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7

那个啥来着呢
首页 > 考试培训 >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荷尖

已采纳

寒窗苦读为前途,望子成龙父母情。祝你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考,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说明: 1. 本试卷分题卷和答卷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只交答卷。

2. 本试题共三个大题,6页,23个小题;答卷4页。

3. 考生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根据要求做题。(9分)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沉封的心胸 敞开,让狭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huò达宽容回归。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就会在你眼前层层打开: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一路过去,芳香的鲜花就会在你的鼻间醉人地萦绕,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的身边嫚妙地起舞。

(1)将“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2分)

(2)给文段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狭隘( ▲ ) 萦绕 ( ▲ ) huò▲ 达

(3)文段中有两个 错别字,指出并改正过来。(2分)

将“ ▲ ”改为“ ▲ ”; 将“ ▲ ”改为“ ▲ ”

(4)上面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改正。(2分)

2.文学常识。(5分)

(1) 根据成语写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三个填写即可,3分)

A.四面楚歌 ▲ B.卧薪尝胆 ▲ C.不求甚解 ▲ D.才高八斗 ▲

(2)《海燕》是 ▲ 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本诗主要采用了 ▲ 的表现手法。(2分)

3.古诗文默写。(共12分。其中1-6每空1分,7-9题每空2分)

(1) 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3)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 《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

(7)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诗句是 ▲ 。

(8)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

(9)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来表现自己安贫乐道、不慕虚荣的磊落胸怀的语句是 ▲ 。

4.综合性学习。(15分)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为培养同学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八年级一班准备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给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分)

(2)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经设计好了两个活动环节,请你再帮他设计两个。(2分)

环节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环节二:声情并茂诵古诗;

环节三: ▲ ; 环节四: ▲ 。

大家搜 集了一些诗歌常识进行有奖问答,请你帮忙做做答案。(3分)

( ▲ )被尊称为“诗仙”,( ▲ )被尊称为诗圣,《 ▲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而《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4)唐宋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巅峰时期,“唐宋八大家”更是这一时期最为璀璨的大师,请你列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唐宋诗(词)人,并写出其代表作中名句。(4分)

最喜欢的诗(词)人: ▲ ,其代表作中名句: ▲ 。

喜欢的原因: ▲

(5)学习古诗离不开诵读。活动中将举行“古诗词吟诵”比赛,同学们一致推举你担任“古诗词吟诵会”的主持人,你准备用怎样得开场白来调动同学们的热情? (4分)

5.名著阅读。(4分。书名、人物各1分,性格特点2分)

请写出一部令你记忆犹新的名著《 ▲ 》,其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 , 他(她)的性格特点是 ▲ 。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藤野先生(节选)(20分)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 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 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全而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交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竞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定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籍,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晚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6.简要概括导致“我”的“意见”变化的两件事。 (4分)

7.“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中特意提到‘我”的原因是什么?(4分)

8.“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4分)

“在那时那地“是指 ▲

“我的意见变化”是指 ▲

9.短文最后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纪念藤野先生的?(3分)

10.作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各指什么人? ▲ (2分)

11.作者“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干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如果你是作者想给老师写信,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要求:语言、内容感情需符合人物身份,不少于50字)。(3分)

(二)转身(17分)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张脸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霉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的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的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 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的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的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经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春……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 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2.本文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3分)

13.题目“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4分)

14.简要赏析最后一段中“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这句话,并根据文章内容,仿照这句话的句式再续写两句。(6分)

赏析(2分): ▲

续写(4分): ▲ (2分); ▲ (2分)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

A.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B.第1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极妙,与前文中的“人海”相呼应,说明人海茫茫,纵然刻意寻找也不可能再找到她的影子。

C.第2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总括个人体验与感悟,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同时也自然地引起下文。

D.本文的选材极具典型性,描写的几幅“转身”画面充满着真善美,收到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三)送东阳马生序(1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6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2)媵人持汤沃灌 ( ▲ )

(3)腰白玉之环 ( ▲ ) (4)主人日再食 ( ▲ )

(5)色愈恭,礼愈至 ( ▲ ) (6)同舍生皆被绮绣( ▲ )

17.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作者从哪四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的?(4分)

19.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来哪些学习秘诀?(2分)

20.“德隆望尊”这个词我们今天仍在使用,它的意思是什么?(2分)

写作(50分)

21.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的那一抹微笑,像灿烂的阳光,令你难忘,它点燃你的希望、启迪你的智慧、增强你的信心、传递给你无穷的正能量……

请以“那微笑,给了我 ▲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补充完题目再作文;②有真情实感,不套作抄袭;③版面清洁,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④不少于600字。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1.(9分)(1)(2分)略。(2)(3分,每空1分)隘ài,萦yíng,豁。(3)(2分)将“沉封”改为“尘封”;将“嫚妙”改为“曼妙”。(4)(2分)“芳香的鲜花”改为“鲜花的芳香”(萦绕一般比喻声音,气体在某些地方旋转、回复)。2.(5分)(1)(任选三个填写,3分)A.项羽(或刘邦);B.勾践;C.陶渊明;D.曹植。 (2)(2分)高尔基,象征。3.(12分)略。4.综合性学习(15分)(1)(2分)示例:汲取古诗营养,品味古诗芬芳。 (2)(2分)示例:妙趣横生演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3)(3分)李白,杜甫,《诗经》。(4)给分标准:理由充分,条理清楚。示例: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喜欢欧阳修,他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 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5)示例:同学们,大家好!许多诗句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漫步古诗天地,展示我们的风采,“古诗词吟诵会”现在开始!5.名著阅读。(4分)答案略。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20分)6.(4分)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7.(4分)强调我也是中国人;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旁观者。8.(4分)教莓菌学时,在讲堂里看电影时;决定弃医从文。9.(3分)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照片;多写文章。10.(2分)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11.(3分)示例:先生,您是我最感激的老师!你的伟大人格和精神,一直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不懈地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而奋斗。遗憾的是效果甚微,愧对恩师当初对我寄予的厚望,望先生见谅。(语言、内容、感情要符合人物身份,语言流畅,50字以上。)

