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三、硕士研究生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除推免生外的所有考生(包括统考生、联考生)必须进行网上报名及缴费后,才能进行现场确认。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级教育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时间

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至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至22:00。网上报名地址:。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二)现场确认时间

详见考生网报时选择报考点的现场确认公告。

四川大学考点(5101)现场确认时间预计为2019年11月6-9日,具体安排详见11月初公布的《2020年报考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四川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安排及注意事项》。

(三)注意事项

1.在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2019年10月31日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考生持境外获得的学籍、学历证书报考,须在复试报到时提交通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认证报告。

6.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须在现场确认时间截止前将《报考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寄送到四川大学研招办,否则将不被纳入本计划报考。面向西藏基层干部报考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请选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如实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现场确认时应提供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或复印件。

8.以下考生的报考点必须选择为5101(四川大学),必须来四川大学进行现场确认和考试:

(1)报考强军计划的考生。

(2)选择第四单元考试科目代码为502的考生。

由于考点容量有限,请以上考生尽早报名。

9.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考生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硕士研究生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不超过14:30)。初试科目详见《四川大学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考生科目中的思想政治理论(101)、英语一(201)、英语二(204)、俄语(202)、日语(203)、数学一(301)、数学二(302)、数学三(303)、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306);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99)、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3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4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3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497)为全国统考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其余考试科目由我校自主命题,参考书目或考试大纲详询各招生单位(四川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联系方式)。

3.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4.学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划定初试合格分数线。初试成绩满足学校和院系要求的考生参加复试。复试地点统一安排在四川大学,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5.复试是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加专业知识综合笔试方式进行。

6.同等学力考生,初试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后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7.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时不加试。

五、体检

体检对象:获得拟录取资格的考生。

体检时间:考生复试期间,具体时间详见校内各招生单位复试通知。

体检医院:四川大学校医院或政府设立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规定和要求执行。

六、硕士研究生录取

考生入学考试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综合加权计算得出,考生按入学考试总成绩排队录取。所有拟录考生必须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拟录取的非定向就业类别硕士生,须调档审查合格后,发给录取通知书;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录取考生于2020年秋季入学,报到时须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

七、联系方式

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咨询电话:、85407858

(文科),(理科),(工科),(医科),Email:

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各招生单位联系方式请查阅:四川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联系方式

八、其它说明

1.学费与奖助金:四川大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投入机制、奖助和收费等政策按《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和四川省《关于加强我省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14〕430号)文件规定执行。四川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奖助体系完备,由国家奖助金和学校奖助金两部分构成。国家奖助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助金包括学校学业奖学金和学校“三助”岗位津贴。具体情况请详见《四川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方案》(修订)(详情参见我校研究生院奖助金管理系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享受奖助金,学校不安排住宿。

2.学习年限: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部分专业研究生学制为2年或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学制为2年的专业学位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3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最长学习年限若教指委另有规定,则按相关文件执行。

年四川大学所有专业不接收考试方式为单独考试的报考。

4. 考生报考须符合报考条件。请广大考生认真阅读本章程的报考条件及四川大学2020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中相关招生单位及相关学科的报考要求,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复试录取、开学报到等各环节均会对报考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一经查实,将取消报考、复试及录取资格,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学校无培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考生的导师,不具备招收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考生的条件。

6.有关研究生招生信息和动态请密切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主页、四川大学研招网。

更多关于考研的招录信息、报名资讯、备考技巧等相关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90 评论(13)

蜜桃红茶

2022年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如下:

艺术学理论[130100]

美术学[130400]

设计学[130500]

(专业学位)美术[135107]

(专业学位)艺术设计[135108]

(106)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030401]

考古学[060100]

中国史[060200]

世界史[060300]

(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旅游管理[120203]

会展与节事管理[1202Z2]

酒店管理学[1202Z3]

(专业学位)旅游管理[125400]

(201)数学学院

基础数学[070101]

计算数学[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3]

应用数学[070104]

运筹学与控制论[070105]

不确定性处理的数学[0701Z1]

信息安全[0701Z2]

金融数学与计量经济学[0701Z3]

数理统计[0714Z1]

应用统计[0714Z2]

(202)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070201]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

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凝聚态物理[070205]

光学[070207]

医学放射物理学[0702Z1]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1]

核技术及应用[082703]

(203)化学学院

无机化学[070301]

分析化学[070302]

有机化学[070303]

物理化学[070304]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

绿色化学[0703Z1]

化学生物学[0703Z2]

放射化学[0703Z3]

(204)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071000]

生态学[071300]

(专业学位)林业[095400]

(205)电子信息学院

物理学[070200]

光学工程[080300]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0]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

(专业学位)光学工程[085202]

(专业学位)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

(30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凝聚态物理[070205]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材料学[080502]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0805Z4]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0805Z5]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

(专业学位)材料工程[085204]

(专业学位)生物医学工程[085230]

(302)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080200]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0]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冶金工程[080600]

(专业学位)机械工程[085201]

(专业学位)仪器仪表工程[085203]

