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毛小子
剑桥英语PET证书考试
PET(Preliminary EnglishTest)是剑桥通用英语五级系列英语证书考试的第二级,该系列证书考试是为初级至高级各个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设计的高质量的国际英语考试,是终生有效的英语能力证明。PET考核考生的实用英语技能,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工作,PET考试都能促进考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为希望参加剑桥第一证书英语考试(FCE)的考生打下坚实基础。
PET考试的级别与欧洲语言教学与测试标准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相对应
欧洲语言教学与测试标准(CEFR)将考生的语言水平,从低到高,按实际交流进行了详尽描述,描述出考生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上所具备的典型能力,例如“能够做自我介绍”,“能够在社交、学术交流及工作环境下灵活有效地使用语言”。CEFR把语言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
A(Basic user)基础水平
B(Independent user)独立运用
C(Proficient user)熟练运用
每个等级都分为2个级别:A1,A2,B1,B2,C1,C2
PET考试题目范围参加PET考试的考生应该能与英语为母语或非母语的人士就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景进行有效的交流。
阅读
该级别考生能够理解公共通告和标识,能够阅读和理解较短的事实性文章的内容,能够理解语言结构和表达的时间、空间、所有等方面的意思,能够浏览信息类文章获取相关资料,能够理解虚构的人物或表达情绪的文章,欣赏此类文章,理解作者态度以及作品带来的效果。
写作
该级别考生能够给出信息,写报告,描述人物,物体和地方,能够传达事态反应,表达希望、后悔、喜悦等。能够运用所知词汇适当和准确地书写不同类型的'文章,能够用不同方式表达意思。能够挑选一些简单和合适的词汇来填空和转换句型。能够准确完成日常写作要去,写出连贯和有条理的句子,能够使用恰当的词汇和标点符号以及确保单词正确拼写。
听力
考生能理解和回应公共通告,能够准确判断和理解较短话语,能够从讲话中获取事实信息(如时间、日期等),其对话也包括PET考试规定要求之外的语言信息。
口语
考生能够在该级别所列的场景内表达自己以达到交流目的。能够询问和理解问题,做出适当回应,能够自由交谈以表达情绪等。
PET考试形式与时间PET考试考查考生的阅读、写作、听力和会话能力,分为计算机和纸笔两种考试模式。
其中阅读与写作(1小时30分钟)占总分的50%,听力(约30分钟)、口试(10-12分钟)各占25%。
曦若若往
PET(Preliminary English Test)是剑桥通用英语五级系列英语证书考试的第二级,该系列证书考试是为从初级至高级各个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设计的高质量的国际英语考试,是终生有效的英语能力证书。
PET考试考核考生的使用英语技能,无论是对于学习还是工作,PET考试都能促进考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为希望参加剑桥第一证书英语考试(FCE)的考生打下坚实的基础。PET计算机考试也已在全球推出。
PET考试的时间是每年一月第二周的周三至周日,可报考一级B、一级、二级、三级;每年七月第二周的周三至周日,可报考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具体时间以当年当次通知为准。报名时间及方式请参见各省教育考试院或自考办通知。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S),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设计并负责的全国性英语水平考试体系。作为中、英两国政府的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它得到了英国专家的技术支持。 级别划分为PETS-1至5级。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内容包括:听力、语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
PET考试的笔试和口试均合格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给《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合格证书既可作为持有者英语能力水平的权威性证明;又可为各地各单位对其所用人才的英语水平提供一个公正、统一的评价尺度。
榜样的力量
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可以跨级考试。
如何学好英语:
[1] 学好英语(课程)的心理准备
