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7

monmonfxwen
首页 > 考试培训 >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白色七巧板

已采纳

初中学语文,有很多课文需要背诵,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欢迎作答,希望对你检测自己有帮助。 亲爱的同学,走进中学的大门已有两个多月了,通过这段时间语文的学习,你增长了智慧,提升了能力,丰富了感情,成熟了思想。今天,到了展示你学习成果的时候了!只要你心情愉悦地与命题人对话,与作家作品对话,你的个性和才华就会得到最好的展示。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短文中的一些成语在商家厂家的广告词中被改得面目全非,请你给它们恢复本来面目。 商家厂家为吊人们胃口,可谓煞费心机。东边是有杯无患,西边是鸡不可失。这儿是钙世无双,那儿是百礼挑一。餐巾纸爱不湿手,赛车场骑乐无穷。默默无蚊者,只能是百衣百顺;牙口无言者,为的是肠治久安。今日随心所浴,明天饮以为荣,真可谓商机不可失,你方唱罢我登场。(任选四个回答,本题4分)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 2.请细心地根据拼音写汉字,认真书写,将汉字工整、美观地写在括号里。(4分) ① 玲 珑 tī 透 ( ) ② cù 然 长 逝( ) ③ 忍 俊 不 jīn( ) ④ 头 晕 目 xuàn ( ) 3. 请解释下列加横线成语在句子中的含义(2分) (1)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而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可望而不可即: (2)可是,等到他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具体而微: 4. 考考你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了多少名言、格言、警句。请在下面内容中选择你喜欢两项,各写一句名言警句(每句1分,共2分,如果全做,只看前两项) 珍惜时间: 勤奋学习: 勤劳俭朴: 珍视友谊: 5、下面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济南的冬天》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B.《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就一定能胜利。 C.《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 D.小说《落难的王子》表达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厄运能使人坚强起来。 6、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光雾山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B.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C.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D.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同学们都炯炯有神地认真钻研课文。 B.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C.《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D.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下列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拟人)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排比、拟人) C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比喻) D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 (排比) 9.按要求填空。(6分) ① 朱自清在《春》的结尾用一个句子赞美了春天的强劲有力,这个句子是: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④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⑤《童趣》节选自 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 ⑥《我的信念》作者是波兰著名的科学家 ,她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 奖。 10.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两题。 班会上,班长( ① )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足”字旁,又在右边添上一个“隹”字,然后转过身问:“谁认识这个字?”“duī—”“zhuī—” “根本没这个字!”大家( ② )地说。“难怪大家不认识,”班长说,“这是我造的字,它读作‘tuī’,是咱们班专用的‘推门’的‘推’字。今天的班会就请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1)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成语是( )(2分) A.