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8

颖儿yuki
首页 > 考试培训 > 二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麦生啤酒

已采纳

这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精选》,是 考 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考试情况总体分析:这次期中考试,从成绩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明显。优秀率不高,平均分呈下降趋势。不及格的学生几乎每个班都有。从试卷的题型来看,有计算,选择、画图和解决问题。题型比较多样。主要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梳理,从难易程度上来说,在突出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些拔高。主要表现在:期中考试题型灵活多变,举一反三,易错题增多。这就对学生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审题,并要灵活分析、解决问题。 二、典型错题分析 1、填一填,画一画:4个5相加得( )。6和6相加得( )。 对于几个几相加跟几和几相加,总有学生会搞混。关键是对乘法和加法运算的意义还不够理解。不少学生认为6和6相加得36。 在没学乘法之前,学生都会算6和6相加的和,但学了乘法后,反而不会算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根据算式4×3,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学生圈的跟学生明明写的不一致。如学生明明圈了3个4,却填了4个3。有的学生圈出的图形跟所写的加法算式不一致。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先把每堆圈出的个数分别写在旁边,这样,有利于学生去填写和思考。 3、下图中的铅笔长( )厘米 有的学生看到铅笔的右边对准8,就填了8厘米,而没有考虑到这枝铅笔的左端并没有对准0刻度,而是从刻度2开始量的,那么,它的长度应该是8-2=6厘米。 4、在下图中增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两个直角。 不少学生画的线段,使它增加了3个或4个直角。 5、选择题中,教室的门高约( )厘米。由于,我们平时经常说门高约2米,学生不加思考就填了2,结果闹了“门高约2厘米”的笑话。而实际应该填写200厘米。 6、用3×5可以表示的算式,由于是5+5+5+5-5,绕了个弯,有的学生就无从选起。 7、列竖式计算,有一些学生由于没列竖式而扣了分,要时刻提醒学生认真读题! 8、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和画规定顶点和一条边的直角,还是有学生画得不规范。 9、在解决问题中,“比多比少”应用题的画图还很成问题。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有些学生还是不会选择合适的方法。 10、解决问题中,“桌上原来有36张卡片,我放了21张,我又放了29张,现在桌上有多少张卡片?”很多学生列式为21+29,说明没看清题意,或对题目的理解有误。 11、最后一道解决问题,要求“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有不少学生提出了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问题提对了,但已知条件找错,造成列式的错误。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夯实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改变题目类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和审题的习惯,以及认真解题,做完题目仔细检查的好习惯。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更多地关注学困生,找出他们学困的原因,家校联系,商量对策,让学困生能有所进步。 4、在每次测试之前,要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能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内容,让他们能更自信地参加测试。

二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

136 评论(13)

小花匠M

导读:这次的期中考试 (1)班的平均分不到80分,这个成绩对于这次的试卷来说,还是不太理想。仔细分析发现,导致平均分不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部分学生的个别个题目做的不够理想,应该拿高分,却考的低了,低分的人较多,及格率不高。二个别同学成绩太低,最低分是21分。 (2)班的情况就更不够乐观了,不及格的人数达到了7人,占得比例较大,平均分只有分,主要是有些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加之平时学习就不够认真,所以导致普遍成绩偏低,分96分,很不理想。 一、题型、题目难易度及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类型,最后有道题是一个技巧题,有一定的难度,其他题目都不难。 我对本次期中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学生对计算掌握得比较到位,学生对计算方法能较好理解,计算技能也已经基本形成。体现在第一、二题“算一算”的得分率较高。但是存在几处明显的薄弱环节,引起我们的思考,主要体现如下: 第二题“脱式计算”,此题失分主要在第1小题.原因在于个别一部分同学当算式里面包含括号时没有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导致计算错误。。 第三大题“填空”,失分最多的是第一小题。个别同学把除法的概念没有搞清楚。 第四大题“判断题”错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题,原因在于平时对于除法的读法要求不严,一些同学把除和除以混淆。 第五大题“画一画”,第一小题的错误较少,说明学生对于倍数的意义掌握的比较好。第二题问题也不大,但是在第三题平移图形时,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原因有二,第一是学生把先平移几格,再平移几格(连续移动)和平移几格(分别移动)高混淆了,第二是平移几格,学生把对应点没有找准,或者是找准了但是具体平移对应点时数格子时没有从交叉点去数,导致出现问题。 第六大题“列式计算”问题不大。都是平常经常练习的题目。 第七大题“解决问题”也有些问题,第2、3、4、5小题都有同学出错,主要是对于两步及两步以上的计算题,极少数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分析不到位,导致出错。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1、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从学生的答题我们发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容乐观的。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最初的问题情境证实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的能力都急需提高。 2、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2).对题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心解读、全面观察并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发现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往往在新课引入时比较注重,其实,每一个数学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来。是让学生简单面对理想状态的问题,不动脑筋的搬用公式、方法,还是将复杂情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3).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测。 三、今后的教学策略: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并不仅仅是审题一刹那的问题,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堂课,落实到每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在面临一个问题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准“要我做什么”,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其次要进一步帮助学生自问“我该怎么做”,培养良好的寻求策略的意识,同时对自己相关的知识进行搜检;最后还要引导挑选“哪种方法好”,培养方法化的意识。但是,这样的三步,仅仅作为一个解题步骤去灌输是不行的,它是一种思维习惯。应始终贯串于新授的活动过程中,还要在练习中作为训练的重点,帮助孩子如何根据题目的结构和信息选用合理的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日常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概念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我们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新授中实现书本与生活的沟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炼方法,这一点在过去做的较多、较好。需要加强的是,在练习设计中沟通书本与生活的联系。减少枯燥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习题,增加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化,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对生活有更多更深入的数学分析和数学理解。 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化的方法。使学生善于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的本质,如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等,只有建立了策略意识,才能避免盲人摸象,找准切入点,有效解决问题。 3.注重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激发、鼓励,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的兴趣等正面引导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减少学习中“凑答案”的现象,减少练习中“毛估估”现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自己做出的答案“自圆其说”,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在作业过程中,提出对清洁分的一贯要求,要求学生认真作业从写好每一个数字开始。 我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32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