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060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养生方式,如八段锦、太极等。这些传统养生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健康,还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下面,我将就这些传统养生方式吸引年轻人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传统养生方式具有健康效益。八段锦、太极等传统养生方式强调身心和谐,注重调整身体的机能,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些养生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减轻疲劳,调节身心平衡,从而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养生,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其次,传统养生方式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八段锦、太极等传统养生方式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些养生方式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医学知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通过学习和练习这些养生方式,年轻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传统养生方式可以满足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的质量。八段锦、太极等传统养生方式注重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心境和修养,培养自我意识和内在力量。这些养生方式还强调和谐、平衡和自然,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功利主义和浮躁的生活态度,提高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悟。
最后,传统养生方式的推广和普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越来越多的传统养生方式开始受到关注和推广。
食遍金陵
一、内家功夫技击散手班此班全面学习武当内家拳其本功,传授踢、打、摔、拿等技法,推手对练,实战技法,五行拳生克对练,八卦盘手对练,一招制敌自卫法,内外气功,擒拿与反擒拿,逐步练好以灵巧之柔力克制至猛至刚的高深内家功夫,传授女子防身术及至内家拳技风格,以静至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犯则应手即扑,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技击防卫高深境界,学习期间或学习期满,成绩优异者,院方免费安排参加全国各地各级别武术擂台赛,获名次者院方给予重奖,有缘者经考验合格直接免费进入武当派嫡传弟子班进修。学费:3500元杂费:3500元生活费每月400元学制3年——5年二、武当内家功夫专修班此班学习武当内家拳基本功,舒展筋骨,闪展腾挪,空翻跳跃、跌扑、练活手、眼、身、腰、步、身体各部连贯协调。练习入门基本套路后,学习传统的武当十八式太极拳、玄武拳、太乙五形拳、心意六合拳、二指玄功、武当童子功、内家柔功、龙虎大连环、龙形八卦、姜式八卦、游身八卦、太乙逍遥掌,器械包括:武当剑、玄武棍、黑虎刀、游龙枪、太乙拂尘等兵器,以及行云双钩、子午鸳鸯钺、绳镖等多种奇门兵器,各派太极拳、太极推手表演、兵器对练、兼学国家规定的竞技套路。同时学习内家功夫理论,内丹修练,以及散手班全部内容,学习期间或学习期满对品德、技艺优异者,院方免费安排参加全国各地大中型运动会、武术擂台赛和表演以及参加电影、电视剧的拍摄,或出国表演。表现优异者院方给予重奖,有缘者经考验合格直接进入武当派嫡系弟子班进修学费:4000元杂费:3500元生活费每月400元学制3年——5年三、武当内家功夫养生班本班学习传统的五行步法,心意六合法、周天松身法、定步、活步养生桩法、养生推手,还可学习武当十八式太极拳、武当秘传太极拳、太极剑等。学会调整身体意念,学习各种呼吸吐纳,系统修炼道家养生功中之动功、静功、采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引气归元、调节精气神、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学习中医理论、推拿按摩、针灸、急救护理常识、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修复身体,百病消除,而达延年益寿之目的。一年一次性交清17000元{包括生活费在内}二年一次性交清29000元{包括生活费在内}三年一次性交清40000元{包括生活费在内}四、武当内家功夫短期培训班本班是针对一些有一定武术基本功,或对武术特别爱好、而时间不充足的武术爱好者而特设。将培训一些武当内家功夫速成习练方法,以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习武心愿。学费:1000元杂费:400元生活费每月400元五.武当派嫡传弟子班。本班是在以上各班中挑选武德和功夫技艺出众者入选此班,常年随师修炼功夫技艺和道家文化,并世界各地游学参访。学费和学杂费全免,只需交纳生活费(每月肆百元)即可。如果能帮到你是我的荣幸,我是唐门的破晓听雪,敬请采纳。