①煞有介事 ②异口同声 B.①装腔作势 ②议论纷纷 C.①一言不发 ②众说纷纭 D.①郑重其事 ②七嘴八舌 (2)这次班会要讨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下面的句子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2分) ⑴、这苹果不大好吃。 (2)、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3)、开刀的是他父亲。 (4)、我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下面《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18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叙述的内容。(3分) 13.当“我”迈出第一步时,我的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3分) 14.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说说“我”最终克服恐惧的原因是什么。(3分) 15.“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3分) 16.文中的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3分) 17.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读完本文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二) 阅读《春》的第五段,然后回答问题(10分) ①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8.请把上面的4句话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请概括上述文字的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20.“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用引号?(2分) 21.在这段中写鸟儿的歌声和牧童的笛声有什么作用?(2分) 22.“卖弄”一词是什么意思?如果换成“显示”,好吗?为什么?(2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23.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6分) (1)诲女知之乎( )_________ (2)是知也( )_________ (4)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见贤思齐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仁以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用原文回答“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2分) 27.用原文回答“任重而道远”中的“重”和“远”分别指什么?(2分) 28.“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2分) 四、作文(40分)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给了你关怀、帮助和爱,对于他们每一个人,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请以“读懂 ______ ”(父亲、母亲、爷爷、老师,朋友……)为题目(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一、书写(4分) 二、积累与应用(20分) 1.有杯无患改为有备无患;鸡不可失改为机不可失 ;钙世无双改为盖世无双; 百礼挑一改为百里挑一; 爱不湿手改为爱不释手; 骑乐无穷改为其乐无穷; 默默无蚊改为默默无闻; 百衣百顺改为百依百顺;牙口无言改为哑口无言; 肠治久安改为长治久安;随心所浴改为随心所欲;饮以为荣改为引以为荣 2.略3.略4.略 6、b 7、b 8、b 9、略10、略 11、(4)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12.父亲鼓励(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13.没有解除恐惧心理。“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这一点。“似乎”,表现了“我’’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14.“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15.重音在“能”字上。写出了我渐渐有了自信。 16. (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言之有据的答案都应认可。最好是答下面一点。)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 17、略 18.④ ② ③ ① 19 春风图 20.春天那吹动杨柳的风儿吹在脸上一点儿都不觉得寒冷。因为这是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所以用引号,表明的是引用别人的话。 