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1

小胶带儿
首页 > 考试培训 > 扫黑除恶考试题和答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识饮识吃识享受

已采纳

一、简答题: 1、手卫生技术包括哪几种? 答案: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2、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中要求,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达到多少? 答案:≥95% 3、洗手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4、卫生手消毒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减少手部暂居菌 5、外科手消毒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6、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首选哪种手卫生方法 答案: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7、洗手时,双手揉搓时间为多久? 答案:不少于15秒。 8、我院第一届手卫生宣传活动是哪一年举办的? 答案:2011年 9、本次“手卫生促进月”活动宣传主题是什么? 答案:医疗安全 从手卫生开始 10、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什么? 答案:洗手 11、手卫生的五个时刻? 答案:接触病人前、清洁/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物品后 12、判定肠道菌群失调最快、最直观、最准确的方法是什麽? 答案:大便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 13、鲍曼不动杆菌对哪些抗菌药天然耐药? 答案: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1代头孢菌素 14、什么情况下可选用万古霉素作为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答案: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 等)可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15、医疗废物的种类包括 答案: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16、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案:选择正确的备皮方式(必要时用剪毛的方式); 术前氯已定皮肤消毒液沐浴; 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腹部手术患者维持体温正确;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17、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案:采取最大的无菌屏障(医务人员戴帽子、口罩操作;患者采用最大无菌铺单);严格实施手卫生制度(洗手,并戴无菌手套); 采用氯已定-乙醇消毒皮肤; 尽量避免选择股静脉穿刺; 常规评估插管部位情况和必要性。 18、我院第一季度多重耐药菌检出前五位是有哪些? 答案: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二、是非题: 1、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应当洗手,摘手套后不必洗手。这种说法对还是错?为什么? 答案:错!使用手套并不能代替洗手。因为手套可能破损以及在脱掉手套时手可能被污染。戴手套时间过长,手套内的双手温湿,更有利于细菌的滋长,且致病菌可能会经由手套缝隙污染双手。因此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不能充分地保护工作人员,也不能防止交叉感染。 2、多重耐药菌集束化防控策略包括哪些? 答案:手卫生、接触隔离、减少设备共用、环境清洁、医院感染的组合预防、主动监测培养、洗必泰洗浴、抗菌药物管理。 3、一小腿开放性损伤患者,创面轻微污染,入院后给予清创及手术治疗,术后52小时伤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是否诊断伤口感染?需要哪些检查支持诊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答案:可以诊断为手术切口感染,需要做分泌物涂片、染色、细菌培养等。属于医院感染。 4、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消毒。 答案:错误。应为“必须灭菌” 5、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应每天更换2次。 答案:错误。每4小时更换一次。 6、为预防血管内导管所致血流感染,应每日常规更换输液管。 答案:错误。不应每日常规更换输液管 三、单选题: 1、下列观点错误的是:D A 对于医院感染应持“零宽容”的态度,尽可能避免每一例医院感染; B 医生查房时应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每查完一个患者即进行手卫生; C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D 做好手卫生只是保护患者,并非保护医务人员。 2、为防止耐药菌传播,WHO推荐的标准手卫生方法是?C A 普通肥皂/皂液洗手 B 抗菌肥皂/皂液洗手 C 含酒精的擦手液擦手 D 碘伏擦手 3、佩戴口罩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A 外科口罩佩戴时,皱褶向下一面朝里 B 佩戴口罩前须洗手或严格手卫生 C 口罩须覆盖口鼻及下巴 D 口罩有金属软条一侧向上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要求多长时间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 A A 24小时 B 48小时 C 1周 D 出院之前 5、取分泌物采样时,以下哪种采样方法是正确的 C A 消毒液棉签擦拭――无菌生理盐水湿棉签取样 B 消毒液棉签擦拭――干棉签取样 C 生理盐水棉签擦拭――无菌生理盐水湿棉签取样 D 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干棉签取样 6、抗菌药物相关腹泻主要病原体是 C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白色念珠菌 C 艰难梭菌 D 大肠埃希菌 7、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有植入物手术后多少天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D A 出院之前 B 30天以内 C 半年以内 D 一年以内 8、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指:A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9、如果血培养标本不能及时运送,应暂存于何种环境? C A 4℃ B —18℃ C 室温 D 无所谓 10、关于戴手套的描述错误的是:B A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 B 若不是无菌操作,不同病人之间可以不换手套 C 摘手套后应当洗手 D 戴手套前应当洗手 11、消毒与灭菌的区别主要在于能否杀灭 D A 病原微生物 B 非致病微生物 C 细菌繁殖体 D 芽孢 12、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无植入物手术后多少天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D A 出院之前 B 10天以内 C 20天以内 D 30天以内 13、普通集尿袋、导尿管的更换频次分别为:D A 每天和每周 B 每3—4天和每周 C 每天和每2周 D 每3—4天和每2周 14、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 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 A >3例 B ≥3例 C >5例 D ≥5例 15、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 D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16、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为 A 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 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17、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多少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 C A 1/2 B 2/3 C 3/4 D 4/5 18、“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应:C A ≥20% B ≥30% C ≥50% D ≥60% 19、清洁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应:B A ≤20% B ≤30% C ≤50% D ≤60% 20、MRSA肺部感染者如不能单间放置最好与下列哪类病人同室安置? C A 气管切开患者 B 开放性创口患者 C MRSA尿路感染患者 D 深静脉置管患者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泌尿道感染诊断要点包括 A A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抗菌治疗有效可以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B 必须尿培养出细菌才可以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C 留置导尿患者,尿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1、35℃下,尿标本中的大肠杆菌倍增时间通常为 C A 2~3秒 B 2~3分钟 C 20~30分钟 D 2~3小时 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时,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有效氯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C A 500mg—1000mg 30分钟 B 1000mg—2000mg 30分钟 C 2000mg—5000mg 30分钟 D 2000mg—5000mg 60分钟 22、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D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医用口罩 C 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四、多选题 1、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B C D E A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病48h内发病者 B 新生儿鹅口疮 C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D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出现手术部位肿胀、疼痛,诊断性关节穿刺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E 医务人员接诊甲流患者后,出现流感样症状,实验室诊断为甲流 一.口腔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二.医院院感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三.手术室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四.党的理论知识考试题库356题 五.党的理论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六.党的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七.2021年扫黑除恶应知应会知识考试测试题60题 八.山东春季高考知识考试准考证打印 九.山东春季高考知识考试时间安排及成绩查询公布时间 十.大学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及重点知识总结 2、下列哪些属于医疗废物? B C D E A 未接触病人体液的输液瓶/袋 B 使用后的一次性外科口罩 C 外科病人的伤口敷料 D 使用后的输液器 E 传染病病人的生活垃圾 3、接触隔离适用于下列哪些疾病?A B C D E A 蜂窝组织炎 B 急性结膜炎 C 多重耐药菌感染 D 脓疱病 E 皮肤感染 4、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A B C D E A 手感潮湿 B 与潮湿物接触 C 不慎掉落地上 D 包装松散 E 外包装有明显水渍 ;

