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3

猪头小队长1982
首页 > 考试培训 > 高三考试心理辅导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mall891227

已采纳

目标激励,老师和家长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态来确立目标,因为把学习目标明确好,学生才能根据这个方向不断的奋勇前进,目标成为他们行为的约束力和学习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心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前提。具备强大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这是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强大内因之一。自信心的强大能保证学生面对高考时毫无畏惧,迎接挑战。

稳定学生的情绪调整学生的心态,面对高考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很多学生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个时候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疏导,可以为他们开展一些考前的心理辅导讲座,“如何缓解不良情绪”“有哪些调整方法”等。

加强科学学习,提高效率,老师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学习状况等因素,有效地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减少盲目性,以使学习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有利于克服不良心态。

家长要首先调整好自己心态

家有高考生的家长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调节,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态。要正确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只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适度的关心即可,忌过分保护和过分干涉。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怀和鼓励。如果家长感觉孩子压力过大,可以在睡前和孩子聊聊天,配合一些安抚性的肢体动作,比如摸摸脑袋、搂搂肩膀,说些鼓励的话语等。

帮孩子缓解紧张情绪

家长们要告诉孩子“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的道理,坚信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可以考出一个不错的成绩。如孩子还无法疏解紧张情绪,家长应减少安慰,让紧张顺其自然,可能一会就会忘掉紧张,同时孩子这时候需要安静,家长的任何唠叨都会让孩子更烦,家长不妨出去散步一会儿,孩子就会平静下来。

同时高考期间的睡眠和饮食如何调整也有益于缓解紧张情绪,睡觉习惯不要轻易改变,饮食也要清淡饮食。

帮助孩子接纳情绪

情绪本身并无好坏,负面情绪也是我们真实的一部分,无需拒绝和抵抗,引导其发现其积极作用。

一次考试后的悲伤可以让我们下一次变得更谨慎; 一次晚自习看课外书导致的后悔,提醒我们内心更看重的是什么,并可以找出一个让晚自习更高效的办法。让孩子练习从新的角度去解读自己的负面情绪,让他们举出例子,这些负面情绪有什么积极的作用,重塑孩子对负面情绪的认识。

高三考试心理辅导

302 评论(11)

felicity03

怎样疏导高三学生心理

怎样疏导高三学生心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们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特征,到了高三之后学生们心理压力学业压力更大了,这时候做好同学的心理工作也尤为重要,以下是我整理的怎样疏导高三学生心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1、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

有时感到压力大往往是由于没有把时间安排好,搞好时间管理是一种降低压力的好办法。首先要制定并严格执行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计划可大可小,大到整个学期,每个学科;小到每星期,每单元,这样便于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讲究用脑卫生,注重劳逸结合。

2、鼓励学生多与家长沟通情感。

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家长对自己严要求的不同心情,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二是攀比心理,三是家庭经济来源不易,希望投有所获等等。针对这些心理,老师要教育学生要作认真分析,自己既要努力学习,尽力而为之,又要把自己的学习真实情况与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认可,切忌只报喜不报忧,甚至弄虚作假,避免产生期望过高的心理。

3、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紧张心理。

首先要正确地对待高考,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考前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要把高考看得太重,尤其要正确看待高考复习期间的每一次模拟考试,做到“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把它看成是练兵,学会自我暗示,经常提醒自己:“我会考好的”“我行!我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形成正确的应考心态。

高三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高三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其的心理行为异常。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生理因素

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高中生的'胜利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不是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如何做好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一、 摆正心态,调整动机水平

刚刚升入高三的时候,很多学生都给自己定下了奋斗目标,有些学生还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对于高考来说,目标明确当然是对的,但当这种目标内化成学生内心一种不可抗拒的强动机的时候,它就会对复习带来不利的影响了。

二、 摆脱不合理观念,增强自信

到了一模以后,考生又会碰到一个心理关口,即自信心受到打击的问题。普遍来说,学生的一模成绩较前相比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由于一模是首次综合性的测查,跟以前阶段性的考试相比自然难度增大,所以成绩的下降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三、跨越高原现象

二模之后,很多学生会进入复习中的“高原现象”,随着复习的进一步深入,觉得自己越学越糊涂,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感觉到学习好像没什么进展,甚至可能感觉到“退步”。这种随着复习时间的延长和复习难度的增加而导致的学习效果不明显、甚至呈下降趋势的现象,即是心理学当中所讲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复习的深入,学习方法需要随之调整,在没有找到新方法之前,学习成绩、复习效率往往会停止不前,甚至暂时下降。

四、放松心情,预防疲劳

三模以后,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引导学生放松心情,预防疲劳。疲劳的典型表现有大脑发晕、注意力分散、打瞌睡,作业速度明显减慢、错误率提高、思维混乱等。这是考生在连续紧张学习一段时间后,自然发生的体能衰退的现象,这是人体防止能量过度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在这一阶段,心理辅导老师应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预防学习疲劳的方法。

五、家校联合,创设宽松环境

以上四个方面是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自我调整的指导,除此之外,还要以家长学校为途径,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为考生创设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考生家长应该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创造宽松、欢乐的家庭气氛,不去渲染考试的艰难,给孩子制造畏难情绪。

16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