Cora菱角
我这里有最详细版《百岁养生功》简介,希望能帮得到您。一部分:修炼《百岁养生功——周天养生术》的中心思想:通过有效方法把宇宙内能量汇集到自身,让这些能量为己所用。《百岁养生功——周天养生术》的修炼境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百岁养生功——周天养生术》修炼目的:强身健体、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百岁养生功——周天养生术》修炼效果: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健康减肥、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降低血脂,很多常见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男科疾病、妇科疾病、肿瘤等等人们所能想到的疾病都能得到很好的调理,有些疾病甚至可以达到不治而愈。《百岁养生功——周天养生术》修炼时间节点:★七日闭关修炼(封闭式学习)初级功夫:闭关修炼天打通任督二脉(吐纳术);再需1-2天打通生命周天,这时就已具备开砖劈石、一指禅、二指禅的能力;1天时间内学会《神农养生功》高级动功全部内容(大周天导引术),同时学会采气、固气;剩余时间消化巩固所学内容。★十日闭关修炼(封闭式学习)中级功夫:5-7天打通中脉开启脉轮,五气朝元,醍醐灌顶,达到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此时头顶可具备一次打开两块以上大理石板、一指禅断开大理石板的能力;1-2天学习《百岁养生功——周天养生术》高级动功全部内容(先天大周天导引术);1天学习《百岁养生洗髓功》;剩余时间学习深层次《金刚功》并消化巩固所学内容)。★闭关三个月修炼(封闭式学习)高级功夫:打通大周天,达到胎息状态,以后逐步修炼“炼虚合道”。《百岁养生功——周天养生术》规训:维护社会正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绝不做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事情、绝不恃强凌弱、为非作歹。二部分:房纳生通过修炼《神农养生功》、《易筋经》、《洗髓经》、《黄庭经》、《少林内壮功》、《少林金刚功》、《金钟罩铁布衫》等内、外家功夫,参悟《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道德经》、《清静经》等经文,顿悟、创作出来的《百岁养生功——周天养生术》(百岁养生大小周天养生功、真气养生术)。《百岁养生功——周天养生术》(百岁养生大小周天养生功、真气养生术)分为静功(也叫百岁养生吐纳术、百岁养生益智益寿清净功)和动功(又名百岁养生导引术、百岁养生操、百岁养生周天养生功动功、百岁养生周天养生导引术、百岁养生大小周天养生导引术、百岁养生大小周天养生操、百岁养生洗髓经、百岁养生洗髓功、百岁养生洗髓术)两部分。静功静坐、站桩,主益智、采气、练气、结丹,自然行走大小周天、打通生命周天(小小周天)、通中脉开脉轮;动功运动,主练型、导引真气、洗髓,抻筋拔骨、活利关节,带动真气强力行走大小周天。二者一阴一阳,相得益彰,共奏防病祛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动功又分百岁养生大小周天导引术、百岁养生洗髓功和百岁养生功收式三部分,共由19式36组动作组成,分为按照先天子午流注循经导引、采气、行气、引气归元、洗髓、祛病等动作,内含无极、太极、八卦等奥义。导引术和洗髓功两部分动功都是以动作带动意念,引领真气运行全身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短时间内行走先天大、小周天,快速打通大、小周天,并通过动作及心法进行易骨洗髓、排除疾病、强壮形体及五脏六腑。收式部分是用动作带动采集来的真气柔合、炼化、固气,为己所用。导引术强筋骨、壮五脏;洗髓功排病气、易精髓、补元阳;收式炼化真气、鼓舞肾气、养生祛病。导引术和洗髓功分武火(武练)和文火(文练)两种练法(阴阳练法)。武火易筋。抻筋拔骨,练型、助力、易筋。为文火打基础、促进经络疏通、帮助真气壮大及运行。世间素有“筋长一寸、命长十年”之说,那么武火即是令全身肌筋延长之术。文火易骨。导引行气,练意、导气、易骨、洗髓。壮骨骼、强五脏、速通十二正经、任督二脉,导引真气行走先天规律的大、小周天路线,令真气散布全身,毛发、经络、骨缝等,真气可无所不在,有助防病祛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文火以意领气、以形助气,闭气至丹田,快速打通大、小周天。三部分:目前社会老龄化加重,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情况已日益突出,疾病肆虐,医院人满为患。房纳生立志要为社会做出些许贡献,所以才将原本复杂的传统道家、佛家的“吐纳术”、“导引术”简单化、规律化,按照人体先天子午流注行走大、小周天规律编排了迎合现代生活节奏,适合现代人们练习的《百岁养生功——周天养生术》(百岁养生大小周天养生功、真气养生术),简单易练、得“气”快,强身健体养生效果突出。这样利于全社会推广,可尽快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老人、孩子均易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锻炼。