(二)(17分)12.(3分)在车站,善良的年轻人转身没入人群,我来不及道歉(1分);秦岭深处,一个美丽的女孩转身消失在命运的路径(1分);南大街路口,我想帮助的一位贫苦的中年乞丐转身而逝(1分)。13.(4分)“转身”指的是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相遇的短暂(或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14.(6分)赏析: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1分),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青春转瞬即逝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劝诫人们珍惜美好事物,好好把握美好现在的主题(1分)。续写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要体现本文的主题。 如:青枝一转身变成败叶(2分);少年一转身变成老人(2分)。15.(4分)A(A错在“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结合”,应是“主要采用记叙和议论”。)

(三)(18分)16.(6分)(1)担心,忧虑;(2)热水;(3)挂在腰间; (4)提供伙食;(5)周到;(6) 同“被”,穿。17.(4分)(1)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18.(4分)得书之难;叩问之苦;奔走之劳;生活之艰(无书之苦;叩问之难;跋涉之艰;衣食之劣)。19.(2分)示例: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20.(2分)道德高,有声望。多用以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三、写作(50分)。请参照中考作文给分标准给分。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

162 评论(14)

品尝滋味real

1.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樽zūn箸zhù三重chóng茅挂罥juàn坳ào突兀wù狐裘qiú锦衾qīn瀚hàn海掣chè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结:建造、构筑。

(2)问君何能尔尔:这样。

(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4)高者挂罥长林梢长:高。

(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渐近。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遮盖,掩护。俱:都。

(7)将军角弓不得控控:拉开。

(8)风掣红旗冻不翻掣:拉,扯。

(9)吟鞭东指即天涯吟:指吟诗。

(10)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饮酒》中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千古名句是: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8)《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9)人们常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人们战胜挫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的想象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瀚诲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2)《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5)透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瞵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长叹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您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起来。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有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住下而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淋不进,安如泰山。

(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傍晚的时候,雪花纷纷,落在军营门口,北风撕扯着冻硬了的红旗怎么也飘不起来。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它融入春泥后,会更好地护育新花。

2.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鳞lín藻zǎo荇xìng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4)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人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人名)南北朝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称谓)。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朝文学家(称谓)。

3.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一单元:战争记忆

1、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3、掌握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4、揣摩文中重点词语、语句的含义和用法。

第二单元:爱的旋律

1、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

2、掌握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的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欲扬先抑的写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掌握每一个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背影》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并写出对重点语言的理解。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示。

说明文知识点:

一、说明的方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等。

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3、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二、说明的顺序

在确定了说明的内容之后,就要进一步考虑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说明,才能说得条分缕析,中心突出。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定的条理性的。写说明文的时候,要认真研究所写事物的特点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事物的条理性,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一个合理的顺序,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顺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比如介绍一个事件、一项运动、一种制作过程,往往都按这种顺序来说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块浮雕的说明,显然是首先考虑到了它所反映的历史过程,按时间先后一一说明的。

2、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是根据人民大会堂的特点和一般人参观它的规律,按照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主到次的顺序来说明的。

3、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顷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如《食物从何处来》,先从“——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出“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的理论,再由这个理论引出“如何获得食物”的问题,自然过渡到对获得食物的“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的说明;在说明“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4.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5、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6、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7、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8、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9、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10、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5.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

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缺少宾语)

①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改正:删去"通过"或者"使",句子就有主语了。

②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改正:在"流失"后面补充"的行为",这样句子就有了宾语了。

③随着救援工作的紧张进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教育中心已经总结出一些地震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改正:在"干预"后面补充"的方法",这样句子就有了宾语了。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通读句子,找出缺少的或多出的成分,补上或者删掉。

2、搭配不当

①省委省政府追认他为"湖南省抗冰救灾模范""烈士"等荣誉称号。改正:将"追认"改为"追授",或者删去"等荣誉称号"。

②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改正:将"活泼"改为"活跃"或"丰富"。

③向全世界表现了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成果。改正:将"表现"改为"展示"。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搭配不得当的词语,改换搭配得当的词语。

3、语序不当

①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改正:将"改正并认识"调换为"认识并改正"。

②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海宝"为吉祥物。改正:将"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调换为"广泛征集和精心筛选"。

③我国成功地发射并研制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改正:将"发射并研制"调换为"研制并发射"。

④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丰富人的情感,也能增长人的知识。改正:将"能丰富人的情感"和"能增长人的知识"调换。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句子中顺序安排不得当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调换。

4、自相矛盾

来自我市金融保险系统以及部分学校的近千余名代表,……改正:"近"和"余"自相矛盾,删其一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自相矛盾的词语,删去其中一个使语句通顺。

5、重复累赘

①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改正:删去"不"字。

②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改正:删去句子中第二个"不"字。③、为了防止不感染禽流感,请大家注意个人饮食卫生。改正:删去"不"字。

③这种新研发的汽车时速可达每小时280公里。改正:删去"每小时"。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句子中重复累赘的字词,删去其中一个。

22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