(专业学位)材料工程[085204]

(专业学位)冶金工程[085205]

(专业学位)工业设计工程[085237]

(303)电气信息学院

电气工程[080800]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

医学信息工程[0831Z1]

(专业学位)电气工程[085207]

(专业学位)控制工程[085210]

(专业学位)生物医学工程[085230]

(304)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77500]

软件工程[083500]

(专业学位)计算机技术[085211]

(专业学位)软件工程[085212]

(305)建筑与环境学院

力学[080100]

建筑学[081300]

土木工程[081400]

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

城乡规划学[083300]

风景园林学[083400]

(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专业学位)环境工程[085229]

(专业学位)风景园林[095300]

(307)化学工程学院

冶金物理化学[080601]

钢铁冶金[080602]

有色金属冶金[080603]

化工过程机械[080706]

化学工程[081701]

化学工艺[081702]

生物化工[081703]

应用化学[081704]

工业催化[081705]

制药工程[0817Z1]

化工安全工程与技术[0817Z2]

化学冶金和材料技术[0817Z3]

燃烧动力学[0817Z5]

(专业学位)冶金工程[085205]

(专业学位)动力工程[085206]

(专业学位)化学工程[085216]

(专业学位)安全工程[085224]

(专业学位)制药工程[085235]

(专业学位)生物工程[085238]

(308)轻纺与食品学院

材料学[0805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102]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3]

服装设计与工程[082104]

纤维技术与工程[0821Z1]

发酵工程[082203]

皮革化学与工程[082204]

革制品工程与材料[0822Z1]

生物质化学与工程[0822Z2]

食品科学[083201]

(专业学位)材料工程[085204]

(专业学位)纺织工程[085220]

(专业学位)轻工技术与工程[085221]

(专业学位)食品工程[085231]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97202]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97203]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97204]

服装设计[1305J9]

(309)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研究所

材料学[080502]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复合材料[0805Z1]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0805Z2]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

(专业学位)材料工程[085204]

(401)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生物学[071000]

基础医学[100100]

药学[100700]

特种医学[100900]

生物医学工程[107200]

(402)临床医学院

生理学[071003]

遗传学[071007]

应激生物学[0710J8]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

内科学[100201]

儿科学[100202]

老年医学[100203]

神经病学[100204]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5]

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6]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7]

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8]

外科学[100210]

妇产科学[100211]

眼科学[100212]

耳鼻咽喉科学[100213]

肿瘤学[100214]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5]

运动医学[100216]

麻醉学[100217]

急诊医学[100218]

循证医学[1002Z1]

移植科学与工程学[1002Z2]

临床药物与器械评价学[1002Z3]

临床遗传学[1002Z5]

母婴医学[1002Z7]

重症医学[1002Z9]

卫生政策与管理[1004Z4]

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1]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602]

药物化学[100701]

药剂学[100702]

药理学[100706]

临床药学[1007Z1]

医学技术[101000]

基础护理学[1011Z1]

临床护理学[1011Z2]

社区护理学[1011Z3]

(专业学位)内科学[105101]

(专业学位)儿科学[105102]

(专业学位)老年医学[105103]

(专业学位)神经病学[105104]

(专业学位)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5105]

(专业学位)皮肤病与性病学[105106]

(专业学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5107]

(专业学位)临床检验诊断学[105108]

(专业学位)外科学[105109]

(专业学位)妇产科学[105110]

(专业学位)眼科学[105111]

(专业学位)耳鼻咽喉科学[105112]

(专业学位)肿瘤学[105113]

(专业学位)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5114]

(专业学位)运动医学[105115]

(专业学位)麻醉学[105116]

(专业学位)急诊医学[105117]

(专业学位)全科医学(不授博士学位)[105127]

(专业学位)临床病理学(不授博士学位)[105128]

(专业学位)护理[105400]

医院管理与卫生政策[1201Z6]

(403)口腔医学院

口腔基础医学[100301]

口腔临床医学[100302]

(专业学位)口腔医学[105200]

(404)公共卫生学院

生物统计[0714Z5]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1]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3]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4]

卫生毒理学[100405]

健康与社会行为学[1004Z1]

卫生检验与检疫[1004Z2]

老年保健与姑息医学[1004Z3]

卫生政策与管理[1004Z4]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004Z5]

(专业学位)公共卫生[105300]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07401]

(405)药学院

药物化学[100701]

药剂学[100702]

生药学[100703]

药物分析学[100704]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705]

药理学[100706]

临床药学[1007Z1]

药事管理学[1007Z2]

天然药物化学[1007Z3]

(专业学位)药学[105500]

(407)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移植科学与工程学[1002Z2]

(408)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循证医学[1002Z1]

(409)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物学[071009]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再生医学[0710J4]

免疫学[10010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7]

再生医学[1002J4]

药理学[100706]

生物医学工程[107200]

(410)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学[071005]

细胞生物学[071009]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501)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

中国哲学[010102]

外国哲学[010103]

伦理学[010105]

科学技术哲学[010108]