房纳生希望能把本养生功尽快推向全社会,为社会维稳以及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相信百岁养生功在不远的将来,定会为中华大地的健康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四部分:《黄帝内经》提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气无血不生,血无气不行”,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存在于血液之中,而血液的流动又要依赖于气的动力。所以“气”“血”相互依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百岁养生功》就是通过有效的方法锻炼这种“气”,而使“气血足,百病不生”,达到“防病祛病、健康长寿、延年益寿”的目的。既然“气”在人的生命里那么重要,那么这个“气”又是什么呢?“气”就是古人所指的“真气”、“寿元真气”、“先天或后天元气”,经过现代医学验证“真气”就是我们人体的“生理电”。《百岁养生功》其实就是一个很快就能把人体的“生理电”聚集在一起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依法而行速度很快,对于养生效果也非常的突出。因为“生理电”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所以练《百岁养生功》并不是只有少数人才可以练,而是所有人都适合练。《百岁养生功》的锻炼方法是遵循大道至简、自然而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法则,锻炼方法极其简单,只要用心去练,每个人都可以在3到7天学会练成初级功夫,达到打通任督二脉(小周天)、生命周天(小小周天)、开砖劈石的程度。人体其实就是一个小宇宙、小磁场,人体所有的生理功能都是要靠生理电的参与来完成的。生理电的强弱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态,生理电越强,人体就越健康。《百岁养生功》就是把散落在人体组织内的各部位生理电有效的聚集起来,通过人体先天就已经铺设好的特定网络,即经络和穴位,汇聚到一个固有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我们常说的上丹田、中丹田与下丹田,这三个丹田起着收集、收纳、孕育生理电与释放生理电的功能,周而复始,连绵不断,收集的生理电越多,释放时的能量就越大,身体就越健康、潜能就越最大化的激发出来,不但能延年益寿、还有健康减肥、美容养颜、降低血脂,很多常见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男科疾病、妇科疾病、肿瘤等等人们所能想到的疾病都能得到很好的调理,有些疾病甚至可以达到不治而愈。五部分:百岁养生功遵循大道至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返璞归真,动、静结合,阴阳互换,相辅相成的法则锻炼。对健康人群可预防疾病,对慢性病人可起到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驱除百病,延年益寿。百岁养生功通过有效的锻炼“后天真气”,而使“气血足,百病不生”。能快速打通任督二脉、生命周天及中脉脉轮,强身健体、开砖劈石,康复疾病。气,人一生下来就携带着“先天元气”,也就是“先天真气”,才会有了生命,先天真气是父母给予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受我们意识所影响和改变的。随着生长,“先天元气”逐步消耗,人体依靠饮食和呼吸来培养“后天元气”,以“后天补先天”,才会长大成人。先天真气与后天真气完成互补可增强体质、防病祛病。《百岁养生功》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自我修炼,养精蓄锐,把亏损的气补回来。《百岁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上,故此功是性命双修的功夫。先天真气与后天真气完成互补可以起到以下作用:改善神经系统:激活未启用的脑神经细胞,改善睡眠,会表现许多特异功能,使智慧增加。改善循环系统:使血管反应性能有弹性,血压、血糖下降,全身各组织、脏器血液充盈、加速,供血良好。促进毒素排出,增加皮肤色泽和弹性,减少衰老速度,延长寿命。改善呼吸系统:肺活量增加,整个身体各部分组织存氧量增加,肺功能加强,增加人体抗缺氧能力。改善消化系统:人体唾液肠液胃液增加,加强化学及机械消化机能。肠液胃液本身就有养分,合成为高营养物质,起到很好的消化作用。改善内分泌系统:人体产生内分泌腺,循环与血管之中,故人体细胞,能以释放短距或者远距传递讯号方法。使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得到理想的调节,达到阴阳平衡。改善肌肉骨骼系统:人体骨骼胶质不易降低,反而会增加,不随着年龄增加而老化。对肌肉系统,亦有很大影响。六部分:黄帝内经讲:“恬淡虚无方出真气。”所以真气养生修炼一途一定要以“静”为主,“动”为辅。七部分:《百岁养生功》(道教)修炼的四个层次: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1、炼精化气(百岁养生功初级功夫属于浅层炼精化气,中级功夫属于深层炼精化气,这时就开始五气朝元,醍醐灌顶,达到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炼精化气又称为百日关、小周天(百岁养生功闭关修炼仅需要最多15天时间即可达到)。