扫黑除恶考试题和答案

276 评论(11)

囡囡宝贝妞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 垂直感染 )。 2、大量实践证明,( 手卫生 )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 )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 ),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 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 )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 (√) 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肠道内容物明显溢出污染者;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 3、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4、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5、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 (×) 6、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科。(√) 9、正常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暖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10、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静脉给药,1小时滴完,可放在大瓶液体内慢慢滴入。 (×) 四、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C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2、您在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A)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3、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D) A.肝肾损害; B.耳毒性 ; C.二重感染; D.过敏反应; E.胃肠道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 4、手消毒指征( ABCD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触消毒物品后。 5、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ABCD ): A、认真洗手;B、合理使用抗生素;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D、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6、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 ABCD ): 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B、营养不良者; C、老年人;D、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7、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主要是:(ABCD )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8、医院感染爆发的可能途径有(ABCDE ):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共用呼吸机治疗; C、消毒供应室灭菌器械不合格;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 9、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方法( ABCDE ): A、掌心相对揉搓;B、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掌心对掌心揉搓;C、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D、拇指在掌中揉搓; E、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10、医院内的外科伤口感染,须拿取标本做细菌培养时,标本的采样应尽可能取自新鲜的脓液,才具有临床诊断的意义。而正确的采样方法,以下哪些正确?( B C ) A、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直接拿无菌的棉签取标标本送检。B、.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拭去表面旧的引流液,再用无菌的棉签取标本送检。C、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后,拭去表面旧的引流液,用无菌空针抽取深部伤口新脓液标标本送验检。 D、直接拿伤口敷料上的渗液送验检。 五、回答题:20分。 1、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答:(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采取哪些局部处理措施? 答: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竞赛复习题 传染病防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B)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未分类 2、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B) A 性传播 B 静脉吸毒 C 输血 D 母婴传播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 A )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8月28日 C 1989年09月1日 D 1989年2月21日 4、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 D )。 A 预防为主 B 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C 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 以上三项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C) A 35 B 28 C 38 D 40 6、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 D )。 A 处罚措施 B 强制措施 C 行政拘留 D 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7、有关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不包括( B ) A 甲类传染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D 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B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A 隔离、消毒 B 预检、分诊 C 分类、隔离 D 定点、隔离 9、《消毒管理办法》自何时实施?( B ) A 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B 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C 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D 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10、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A) A 灭菌要求 B 消毒要求 C 清洁要求 D 卫生要求 11、凡是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求?( B ) A 无菌要求 B 消毒要求 C 清洁要求 D 卫生要求 12、《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何处理。( C ) A 消毒后放入垃圾中倒掉 B 卖给回收单位或个人 C 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D 毁形后卖掉 13、《消毒管理办法》规定,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应如何处理?( A ) A 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B 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C 必须随时进行清洁处理 D 必须随时进行灭菌处理 14、《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B ) A 用后灭菌 B 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C 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D 应当一人一用一换针头 15、以下(C)不属于物理消毒法。 A 煮沸 B 高压蒸气 C 优氯净 D 紫外线 16、甲型H1N1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B): A 冠状病毒 B 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 C 猪链球菌 D 一种甲型H1N1病毒 17、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 A ) A 专用车 B 救护车 C 面包车 D 大卡车 18、关于处理高危物品和中危物品朊毒灭活方法正确的有(D) A 134℃~138℃ 8min B 134℃~138℃ 18min C 134℃~138℃ 38min D 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用1h,再121℃ 60min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疾病是甲类传染病(AD) A 鼠疫 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 炭疽中的肺炭疽 D 霍乱 E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ABC) A 医源性传播 B 性接触传播 C 母婴垂直传播 D 经媒介生物传播 E 一般接触传播 3、已知引起手足口病的最常见肠道病毒包括下列哪些(AD) A 肠道病毒71型(EV71) B 柯萨奇病毒B组的16型(CoxB16) C 肠道病毒78型(EV78) D 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CoxA16) E 肠道病毒171型(EV171) 4、下列可以灭活肠道病毒的有(CDE) A 75%酒精 B 植物消毒剂 C 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D 过氧乙酸 E 碘酒 5、下列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消毒的消毒剂有(ACE) A 碘伏 B 醋酸氯已定 C 漂白粉 D 苯扎氯铵 E 过氧乙酸 6、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ACD)。 