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15

yangguangsnow
首页 > 考试培训 > 淮安教师编制考试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朱珠宝宝0

已采纳

淮安教师考编一般一年一次。非省统一考试的地区教师编制考试次数不定,一般以市、区、县为单位按照教师需求人数自行组织考试,同一个省份会有统考地区和非统考地区的情况,所以一个省份在一年里会组织多次教师编制考试,且次数不定。

淮安教师编制考试

247 评论(8)

我的小满

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关于2019淮安市淮阴区教育系统招聘教师150人公告本次招聘实行“自愿报名、公平竞争、择优聘用”,由淮阴区公开招聘教师领导小组组织,采取考试、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1.报名、资格初审方式本次招聘的报名工作通过网络进行,不接受现场报名。应聘人员须按要求网上报名、上传照片、参加资格初审和缴费确认。区教育体育局对应聘人员报名资格进行初步审查。报名照片上传网址:淮安人事考试网()。报名及照片上传时间:2019年4月26日9:00-4月29日16:00资格初审时间: 2019年4月26日9:00-4月30日16:00缴费时间:2019年4月26日9:00-4月30日16:002.报名与资格初审注意事项(1)应聘人员应按岗位要求和网上提示如实、准确、完整填写有关信息,同时上传报名者本人近期免冠正面二寸电子证件照(35×45毫米,jpg格式,大小为20Kb以下)。(2)由区教育体育局根据应聘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资格初审,应聘人员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24小时后即可登录报名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资格初审通过的应聘人员须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的银联卡网上缴纳笔试费用(笔试费100元/人),完成缴费确认的应聘人员,方视为报名成功。(3)应聘人员只能选择一个岗位进行报名;报名必须使用在有效期内的二代身份证,报名与考场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资格初审通过后,不得更改报名信息;未通过资格初审的应聘人员,在报名截止前可以改报符合条件的其他岗位。(4)报名结束后,实际缴费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的岗位,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应核减招聘计划,直至取消该岗位招聘。报考岗位被取消的已缴费人员,可重新补报其它符合条件的岗位,补报名时间:2019年5月5日9:00—11:00。(5)应聘人员因个人信息填写不完整、不准确导致资格初审未通过或未按时进行报名确认、上传照片、缴纳笔试费用等导致报名不成功的,均视为报名无效,由应聘人员本人承担责任;应聘人员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其考试及聘用资格。

130 评论(8)

锦瑟无端2325

淮阴区只考专业知识:以高考试题为主;楚州区:公共知识(师德、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课改)、专业知识小学教师以中考知识为主,中学以高考知识为主;经济开发区:公共知识(师德、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课改、时政)、专业知识从小学到大学全考;涟水县:公共知识(师德、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课改、时政)、专业知识不清楚(但我考的小学双语老师是语数外全考的)。

256 评论(8)

夏至迎熙

淮安市师缘教师考编是淮安市教育局为配备教师而举办的公开考试,旨在根据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德行从社会人才库中筛选优秀教师,选拔符合政策要求的优秀教师,保障办学质量。淮安市师缘教师考编严格按照国家及淮安市教育局有关规定,采用统一的考试内容、考试制度及评定标准,准备深入、科学、公正、公平的考试,并从中录用考生。淮安市师缘教师考编评价准则严格按照《教师考编和评价办法》要求,根据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德行做出评价,是一个严谨、科学、公正、公平的考编制度。由此可见,淮安市师缘教师考编制度科学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促进优秀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促进教育发展。

180 评论(15)

大猪头.

一、小学英语教师编制考试不同地区考试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以专业知识为主,兼有教育学理论还有教育常识等,具体解释如下: 1、笔试的设计的内容比较多,有类似公务员考试的选择题,包括常识,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思维,推理题等等; 2、还有计算机的英语,都是选择题; 3、还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4、最后就是专业知识的考题。 二、必要补充: 如果想要通过考试就一定要选好参考书籍,以下两本请参考: 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育理论综合 基础知识》; 2、配套试卷,北京教育出版社。

344 评论(13)

就在水的一方

淮安市师缘教师考编是指淮安市择优选聘的一种方式,适用于中小学教育领域。考编参考申请人的学历、综合素质和应聘岗位相关的能力等因素,经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的评定,最终确定人选,实行编制管理,享有公务员同等待遇。如果您想成为一名教师,并在淮安市从事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参加师缘教师考编来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职业需要热爱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要做好长期坚持教育事业的准备。

12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