为内丹术筑基功夫后的第一阶段。静坐到达精化为气的阶段。奇经八脉的通畅情况,犹如以往所说,已一步步获得了实证。从此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帖,若存若亡。此时,唯一还有感觉的便是头脑的反应。再渐渐的静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现象。到此忽然会进入几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头顶“泥丸宫”、“百会穴”部分,感觉如天窗的开启,如阳光的透射,豁然开朗而呈现无比的清凉之感。犹如乘虚而下的一股清虚之气,下降而遍洒及于全身。道家丹经所谓的“醍醐灌顶”,便是形容这种境界。2、炼气化神亦称十月关、大周天等(百岁养生功闭关修炼在百日之内即可达到)。是在炼精化气的基础上,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入神的炼修阶段。其要点是用意识调整内气之分布和运行,以增强元神。下田筑基炼精化炁之功毕,应重新换炉设鼎,行大周天炼炁化神之功。小周天是借后天口鼻呼吸行真气运行天机,进行炼精化炁,将后天浊精化为先天元炁(阳精),小周天有度数,大周天无度数,是借先天真息(胎息)孕育圣胎。此步尽管不讲周天度数,然而神不离炁, 炁不离神,相依相恋,龙虎交媾,金公木母,黄婆牵线,真铅真汞,婴儿姹女,五行攒簇,七日混沌,大药过关,五龙捧圣,圣胎圆润,十月胎圆,阳神出壳矣。炼精化炁之功已毕,身心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丹基已结,丹内还未成熟,小周天是小还丹,大周天才是大还丹。法身还未纯阳,阳神“真吾”还未尽现。身中元始祖炁,亦如婴儿在母体子宫内气血养成,不同的是凡躯婴儿顺生,阳神是修炼者在丹田中神炁合一、交媾而成的灵胎仙体,十月胎圆,阳神而成的灵胎仙体随化而出。金液玉露还丹之后,乾顶金液,聚火载金,猛烹急炼,金炉火散,黄芽遍地,一粒黍米玄珠,存养久之,渐渐长大,色如柑桔,降入中宫,动机由此而定,此乃一粒元始宝珠。宝珠乃铅精髓汞,凝结如柑桔,在铅鼎之中,玄珠成现。外借太阳神火,内聚三昧真火,复落黄庭,行卯酉周天收之,久之,闭目却分明,开目极清白,珠落黄庭,乃明心见性之真功也。珠落黄庭之后,必须凝神死心入定,前言只知有元神,轻轻寂照,绝不知有呼息绵绵往来,方合不有不无之义也。若坐至静定之极,不醒人事,气息全无,六脉皆住,小静一日,混沌无知,如气绝身亡一般,中静三日,大静七日,不可疑为坐化,是神气皈根复命之时,结胎养元之始也。正要伴侣护持,不可惊动入定之阳神,修士也不可因机而动,妄自出静,更当由气住,凝神入于大定。将见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矣。古云:“人有生死,因有呼吸,苟无呼吸,自无生死,无呼吸便为入定,由息住,而胎稳如山。”3、炼神还虚炼神还虚是气功内丹术术语。为内丹功法三阶段中的最高阶段(百岁养生功闭关修炼在一年之内即可达到)。系在前几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完全的性功,以后天返回先天。是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是内丹修炼的高级阶段。通过炼炁化神这一关后,便进入丹道修炼的高级阶段。这一修炼过程不同于初关“有为”、中关“有无之交”,而是行持无为之法,入大定功夫,内观定照,乳哺温养,炼就纯阳之神。十月胎圆之后,婴儿移神天谷,仍须藏以玄玄,守以默然,聚天地生意以哺之,如谭处端所说:“婴儿移在上丹田,端拱冥心合自然;修到三千功行满,凭他作佛与升仙。”翁葆光说:“九载功圆,则无为之性自圆,无形之形自妙。神妙则变化无穷,隐显莫测;性圆则慧照十方,灵通无破。故能分身百亿,应显无方,而其至真之体,处于至静之域,寂然而未尝有作者,此其神性形命与道合矣。”近代学者王沐说:“实际九年中间,最主要部分为前三年之乳哺阶段,后六年则出神入景,逐渐壮大成长矣。”这里所说的也就是“阳神出窍”的问题。炼神还虚最后的境界是“炼神者,无神可凝之谓也。缘守中乳哺时,尚有寂照之神。此后神不自神,复归无极,体证虚空。虽历亿劫,只以完其恒性,岂特九年而已哉?九年云者,不过欲使初证神仙者,知还虚为证,天仙之先务也,故九年之中,不见有大道之可修也,亦不见仙佛之可证也。于焉心与俱化,法与俱忘,寂之无所寂也,照无所照也,又何神可云乎?故强名以立法,为末后还虚尔。佛宗云:欲证虚空体,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功夫至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其实这里所说的炼神还虚的功夫,仍在于一个静字,如此一年、二年,乃至于十年、百年,就可以打破虚空,与道合体。此时功夫已经到了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漏尽通的地步。4、炼虚合道炼虚合道为丹道修炼之最上一乘,又称粉碎虚空或虚空粉碎,为内丹修炼的终极目标(百岁养生功闭关修炼在三年之内即可达到)。道教认为,进入虚空境界的时候,如果有执着心,依然没有摆脱“有为”法度,应该进一步破除执心,连虚空也一并忘记而没有迹象,这样才能最终与本真之大道合为一体。所谓“打破虚空”,其最基本的理则就是忘记一切“有为”的执着心,使自我既超越客体,也超越自我本身。将见无极神光,化为大红光,恰似赫赫日轮,从太虚玄关窍内一涌而出,崩开分散,灿烂弥满,无边无量。为万道毫光透彻于九天之上,贯通于九地之下。