21.春风带来了美妙的声音,作者从听觉人手来写春风的可爱。 22.不好。卖弄,是炫耀的意思,这里是贬义褒用的手法,把鸟儿那种招人喜爱的样子写了出来,从而写出春风的可爱。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4.(1)huì教导,rǔ同“汝”,你;(2)zhì知”通“智”,聪明。25.(1)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2)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3)把“仁”当作自己的责任。26.任重而道远 27.重:仁以为己任远:死而后已。 28.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五、作文(30分)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

90 评论(11)

susyweswes

一. 全卷书写分。(4 分) 二. 基础知识。(22 分) 1 . 给加点词注音。 洗濯 开拓 寂寥 蒹葭 2. 品味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万水千山, 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②庙里晨曦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3. 为诗句划分节奏, 标示重音。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4. 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啊, 体育, 你就是培育人类的沃地! 你通过最直接的途径, 增强人民体质, 矫正畸形躯体; 防病于未然, 使运动员得到启迪; 希望后代茁壮有力, 继往开来, 夺取桂冠, 取得胜利。 5. 给下面两个句子写批注。 ①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 像是用剪刀剪的。 ②还要做些什么呢? 我想做一只鸟, 在山中。 6. 结合语境, 按要求回答问题。 音乐课上, 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 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 老师叫醒他说; “你怎么把《川江号子》 听成摇篮曲? ”学生面带愧色, 却不失幽默的自我解嘲道: “我被这优美的曲子倾倒了。 ” 老师说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7. 赏析诗句。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 水, 万里送行舟。 ①解释词语的意思。 大荒: 怜: ②诗句对仗工整, 表达了 的感情。 8. 默写。 ①水国蒹葭夜有霜, 。 , 。 ②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③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④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 三. 阅读短文, 完成 9——1 2 题 。 (8 分)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 她学习很好, 人一点也不自私。 我们俩行影不离, 语文老师管我们俩叫“合二为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 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 跳完山羊, 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 一不小心, 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泪, 又心疼裤子, 又怕回家挨说。 万芳也不玩了, 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儿地叹气。 忽然, 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 “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 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 当时, 我觉得自己得救了, 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 后来, 我听说为了这件事, 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 她嘿嘿地笑着说; “我妈是婆婆嘴, 她要是知道, 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的。 ”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 她却满不在乎地说: “算了吧, 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 要是再换过来, 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 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 每次上体育课, 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 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昨天, 万芳到我家来玩。 