“怎样才能学好英语?”虽然这是一个说滥了的题目,但其实很难回答。我在北外教了整整40年英语,学生几乎年年拿这个问题考我,可我从来没能作出自己感到满意的答复。学会一种语言,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了。现在我仅就某些具体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对初学者有些帮助。
首先我想说句人们听腻了的老话:一个人要想学好英语,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必须坚信英语是可以学好的。实际上,连国外都有不少人相信中国人学英语很有些天才。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考TOEFL得高分,甚至得满分,有的GRE(课程)考得比美国学生还好,都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有信心还不够,还必须有决心。因为英语要学好也不容易。必须准备花大力气,下苦功。眼下,快餐文化流行,什么都急功近利,无论做什么都巴不得以极有限的投资就迅速获得高额的回报。媒体也每每讲些通过自学精通几国外语(课程)的故事,让碌碌如我辈听了无地自容,因为我们学了一辈子,至今一国外语也不敢吹“精通”两字。但冷静下来想想,世界上恐怕很难有这种便宜事。
近来,听说市场上出现了不少诸如“趣味英语”、“奇迹英语”、“疯狂英语”之类的新产品,我没有认真进行过研究,但是我想只要还是 “英语”,总还得按规律来、总还得符合语言的一般规律,英语的特殊规律和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具体规律吧。“趣味”是一个好东西。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材教法都有助于学习。
但我不相信取巧,不相信侥幸,不相信速成,不相信跳跃。而现在不少初学者的问题恰恰就是缺少一种刻苦的精神,有些朋友总以为交点钱,上个培训班,泡上一两个学期;每星期心血来潮听几次课,考试时买个“快译通”帮帮忙,就能学好英语,这纯粹是误解。达尔文说过,“It's the dogged that does it”(只有百折不回的人,才能最后成功。),不花牛力气,恐怕很难尝到掌握一国语言的乐趣。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又要“忆苦思甜”了。我们这些六十上下的人当年还是学生的时候,哪里有今天的优越条件?图书短缺,教材单一,和外部世界信息不通。没有英语录像,英语电影就几部四十年代的旧片子,数量比八个样板戏还少。
录音机是四、五十斤重的老“钟声”(现在早进了博物馆),练听力时全班人伸长耳朵,站在喇叭口还听不清。外文书报杂志更谈不上。记得在湖北沙洋干校时,学生每天在露天听英语广播,下雨就打着伞听。
可即使是这样的条件,人们还是掌握了英语的技能。靠的就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才能学好英语?”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也很简单: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用过去一句口头禅说,就是:想学好英语就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2] 入门阶段很关键
说到克服困难的决心,最最需要这种决心的时候大概就是英语的入门阶段了。入门关不好过。因为英语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恐怕有80%都集中在这个阶段。语音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的技巧,都要在这个阶段实现零的突破,打下基础,养成习惯。难怪中外各种英语教学法,大都围绕这个阶段的各种问题做文章。
总之,“师父领进门,修行在本人”,这入门关过去了,下面文章就好做了。现在每年都有几十万甚至成百万人兴冲冲地开始学英语,但到头来,也许只剩千把人坚持到参加自学高考(课程),大多数都在入门关卡住了。
入门关能不能绕过去呢?不能,凡是想跳过入门阶段的人,十个有五双最终都成夹生饭。欲速不达,进退两难。入门阶段一定要踏踏实实来,一步一个脚印。这么做,当时觉得慢,事后却会证明是多快好省的唯一途径。
学习材料不要越难越好。以为课本难,就是自己程度高,完全是错觉。我们现在中学英语教材和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往往不成比例,我斗胆说一句:这实在是一种失策。不如学得少些,但学得好些,将基础打扎实。入门阶段的任务很重。语音没有一年半载的苦练,光靠注汉语拼音符号是不行的。基本语法,如名词复数、动词变位、时态、语态、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以及各种基本的句子结构,没有一年半载的反复操练,也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
入门阶段三千上下的词汇都是基本词、结构词,不通过一、二年的艰苦练习,也很难真正掌握。而这些语言要素还要通通转化成为听说读写的实际技能。要做到这一切,不到一定的火候是不可能的。
入门阶段往往坚持不到底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这段时间里,实际上还没有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初学者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尝不到甜头。其实他们这时正在一步一步接近门槛。再坚持一下,就有可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此时突然丧失信心,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3] 入门阶段语音语法很重要