若千万杲日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炼得虚空粉碎,方为了当。就是说直至虚空粉碎,与道合真,才见无量之宝光,直充塞于四大,得与贤圣仙佛相会,自无始分离。今日方得会面,彼此交光,合并一体,成为虚无一个原子。此时身如摩尼珠,光耀无比。太上曰:“还虚一着,是将从前千磨百炼,分形散影,通天彻地之阳神,复归于旧躯,收入性海,天谷内院,将色身炼化,浑入法身之中,又是性命合炼。复将阳神送入性海,退藏祖窍,太虚无极之位,要将色身炼铸陶熔,得不有不无,非色非空,无内无外,不出不入,无始无终,如龙养珠,蛰藏而不动;如鹤抱卵,安眠而不起;沉之又沉,静之又静,从前所修证,百千万亿化身,乘龙跨虎,步日玩月,千变万化,一齐收入无生国里,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必须大死一场,谨慎护持,毋容阳神再出,盖阳神百炼愈灵,千炼而愈静,炼之复炼之,炼炼不已,则阳神之慧光神火,收之愈密,斯放之愈普,隐之无可隐,斯显之无可显也。将阳神蛰藏祖窍之内,定极灭尽之余,或百日,或十月,而一炉火兀兀,亮腾腾,满鼎真火,炎炎烈烈,自内窍透出外窍,由大窍贯入小窍,无内无外,无大无小,透顶彻底,光光相烛,窍窍相映,而人也物也,莫不照耀于神光中矣,然而犹未至也”。这是形神混合而炼,虚空粉碎,消化凡躯,凡躯化为金刚不坏之躯,化则为气,聚则成形。八部分:《百岁养生功——周天养生术》所学内容包括:一、初级功禅修,闭关修炼(封闭式学习)7天时间:1. 《百岁养生功》静功打通任督二脉开启小周天(吐纳术);2. 开启生命周天(小小周天);3. 学会采气、固气;4. 《神农养生功》高级动功全部内容(大周天导引术);5. 金刚功(具备开砖劈石、一指禅、二指禅开石能力)。二、中级功禅修,闭关修炼(封闭式学习)10天时间:1. 打通中脉开启脉轮,五气朝元,醍醐灌顶,达到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2. 《百岁养生功——周天养生术》高级动功全部内容(先天大周天导引术);3. 《百岁养生洗髓功》;4. 深层次《金刚功》练习(此时头顶可具备一次打开两块以上大理石板、一指禅断开大理石板的能力)。三、高级功禅修,闭关修炼(封闭式学习)三个月:1. 打通大周天;2. 达到胎息状态;3. 学习高级功夫和各种手印应用;4. 以后逐步修炼“炼虚合道”。四、暗器:摘叶飞花、扑克牌开西瓜、绣花针穿玻璃、硬币开啤酒瓶、飞镖等各种暗器发放手法和心法。五、轻功:鸡蛋上面行走、水上漂(轻点水皮飞跃,在水面上行走)等内功心法。
520mengcheng
太极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串着“阴阳”和“虚实”,这在太极拳动作上表现为每个拳式都具有“开与合”、“圆与方”、“卷与放”、“虚与实”、“轻与沉”、“柔与刚”、“慢与快”,并在动作中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进退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这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原则。 太极拳不仅在外形上是独特的,而且在内功上也有其特殊的要求。练太极拳时,首先要用意不用拙力,所以太极拳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则是神气鼓荡运动,也就是说既要练意,又要练气。这种意气运动的特点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并统领着太极拳的其他各种特点。此外,练太极拳时全身放长和顺逆缠丝相互变换之下,动作要求表现出能柔能刚,且富弹性。它的动态,要求一动全动,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它的速度,要求有慢有快,快慢相间。它的力量,要求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它的立身与动作,要求中正不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和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具备了这些条件,太极拳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在体育保健上,不仅能增强运动器官与内脏器官,并能锻炼和增强意识的指挥能力,亦即“用意不用力”的能力,可以顺利地指挥着气活跃于全身。这样就既练了气,也练了意,意气相互增长与强旺,身体自然强壮。同样,在技击上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以轻制重,以慢制快,克制自然,并掌握自然,动作起来可以一动全动,“周身一家”,达到知己知彼和知机知势的懂劲功夫。 