中外政治制度[030202]

社会学[030301]

(专业学位)社会工作[035200]

应用心理学[040203]

(专业学位)应用心理[045400]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

行政管理[120401]

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3]

社会保障[120404]

土地行政与房地产管理[1204Z4]

图书馆学[120501]

情报学[120502]

档案学[120503]

(专业学位)公共管理[125200]

(专业学位)图书情报[125500]

(502)商学院

系统科学[071100]

(专业学位)工业工程[085236]

(专业学位)项目管理[085239]

(专业学位)物流工程[085240]

管理科学[1201Z1]

工程管理[1201Z2]

管理系统工程[1201Z3]

工业工程[1201Z4]

低碳经济与管理[1201Z5]

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1201Z7]

会计学[120201]

企业管理[120202]

旅游管理[120203]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

公司金融[1202Z1]

(604)视觉合成图形图像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77500]

软件工程[083500]

(专业学位)计算机技术[085211]

(专业学位)软件工程[085212]

(606)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凝聚态物理[070205]

高压科学与技术[0702Z2]

无机化学[070301]

物理化学[070304]

(607)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无机化学[070301]

有机化学[070303]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

化学生物学[0703Z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材料学[080502]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

(专业学位)材料工程[085204]

(专业学位)生物医学工程[085230]

口腔基础医学[100301]

药剂学[100702]

(608)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皮革化学与工程[082204]

革制品工程与材料[0822Z1]

生物质化学与工程[0822Z2]

(618)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美学[010106]

宗教学[010107]

(620)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

土木工程[081400]

安全科学与减灾[0814J6]

安全科学与减灾[0830J6]

城乡规划学[083300]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5]

急诊医学[100218]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1]

护理学[101100]

安全科学与减灾[1201J6]

(621)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0]

(专业学位)航空工程[085232]

(622)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

生物质能[0710Z9]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0805Z5]

低碳与长寿命建筑建材[0814Z4]

低碳技术与工程[0817Z4]

环境科学[083001]

能源环境工程[0830Z4]

(624)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

网络空间安全[083900]

(专业学位)计算机技术[085211]

(625)国际关系学院

边疆学(边疆政治学,边疆经济学,边疆社会学,边疆史地)[0301J3]

政治学[030200]

国际关系[030207]

外交学[030208]

边疆学(边疆政治学,边疆经济学,边疆社会学,边疆史地)[0602J3]

边疆学(边疆政治学,边疆经济学,边疆社会学,边疆史地)[1204J3]

(701)马克思主义学院

政治学[030200]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0]

(702)体育科学研究所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运动人体科学[040302]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

民族传统体育学[040304]

(专业学位)体育教学[045201]

(905)分析测试中心

无机化学[070301]

分析化学[070302]

材料学[080502]

环境科学[083001]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

一、招生人数

2022年我校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736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96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0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学术学位约招3570名,专业学位约招239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部招收专业学位。所有专业代码中第三位为“5”或者“6”的学科专业为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各招生单位招生人数为预计招生人数,包括接收推荐免试生、统考生(含联考生)等,实际录取数待国家招生计划下达后综合考生报考情况、考试情况方能确定。

凡按规定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2022年预计接收推荐免试生2900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外语国家四级425分以上或通过在职人员申请学士学位外语考试,以及在核心期刊上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复试时应交验大专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及同等学力证明材料原件。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 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可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含EMBA方向)、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4.报名参加除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工商管理(含EMBA方向)、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旅游管理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第(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除上述条件外,考生应同时符合招生院系所对相关专业提出的报考要求(具体详见招生专业目录中各院系所及相关专业要求)。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除推免生外的所有考生,包括统考生(含联考生)等,必须进行网上报名及缴费后,才能进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级教育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合理确定)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

2021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至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1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至22:00。网上报名地址:。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

详见考生网报时选择报考点的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公告。

(三)注意事项

1.在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3.考生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2021年10月25日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已获得境外学历证书的考生,须在复试报到时提交通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6.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须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截止前将《报考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寄送到四川大学研招办,否则将不被纳入本计划报考。

按照教育部文件:“将骨干计划集中安排到本单位优势学科专业”的要求,四川大学2022年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将仅安排在部分优势学科专业招生,接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报考的专业将在《四川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中注明,请相关考生仔细查阅。

面向西藏基层干部报考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请选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如实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应提供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或复印件。

8.报考强军计划考生的报考点必须选择为5101(四川大学),必须按四川大学规定进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和考试。

9.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考生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12月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初试科目详见《四川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中的101-思想政治理论、199-管理类综合能力、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04-英语(二)、 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397-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398-法律硕士专业基础(非法学)、497-法律硕士综合(法学)、498-法律硕士综合(非法学)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其余考试科目由我校自主命题,参考书目或考试大纲详询各招生单位(四川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联系方式)。

3.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4.学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划定初试合格分数线。初试成绩满足学校和院系要求的考生参加复试。复试地点统一安排在四川大学,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5.复试是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加专业知识综合笔试方式进行。

31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