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金月
栽培配方代料栽培平菇的原料很多,有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稻草、麦草等,种植户可因地制宜选用。不管选择何种原料,要求培养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一般配方比例为: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活菜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石灰2%—3%。堆积发酵袋料配好后,选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培养料加酸碱度9—10的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70%。拌匀后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宜堆成圆形堆,有利升温发酵;料量大,可堆成长条形堆。因麦秸等有弹性应压实,其他应根据情况压实。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每隔米距离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气。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两根竹竿,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竿交叉,堆好后撒出底部竹竿,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经1—3天料温升至50℃—60℃,经24小时翻堆一次。翻堆时要注意将外层料翻入料内,内层翻到外层,上层翻到下层,下层翻到上层,内外上下调整位置,以便保持温度一致,承受压力一致,有利菌丝生长均匀、整齐,再按原法堆好。当温度再次升至50℃—60℃,经24小时发酵完毕,料发好后质地柔软酥松,用手一拉即断,清香、不酸臭、茶褐色。装袋接种塑料袋规格与装料量:气温低时宜用长而宽塑料筒,装料量相对大,装料袋应以宽23厘米,长40—45厘米为宜,装干料—公斤。菌种量:保证菌丝纯正无杂菌,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不可过长,菌种量以15%—20%。菌种量大,菌丝生长优势大,栽培容易成功。两端袋口菌种量宜大,有利菌丝生长取得表面优势,一般装袋接种采用层播,可三层培养料四层菌种。发菌管理要控制温度,早春温度低,可南北两行并列为一排,每排间留50厘米走道,可堆3—5层。温度高也可井字形堆叠3—5层。控制适宜菌丝生长温度。在室内或室外畦栽与棚栽都要控制适宜温度,培养室温或畦温为15℃—20℃适宜,且宜低不宜高。料温控制20℃—25℃为好,短时间内不应超过25℃,最高不超过30℃。较低温度发菌不仅成功率高,也有利于高产。在适宜温度、湿度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经20—30天菌丝可长满培养料。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初期不超过60%。因为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大易发生杂菌,后期可相应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60%—70%为宜。培养期间结合温、湿度情况进行通风,每天2—3次,温度高、湿度大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和延长时间,堆放数量大也应注意通风。菌丝体适宜弱光下生长,黑暗条件也可,光线强反而不利于生长。翻堆并及时检查杂菌,发现有点片状杂菌发生,应予以拣出及时进行防治。利用注射器注入消毒液或将塑料袋用剪刀(或刀片)剪一小口,用酸碱度10以上的浓石灰水或火碱溶液涂抹,菌袋杂菌发生严重,应淘汰。培养室一定要保持环境卫生。出菇管理催菇要降低温度,增加昼夜温差10℃—20℃为宜,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并加强通风换气,增加光线,从而促进形成子实体原基。促进幼菇迅速生长,此时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并供给充足氧气和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新鲜空气和较强的光线。搞好子实体发育过程中5个时期的管理:纽结期:不能往料上喷水,塑料袋上出现白色或黄白色突起有黄豆粒—蚕豆粒大,使塑料膜与料面形成缝隙,进入新鲜空气,使之开口催蕾,有利菌丝纽结现蕾。 桑椹期 (又称菌蕾期):在纽结上形成小米粒大小突起,促使原基多分化,料面上不能喷水,加强通风换气。珊瑚期:原基伸长了,菇蕾布满料面出现菌盖分化,不等长的原基、菌柄,此时料面可以喷水,幼菇最怕风吹失水。伸长期:菌柄粗,顶端出现兰灰色、扁球状,可分清菌柄、菌盖。每天料面喷水3—4次,促使子实体敦实肥厚,以提高单朵重量。此时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线及通风量等几个因素的影响。成熟期:菌柄停止生长,菌盖加速生长。一般在菌盖展开、中间下凹、边缘平展、浅灰色时,便可进行采收上市。
吃货阿呀
平菇种植技术培训1、品种平菇的品种太多,也太复杂,很多品种只是换了一个名称而已,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气候、环境相差很大,根据自己的市场需要,根据自己栽培季节和气候,选择合适的品种是种好平菇的前提条件。2、配方合理的配方是平菇高产的基础,想要马儿跑,还不想给马儿草,这种思维是种不好平菇的。的确,在各种食用菌中,平菇是转化率较高的一个,转化率高,但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转化率,是在一定的营养基础上转化来的。就好比种玉米的土地,为什么东北的玉米产量在中国最高,主要就是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为玉米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支撑。因此,要想种好平菇,就要为平菇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撑,这就是一个合理的配方。中国太大,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原材料,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技术水平等,太多的不同,决定了配方的差异性,无法为每一位朋友提供一个最佳的配方,事实上,也没有最高产的配方,只有最合适的配方。3、原材料有了合适的配方还不行,配方只是构成培养基的比例而已,培养基的营养不仅是配方的比例,和构成配方的原材料关系密切。想要种好平菇,必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这一点很容易被菇农朋友忽视,原材料的质量表现在产地、蛋白质含量、含水量、PH值、新鲜度等,这些对于菇农朋友很难具体掌握,建议菇农朋友掌握两个原则:一个是购买大厂家的,一个是不要买便宜的原材料。关于原材料,还有一点建议,去年棉籽壳价格上涨,很多菇农被迫在配方中放弃了棉籽壳,实际这也是错误的做法,当类似棉籽壳这种在配方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可以适当减少在配方中的用量,如果一点都不用,对配方的合理构成影响太大,掌握不好会带来不良影响。4、灭菌方式要想种好平菇,一定要采用熟料的栽培方式,这是最近两年一直所提倡的,事实证明,生料、发酵料栽培方式已经逐渐被熟料取代。熟料栽培,对培养基造成的营养损失最小,也是平菇小型工厂化和采用液体菌种必须采用的方式,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都可以。5、发菌发菌,是平菇栽培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大多数菇农朋友认为只要是菌丝长满就可以了,对于发菌期间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不够重视。发菌,就是菌丝生长的过程,是菌丝将培养基中的营养吸收转化的过程,是营养积累的过程,而发菌的环境因素直接决定了菌丝营养积累的好坏,合适的温度,合适的通风(氧气)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6、设施南方的菇棚夏季要有降温措施,北方菇棚在冬季要有升温手段,如果是工厂化周年生产就要有具备环境控制设施的标准工厂化菇房,无论哪一种栽培模式,都要具备一定的设施,未来的整个农业就是设施农业。食用菌是设施化比较早的农业品种之一,控温,控湿,控氧都需要设备,尽管平菇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但是,毫无疑问,设施是平菇高产,稳产的保障,是种好平菇的保障。7、出菇管理几乎所有的食用菌品种在出菇阶段管理方法都不一样,即使最容易出菇的平菇,在出菇阶段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要想种好平菇,平菇的出菇管理阶段非常重要。首先,作为一个菇农或者平菇技术员,要了解平菇出菇阶段的生物学习性,简单的说,要知道平菇干了,是什么样;平菇湿了,是什么样;平菇温度高了,是什么样;平菇温度低了是什么样?只有做到对平菇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才能种好平菇。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