第一特点 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第二特点 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第三特点 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第四特点 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第五特点 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第六特点 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 第七特点 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第八特点 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把这八个标题记熟,倒背如流慢慢去悟] 第一特点 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拳谱规定: 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 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但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第一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练拳时,意识要贯注在动作上,以意行气,不可只顾默想内气如何运行。 (2)练拳时动作要顺遂、沉着,劲运到终点时要表现出劲别来,这是使意气得到鼓荡的三个措施。 (3)紧紧掌握外显的神气鼓荡,以便做到不痴不呆,并反过来促进内在的意气运动。 (4)善于运用其它七个特点,以便配合着来提高意气运动。 第二特点 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拳谱规定: (1)“需领顶劲,气沉丹田”; (2)“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3)“松腰圆铛,开胯屈膝”; (4)“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需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身躯放长,含胸拔背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长;沉肩坠肘是手臂放长;松腰圆铛和开胯屈膝,并使腿部得到圆活旋转,是腿部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放长的结果。所以太极拳的步法必须在圆铛松腰和开胯屈膝的姿势下用旋踝转腿来倒换虚实。外表看,是腿的缠丝劲的表现,其实内部促进了腿的放长。这一系列的放长,又促进了全身的放长;使身肢不特产生了弹性,形成棚劲,而且因全身放长,促使精神也能自然提起。因此,只要具备了放长的姿势,就不容易发生努责鼓劲(拙力)的毛病,为自然的松开和身手放长提供了条件。所以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就成了太极拳的第二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太极拳主要是练习棚劲, 棚劲生于弹性,弹性则生于身肢的放长,因此要注意身肢的放长。 (2)身躯及上部的放长,必须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和含胸拔背。 (3)手足的放长,必须是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和开胯屈膝的旋转。 (4)练习棚劲时,先求绵软以去掉旧力(拙力),同时放长以生长弹性的新劲。 (5)只有神聚气敛地练拳,才是加强绷劲的内在因素。 第三特点 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拳谱规定: (1)“运劲如抽丝”; (2)“运劲如缠丝”; (3)“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可离太极”; (4)“妙手一运一太极,迹象化完归乌有”。 从上列四项规定中可以看出,太极拳运动必须如抽丝的形状。抽丝是旋转着抽出来的,因为直抽于旋转之中,自然就形成一种螺旋的形状,这是曲直对立面的统一。至于缠丝劲或抽丝劲都是指这个意思。因为在缠的过程中伸缩其四肢同样会产生一种螺旋的形象,所以拳论说,不论开展的大动作或紧凑的小动作,千万不可离开这种对立统一的太极劲。练纯熟之后,这种缠丝圈就越练越小,达到有圈不见圈的境界,到那时就纯以意知了,所以顺逆缠丝对立统一的螺旋运动就成为太极拳的第三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缠丝劲为太极拳命名的由来,没有缠丝劲就不能使劲环绕着身肢节节上升,达到完整一气。 (2)须知“贯串”的要求,不仅是运动须通过关节部分,而且还须使它通过整个关节上下的肌肉部分,这是螺旋缠丝的作用。 (3)太极拳有一对基本缠丝和五对方位缠丝是教和学太极拳的最好的工具。 (4)运劲如缠丝,只有在轻灵贯串条件下才能实现;同时,神气方面必须鼓荡和内敛。 (5)缠丝劲的运用不可产生缺陷、凹凸和断续等三个缺点。 第四特点 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拳谱规定: (1)“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 (2)“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一实”。 (3)“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上下相随人难侵”。 (4)“尾闾正中神贯顶”,“上下一条线”。 上列四项规定可以说明,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地转换,就可耐久不疲,这是最经济的一种动力活动。