看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 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 “送给你, 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 ”她也特别激动, 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选自《羚羊木雕》 9. 请用“/”把选文划分成两个层次, 并说说划分的理由。 1 0. 说说万芳对母亲不说出真相的原因。 11 . 请概括选文主要补写了哪两件事。 1 2. 说说本文运用插叙的作用。 四. 阅读短文, 完成 1 3——1 8 题 。 (1 2 分) 望天树 终于, 你从野牛的足迹里冒出了生命的嫩芽。 ——那是多少次践踏之后的萌芽啊! 初涉人世, 你只有松毛尖尖大小。 对于这样的“小不点”来说, 一丝阳光, 就像一丈棉布似的, 足以裹住全身了。 这时, 谁都可以嘲笑你的弱小; “无名之辈, 只配给葵花做肥料! ” 高傲的野葵花用沉默来轻视你。 花的家族有一条不成文的法规: 它们决不向比自己低矮的植物致敬。 这一切, 你都不在意。 你喜欢山林, 更喜欢在自家的叶芽上, 端详着比花还好看的阳光。 你牢牢记住大地母亲的嘱咐: 阳光, 这是你向上的坐标; 你要按照光的挺直来完成自己的形象。 阳光也有被折断的时候。 这天, 你跌下了背阴的山崖。 这里是蜘蛛也不愿结网的暗角, 早在三万年前, 苔藓和青草就出逃了; 逃不走的, 是那些冻得发僵的鹅卵石。 ——这样的不幸, 完全是一头不负任何责任的马鹿造成的。 这家伙后腿一掀, 连根带土把你踢下断崖。 从此, 你的生命也跌入了阴影。 哆哆嗦嗦, 你的根须碰到了几星泥土。 那是你与阴影抗衡的支点啊, 小心地聚拢了。 阴霾有如毒物, 整日笼罩着你。 植根在这样的境地, 山岩也会痛苦地流泪; 像这样一株依靠阳光喂养的嫩芽, 不会窒息而死吗? 没有。 信念是你的粮食。 对蓝天和太阳的向往, 滋养着你的灵魂, 滋养着你的叶脉和纤维。 你在最严峻的日子里抽出新枝, 你在沉寂的暗影里绽开绿芽; 你在砭损肌骨的冷雾中, 挺直了细瘦的腰身。 你呀, 你对蓝天的忠诚与对阴影的蔑视也是一样的坚决!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你顶着簇簇绿叶, 长高了, 粗实了, 磐石一样沉重的山崖的阴影, 从此被你摔在脚下。 你冲出山涧, 迎着蓝天送去了大地的问候。 在你的年轮里, 第一次嵌进了光的信息。 你长得多么高、 多么直啊, 望着你昂扬向上的树身, 谁都会觉得, 你的树冠, 一定是瞄着当顶的太阳长成的。 在你铁褐色的树皮上, 皱裂的纹路也是直的; 一头指向天空, 一头扎进大地。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 简直看不到委屈留下的痕迹。 你深深懂得: 心里的委屈积得多了 , 它会绾成疙瘩,扭弯树身呀! 这么一来, 你挨近蓝天的时间也耽搁了。 你的树干蹿过山梁, 伸向天外。 白天, 云彩搭在你的肩头; 夜晚, 你直接从星空接收露珠。 山地上的野葵花们, 再也说不出你的故事了。 不过, 蓝天是知道的, 因为, 只有你的树梢, 能够听见蓝天和太阳的对话, 听见云彩擦拭星球的声音。 进到大森林, 人们拜见你的时候, 都得仰起头来。 你的名字叫: 望——天——树! 1 3. 这篇散文的线索是: 1 4. 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的内容。 1 5. 望天树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了哪些挫折? 1 6. 下面两句话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你从野牛的足迹里冒出了生命的嫩芽。 ——那是多少次践踏之后的萌芽啊! ②植根在这样的境地, 山岩也会痛苦地流泪; 像这样一株依靠阳光喂养的嫩芽, 不会窒息而死吗? 1 7. 读完全文, 你认为望天树具有哪些品质? 1 8. 从写作的角度赏析这篇文章。 五. 阅读短文, 完成 1 9——24 题 。 (1 2 分) 不要闭上眼睛 2003 年 7 月 21 日凌晨 4 点半左右, 一辆满载着陶制瓦片的卡车撞进南京下关区上元门的三间民房里。 顷刻间, 瓦砾四溅、 房屋倒塌, 卡车内的几个人当场四亡, 房屋里也埋下了五个人。 由于是凌晨时分, 大多数人都在睡梦中, 惨祸发生后, 被惊醒的为数不多的附近居民面对惨祸束手无策。 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期间, 人们发现在倒塌的房屋废墟里, 有一个人头露在外面, 身子埋在废墟里。 也许是因为失血过多, 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 眼睛也睁不开了。 这时候, 一个青年男子俯身对那露在外面的头喊道; “不要闭上眼睛! 要坚强, 你可以和我说说话, 但千万不要闭上眼睛。 ”那个被埋者的眼睛睁开了眼神中隐藏着一丝恐惧和一丝谢意。 年轻男子和那个被埋着的人和话, 问他: 你今年多大年龄了? 在哪里工作啊? 做什么工作啊…… 可没过多久, 被埋的人又一次闭上眼睛, 那个年轻男子又一次喊道: “不要闭上眼睛! 睁开你的眼睛! ”可被埋的人似乎没有听到, 一点反应也没有。 喊话的年轻人找来了医生, 被埋者输入了氧气后眼睛再一次睁开了…… 救援人员终于赶到了 , 被埋的男子被送往医院抢救。 有人问喊话的年轻男子和被埋者是什么关系,喊话的年轻男子说道: “我不认识他, 我开出租车路过这里。 ” 素不相识, 毫无血缘关系, 他的呼喊只因为对生命的珍重和爱的秉承。 那场灾难中有 7 个人丧生。然而, 那个年轻的出租车司机的喊声却响彻那个清晨, 响彻南京, 成为那座城市最动听的声音之一。 选自《深圳青年》 2003 年第 11 期 1 9. 