A 传染源 B 自然环境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E 社会环境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ABCDE) A 隔离 B 控制传播 C 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 D 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E 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8、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即可通过以下途径等造成传播。(ABCDE) A 粪-口 B 飞沫、咳嗽、打喷嚏等 C 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 D 被污染的手及物品 E 以上都对 9、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AB) A 隐性感染者 B 患者 C 动物 D 食物 E 水 10、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ABC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A 早发现 B 早报告 C 早隔离 D 早治疗 E 早转运 三、判断题 1、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性传播是世界范围内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3、通过吸入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空气和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器具感染。(√) 4、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配合卫生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 6、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7、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8、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无活微生物存在的过程。(×) 9、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10、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 11、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可不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1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四、简答题 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答: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新发现的传染病包括哪些? 答:(1)过去早已存在的疾病,但当时未认识是传染病,现今才确定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胃淋巴瘤由幽门螺杆菌引起。(2)早已知道为传染病,当时未发现其病原体,近年由于诊断技术提高发现其相应病原体。如丙肝、戊肝、流行性出热血。 (3)过去确实不存在、新近才出现的如艾滋病(AIDS)(4)已知传染病的病原体,由于变异出现新症状或症状加重及病原学诊断发生变化,如霍乱弧菌O139、SARS、禽流感。 艾滋病职业暴露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 D) A 同性恋者 B 性乱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D) A 戴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不用戴手套 4、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5、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二、多项选择 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意外,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ABCD) A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B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C 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D 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E 接触了艾滋病感染病人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如有伤口,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CD) A 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可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B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D 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E 以上都对 三、判断题 1、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不必须戴双层手套。(×) 2、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3、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艾滋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四、简答题 何谓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答: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 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大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B ) A 长期卧床 B 留置导尿管 C 膀胱冲洗 D 膀胱内注射 2、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D) A 门诊、急诊病人 B 陪护人员 C 医务人员 D 住院病人 3、哪项不属于尿路刺激症状( D ) A 尿频 B 尿急 C 尿痛 D 胸痛 二、多项选择 1、医院感染是指 ( ABCD ) A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D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E 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 2、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ACD ) A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B 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C 积极发现和治疗局部病灶 D 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E 不必特殊处理 3、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中必须填的有( ABCDE ) A 年龄 B 性别 C 科室 D 感染日期 E 感染部位 4、感染日期:是指出现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验阳性的标本的送检日期,用以计算:( ABC ) A 入院到发生医院感染的间隔 B 手术到发生医院感染的间隔 C 用以区别在同一病人同一部位不同时期的感染 D 感染发生的经过 E 感染发生的原因 5、感染性腹泻诊断包括哪些?( ABC) A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B 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C 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D 咳嗽、心悸、咳痰 E 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三、判断题 1、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 2、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不属于上呼吸道感染。(√ ) 3、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 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即可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 (√ ) 4、术后30天内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不属于医院感染。 ( × ) 四、简答题 1、何谓医院感染? 答: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哪些不属于医院感染? 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3、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要点 答: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一).医院院感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二).手术室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三).党的理论知识考试题库356题 (四).党的理论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五).党的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六).2021年扫黑除恶应知应会知识考试测试题60题 (七).山东春季高考知识考试准考证打印 (八).山东春季高考知识考试时间安排及成绩查询公布时间 (九).大学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及重点知识总结 (十).2020年中学禁毒知识竞赛考试试题及答案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

18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