因此,练太极拳时双手要有虚实,双足也要有虚实,尤其重要的是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要上下相随地分清虚实,也就是说,左手实则左足应虚,右手虚则右足应实。这是调节内劲使之保持中正的中心环节。此外,形成落点的虚中有实,实中要有虚,从而处处总有此一虚一实,使内劲处处达到中正不偏。初学时,动作可以大实大虚,以后逐步练成小虚小实,最后达到内有虚实而外面不见有虚实的境界,这是调整虚实的最深功夫。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分清主要的三个虚实,即脚的虚实、手的虚实和一手一脚的虚实。 (2)注意调整左手左足和右手右足——手与脚的虚实,这是“上下相随人难侵”的主要关键。 (3)要根据轻重浮沉的原则,经常检查自己划分虚实中的缺点。 (4)要做到双轻、双沉和半轻半重这三个无病的虚实,这要刻刻留心,久久锻炼才能养成。 (5)推手时不要忘却“隅手对待隅手”的原则。四正手与四隅手要相互转换,两者具练。 第五特点 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拳谱规定: (1)“腰脊为第一主宰,一动无有不动”; (2)“周身节节贯串,毋使丝毫间断”; (3)“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 (4)“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从以上四项规定可以看出,为了达到一动全动,必须以腰脊为中心,因为腰是左右平行转动的中轴,脊是上下弯曲的根基。太极拳动作既要一动全动,那么在运动线路上就不能单纯地左右平旋,也不能专在上下、前后做弯曲动作,而必须将腰脊联合起来,使运动的路线形成一条既是左右,又是上下、前后的空间曲线,以建立一动全动的基础。这就是说,只有通过腰脊为中心,才可以使周身九个主要的运动关节(颈、脊、腰、胯、膝、踝、肩、肘和腕)依次贯串起来。此外,还要做到周身无缺陷,贯串如九曲圆珠,这样功夫才可以进展到周身一家的地步。所以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就成了太极拳的第五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腰脊联合作中轴,手臂动作要有倾斜度(45度左右); (2)由中轴而产生的“动分”和“静合”,是运用离心力达到贯串的中心关键; (3)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是节节贯串和旋转自如的具体表现; (4)发劲的节节贯串是加强运劲贯串的手段; (5)减小腕关节的动度,为提高身法作用的必要手段。 第六特点 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 拳谱规定: (1)“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2)“收即是放,放即是收”; (3)“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 (4)“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不以一动全动为满足,还要求在练全趟架子时能够进一步做到一气呵成,内劲不断。这是加大运动量的又一方法。其具体方法是:在手法上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折迭;在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在开合、收放时,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劲。当然,这个特点同特点五一样,是在螺旋式缠丝运动的辅助下来实现的。如果在发劲之后出现了断劲现象,就要将这种发劲的余意接续下去。万一意也断了,就要运用意、劲的余神接续下去。为了做到这点,劲要有折迭转换,动作要用意不用力,借使收放统一的身法如同长江水滔滔不绝,中间无卸劲的余地,亦无意驰的时候,这样就自然可以达到一气呵成的要求。因此,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就可作为太极拳的第六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遇到动作有往复时,必须嵌有折迭--这是在手法上做到相连不断的必要措施。 (2)遇到身体有进退时,必须嵌有转换--这是在步法上做到相连不断的必要措施。 (3)劲断了,要有意在,意不到时,要有神在,这是补救断劲的方法。 (4)能神气鼓荡地走架子,就可证明已将意贯注于动作中了。意在,为内劲不断的标志。 (5)太极劲的方圆相生,是从“呼为开展、为方”和“吸为紧凑、为圆”中产生出来的。 第七特点 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拳谱规定: (1)“运劲如百练钢,何坚不摧”,“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2)“外操柔软,内含坚刚,常求柔软之于外,久之自可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 (3)“太极拳决不可失之绵软。周身往复,以精神意气为本,用久自然贯通焉”。 (4)“运劲之功夫,先化硬为柔,然后练柔成刚。极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的学习,首先要摧毁人们动作中原有的坚硬劲,使它化为柔软,这是化柔的时期,这个时期愈长,则愈可把僵硬摧毁得彻底。