作者为何以“不要闭上眼睛”为标题? 你能给他换个标题吗? 20. 写出文章第一段中交代的记叙要素。 21 .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序展开情节的? 22. 给文章分段, 并指明划分的理由。 23. 指出文中最让你震憾的地方, 并说明原因。 24. 为何说“那个年轻的出租车司机的喊声却响彻那个清晨, 响彻南京, 成为那座城市最动听的`声音之一”? 六. 阅读下面短文, 完成 25——30 题。 丢失的扣子(曾道红) 1 867 年冬, 俄国彼得堡军需部开仓发放冬装。 奇怪的是, 这次发放的军大衣全都没有扣子, 官兵们对此十分不满。 此事一直闹到沙皇那里。 沙皇听了大臣的报告后, 大发雷霆, 要严厉处罚负责监制军装的官吏。 军需大臣恳请宽限几天, 以便对此事进行调查。 这位大臣到军需仓库查看, 他翻遍了整个仓库, 竟没有一件大衣上有扣子, 负责仓库保管的军官和士兵们都说, 这些军装入库时, 都钉有扣子, 扣子是不可能丢的。 那么, 这数以万计的扣子究竟哪里去了呢? 军需大臣委托一位科学家来破这个案。 当科学家得知这些军装上的扣子全是用金属锡制造的时候,沉思了一会说: ‘扣子失踪的原因是由于天气奇冷, 锡扣子变成粉末脱掉了。 “但在现场的所有军官都不相信科学家的解释。 于是, 科学家拿了一把锡壶放在花园的一个石凳子上。 几天后, 科学家请大臣一起到花园去看, “锡壶”仍放在原处, 看上去和原来没有什么两样, 但当他们上前用手指一碰时, 奇迹发生了, 锡壶变成了粉末。 他们看得口瞪目呆, 忙问科学家道: “这是怎么一回事? ” 原来。 锡具有与其他金属不同的物理性质。 当环境温度极低时, 其晶体结构会发生改变, 体积增加 20%左右就变成一种灰色粉末; 到了零下 33 摄氏度时, 这种变化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那年冬天, 俄国彼得堡地区的气温下降到零下 33 摄氏度以下所以银光闪闪的锡扣子都不见了, 只在钉纽扣的地方留下一小撮灰色的粉末。 无独有偶, 一些多次去南极探险的科学家们曾找到了一些若干年前在南极牺牲的探险家们的尸体,他们是被暴风雪困在帐篷里冻饿交加而死的, 奇怪的是帐篷里有充足的食物, 只是装燃料的油桶是空的。 科学家们经过仔细查看后发现, 这些桶是用锡焊接的, 在低温下, 锡变成了粉末, 使燃料全部漏光。 当疲惫不堪的探险队员回到基地帐篷中时, 因为没有燃料取暖, 而食物又冻得像岩石般坚硬, 探险家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坐在那里等待生命最后时刻的到来。 选自《故事报》 25. 文章写了哪两个故事, 它们的联系点是什么? 26. “军需大臣委托一位科学家来破这个案”一句中“这个”具体指什么? 27. 你能用科学知识解释锡扣子变成粉末的原因吗? 28. 请积累文中的四字短语, (至少 1 0 个) 29. 你发现这篇文章用哪几种表达方式? 30. 这两个故事给你哪些启迪? 七. 作文。(50 分) 走过春天, 我们看到了似锦的繁花; 走过夏天, 我们听到了丰年的蛙声。 走过秋天, 我们嗅到了甜蜜的果香; 走过冬天, 我们触到了白雪的冰凉。 我们在岁月的穿梭中成长, 我们在家人的叮咛中长大。 请你“我长大了”为题, 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 1 . zhuó tuò liaó jiā 2. “求”表明女儿的渴望之切, 希望纸船将‘我’的思念带给母亲, 有了思念才有悲哀, 所以将“悲哀”载去; “馨香”是指庙里晨祷时所散发出的缭绕不绝的香气 3.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4. 体育是培育人类的沃地 5. 暗示蝈蝈逃走的真相; 诗人喜欢空山鸟语, 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6. 你上课打瞌睡 7. 无边的旷野 爱; 对祖国山水的赞美 8. 略。 9。 第一段为第一层, 后为第二层。 概述——具体叙述。 1 0. 处处为朋友着想, 讲义气。 11 . “我”和万芳换裤子; “我”和万芳互赠礼物。 1 2. 插叙上星期换裤子一事与昨天互赠礼物一事, 使文章场面更集中, 情节更紧凑, 也交代了赠送木雕的原因。 1 3. 一棵幼芽的生长经历。 1 4. 望天树的坎坷遭遇和成长的欢乐。 1 5. 被野牛践踏; 受大家嘲笑; 被马鹿踢下山崖; 受冷雾伤害。 1 6. 惊喜、 赞扬的语气; 同情、 痛苦的语气。 1 7. 昂扬向上、 坚定不移、 倔强果敢、 乐观开朗。 1 8. 可从修辞手法或人称的角度来赏析。 1 9. “不要闭上眼睛”是人物的语言, 在文中多次出现。 响彻清晨的喊声。 20. 时间、 地点、 事件的起因。。 21 . 时间为序。 22. ①②③④/⑤ 先叙后议 23. 喊话的年轻男子说道: “我不认识他, 我开出租车路过这里。 ” 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如此真诚相助, 更显人物精神的可贵。 24. 因为这个喊声显现了他对生命的珍重和爱的秉承, 永驻人心。 25. 军装上的锡扣子变成了粉末, 探险家因锡桶冻饿交加而死, 两个故事都与锡有关。 26. 这数以万计的扣子究竟哪里去了呢? 27. 锡具有与其他金属不同的物理性质。 当环境温度极低时, 其晶体结构会发生改变, 体积增加20%左右就变成一种灰色粉末; 到了零下 33 摄氏度时, 这种变化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也可自己概括) 28. 无可奈何 无独有偶 疲惫不堪 口瞪目呆 冻饿交加 数以万计 银光闪闪 严厉处罚 十分不满 进行调查。 29. 叙述 说明。 30. 要从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20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