入门阶段一般可分成两个部分。一个以语音为重点,一个以语法为重点。
说到语法,有些初学者往往以为就是指语法的理论。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语法里是有不少条条,它们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和归纳作用。千变万化的语言,一经点破,就成了有规律可循的东西,这当然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语法理论在入门阶段,不能不讲,也不能多讲。钻得过早、过细、过深,不但会不必要地耗费时间精力,而且会产生不良后果。入门阶段应强调技能训练,突出的就是一个“练”字。
所以与其坐在海边反复读游泳手册,不如下海扑腾它一两个小时。语法中多数条条并不难懂难记,但要熟练掌握就要千百次地苦练。英语中he和she的差别谁都知道,但有些人学了一辈子还在混。有一些学理工科出身的初学者,往往习惯于从语法规则出发,然后以相应的规则组装成句子。他们的毛病往往是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也就是说是过分重视知识,而忽视技巧。结果,有些初学者虽然每一个难句都能用语法分析得一清二楚,却仍然听不懂说不出,没有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所以,在入门阶段,不宜打破沙锅问到底,在一般情况下,不如把复杂的语法看成一些不同的句型去模仿。不然,就有可能像寓言里的“蜈蚣”,当它的朋友问它:“ 你这么多脚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呢?”,它就愣住了。结果本来走得好好的,就因为想弄清理论上应先迈哪条腿,而从此不会走路了。
这里顺便说说我对各种练习的看法。入门阶段要强调练,练就要做各种习题,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实际上习题可以设计得千奇百怪。不同的习题当然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但有必要突出重点。在入门阶段,我主张要少做以弄清概念为目的的练习,而要多做有利于实际使用,有利于技能熟巧,有利于思想表达的练习。
我特别对各种是非题,选择题有保留。因为这种练习容易导致非此即彼的简单的思维模式。也容易导致钻牛角尖。更重要的是它的目的只在于弄清概念,而不涉及语言技巧的实际操练。现在我国各级学校,学生深受题海战术之苦。有的学校和学生不得已把做题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参加各种考试作为各项教学工作的核心。
这是一种极其有害的做法。习题中大部分仅仅是为了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如用温度计测量人的体温。不能误认为做习题就能掌握一种语言。正如用体温计不能使病人退烧一样。现在全国考托福(课程)成风,结果影响到正常的英语学习。使人以为托福考好了,英语就学通了。这又是一种严重的误解。社会上还流行各种教学生如何取巧得高分的培训班,教学生画圈如何画得快,猜得准。
入门阶段要突出一个“练”字,就是要勤用眼,勤用耳,勤用嘴,勤用手,勤用脑。在我看来,这里最最重要的是要尽快攻下听说关。必须尽早学会张嘴说话。什么时候能做到“言论自由”了,学习英语的大门也就敞开了。
要解决听说入门,先要练语音,其次要结合基本语法,基本词形变化,口头反复操练基本句型。
[4] 听说能力的提高
我还认为,在入门阶段,所谓听说的能力,首先就是听懂别人问题以及向别人提问题的能力。
任何事物,能学会以不同问句形式(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反意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等),以不同人称,不同时态、语态,问清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后果等等,并能流利作答,将是入门阶段了不起的成就。当然练习问答,最好有人对练。
实际上,听说能力培养的前提是一个人要有交流思想的愿望和兴趣。性格过分内向,平时就沉默寡言,一天下来,连本国语也难得说几句的人,听说关要顺利过去肯定十分困难。听说训练,当然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先从日常生活开始,逐步扩大题材。这就涉及到多听多读的问题,因为吸收语言的途径无非靠眼睛看和靠耳朵听两条。现在学习英语条件好了,练习听,不论软件或硬件都有现成的。
但据我平时观察,不少学生听得不够,也听得不精。五十年代时英语教师中常常提“精”和“泛”的关系,认为两者应有机结合,不能偏废。我至今仍然认为这是一条真理。我主张学生应该有计划地精听一些东西。一周准备一小时左右的材料,每周的材料反复听它七八次,听到当年我儿子听“地道战”那种程度。
即使做不到倒背如流,起码也要做到听来毫无困难。如此坚持四年,肚子里有这么二百小时左右的地道英语垫底,听的困难就该解决了。不仅听,这些呼之欲出的熟悉的声音,肯定也会为说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