此时的要点是仍须不失绵软,在柔软之下,向着更有弹性的坚刚上迈进。这个刚,不是从努责和鼓劲而产生的“生铁”的刚,而是由松开和放长而产生的弹性的刚。因为身肢放长,并不断螺旋式地绞来绞去,就可产生这种弹性。因此,又可名为“棚劲刚”。只有这种具有弹性的刚,才能达到“外操柔软,内含坚刚”的要求。这种刚柔的变换是由精神意气的隐显来掌握的。所谓“隐则柔”、“显则刚”,就是这个道理。功夫精进后,劲可内隐得极深,使外形显得极柔,使人感到好象又回复到柔上去了,其实内在的质量却更加刚了。因此,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就成为太极拳的第七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初期要化去原有的僵硬劲,越柔软越好;这段时间也是愈长愈好,一般要一、二年的时间。 (2)全身练到绵软后,即可进而具体地练习全身的放长,以练习刚劲。 (3)行气用柔,落点用刚,是太极拳划分刚柔的界限。 (4)心意结合神气的忽隐忽显和呼吸,是太极拳对于刚柔变换的法则。 (5)刚柔同样达到高级水平,是太极拳妙手称号的标准。 *陈鑫《总论发明》说:“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迹象化完归乌有。”这是陈式对于太极拳刚柔度的标准。 第八特点 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拳谱规定: (1)“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2)“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3)“初学宜慢,慢不可痴呆;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 (4)“形抗五岳,势压三峰,由徐入疾,由浅入深”。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在初练太极拳套路(一趟架子)时,动作应该越慢越好,可将时间放长。动作慢了,才有修改的机会,才能检查出不顺遂的地方。但是,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可渐渐加快,缩短走一趟架子所需的时间。但由慢转快,同样也要有一个限度,即要做到随快,但动作仍能沉着,仍能表现出劲别来,并不发生浮漂与错乱现象。这是指练习一趟架子所需时间的长短而言的。在这种能慢能快的总前提下,用到每个拳式时则须将这种快慢的对立面统一于一个拳式中,即转关处要慢,过了转关处就逐渐加快,运到落点时最快,以后复转慢,如此周而复始。所以太极拳的每个拳式都要经过能慢能快的锻炼,这样才能在推手时,“彼微动,己先动”,“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并能达到快慢相间的统一。所以,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就成为太极拳的第八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初学时要慢,为的是有一个检查纠正的机会。 (2)求慢必须以精神提起和意气灵换为前提。 (3)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应逐渐缩短走一趟架子所需的时间。但求快,必须以动作沉着和能表现出劲别为前提。 (4)快慢相间的原则是转关折迭处慢,过了转关后,渐渐加快,过方点后再转慢。同时,转关时行气要慢,尽头的落点要快。 (5)在整趟架子中,快慢相间的变化幅度要求做到匀清。 结 语 太极拳的八个特点是从太极拳拳谱中一再经过提炼而精选出来的。前人留下的宝贵的练拳经验,早已成为现时练习太极拳的原则,也是人们练太极拳所一致遵循的准则。 另外应该指出,特点随分八个,但其实质是一个,因此在练习走架子或推手时,不可孤立地对待这些特点,务须在每一个动作中都逐渐做到符合这些特点。因为任何一个拳式或是动作,都必须运用集中的意识来指挥整个动作过程(特点一),使身肢在精神提起的前提下具有弹性(特点二),并在虚实灵活变换(特点四)与顺逆螺旋缠丝中(特点三),促成内外相合,达到一动无有不动的节节贯串(特点五)和相连不断的一气呵成(特点六),表现出刚柔相济的质量(特点七)和有慢有快的速度(特点八),这是太极拳应具备的特色。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特点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因此,如果孤立对待,企图贯彻一个特点而放弃另外的特点,则不但损害了后者,同时也影响了前者。所以这些特点不是为一个特定动作所特有,更不是某一个动作仅有某一个特点,而是构成整个太极拳套路的每一个拳式皆应具有的特点。 现在流行的太极拳,不论是哪一式,也不问姿势是开展还是紧凑,更不管这趟架子内多几个拳式还是少几个拳式,只要细心观察,这些外表随有差异的太极拳架子,内中或多或少都具有这些共同特点。所不同的,仅是有的是明显的表现于外,而有的则以暗劲方式隐藏于内。这也说明了太极拳流行数百年不为其他武术所同化,而仍能独具一格,皆是这些共同的特点作了中流砥柱。因此,学习太极拳时,不可把它当作等闲视之。 [如果还有理解更深的内涵,去看《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套路》《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朱汉民有了这几本你够用了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