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知心029
一、认真思考,正确填写。(每空1分,共32分)
时=( )分 450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毫升
2.在○里填上>、<或=。
56 ×4○ 56 9÷23 ○ 9 38 ÷ ○ 38 25× ○ 25÷10×7
3. ×( )( ) = ×( )( ) = ÷( )( ) = +( )( ) =( )( ) - =1
4.把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把这个正方体框架用硬纸围成一个正方体,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 32是( )的 ;比20千克多 是( )千克。
6. 13 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1的倒数是( )。
7.一根绳子长8米,用去14 ,用去( )米,还剩总长的( )( ) ,如果再用去14 米,还剩( )米。
8. 红糖的34 与白糖的13 相等,已知白糖有36千克,红糖有( )千克。
9. 一个长方形宽与长的比是2∶3。如果这个长方形的宽是24厘米,长( ) 厘米;如果长是12厘米,宽是( )厘米。
10.把两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11.把8克白糖完全溶解在40克水中,白糖与水的质量比是( ):( )。白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 ),比值是( )。
12.永新面粉厂 小时加工面粉 吨。照这样计算,1小时能够加工面粉( )吨,加工1吨面粉要( )小时。)
13.小明的书架上放着一些书,书的本书在100到150本之间,其中 是故事书, 是科技书,书架上放着( )本书。
二、反复权衡,慎重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一张长方形纸长40厘米,宽8厘米,把它对折、再对折。打开后,围成一个高8厘米的长方体的侧面。如果要为这个长方体配一个底面,面积是 ( )。
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2.把8︰15的前项增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
A、加16 B、乘16 C、加30 D、乘2
3.已知a的 等于b的45 (a、b均不为0),那么( )。
A、a=b B、 a 〉b C、 b〉a
4.两根钢管的长度相等,第一根用去14 ,第二根用去14 米,则两根钢管剩下的长度相比,(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一样长 D、无法比较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 )倍。
三、仔细推敲,准确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长方体中(不包括正方体)最多有4个面完全相同。 ( )
2.真分数的倒数一定都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倒数一定都是真分数。 ( )
3.把一个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它的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 )
4.瓶子里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 ( )
5.如果甲数比乙数多 ,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 。 ( )
四 、看清题目,巧思妙算。(4分+6分+8分+4分+4分,共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分,共4分)
- = ÷12= 15× = 36÷ =
+ = ×12= ÷ = × =
2.计算下面各题。(每题2分,共6分)
÷ ÷910 ÷ × ×4÷
3.先化简,再求比值。(每题2分,共8分)
︰ 38 ︰ 910 10268 40︰
4.解方程。(每题2分,共4分)
x+ X = 6 X︰ 23 = 45
5.求下面正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表面积。
五、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4题每题5分,第5、6题各6分,共32分)
1.一台拖拉机昨天上午耕地4800平方米,下午耕地的面积比上午多 。这台拖拉机昨天下午比上午多耕地多少平方米?
2.同学们去参加植树活动,四、五、六年级一共去了264人,六年级去的人数是总人数的 ,其中910 是男生,六年级去植树的男生有多少人?
3.在植树活动中,把360棵树按1:2:7分配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植了多少棵树?
4.妈妈上街买了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裤子是125元,正好是一件上衣价钱的 。一件上衣多少钱?
5.做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油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这个油箱最多可以装多少千克油?(每升油重千克)
6.市民广场搭了一个花台(如图),上面是棱长3米的正方体,下面是长6米、宽3米、高4米的长方体。如果要在花台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和上面插上鲜花,插花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这个花台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一、轻松填一填。
1、68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升30毫升=( )升
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一个高6cm的圆锥形容器盛满了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这时水面的高是( )cm。
3、一根圆柱形木料长5m,横截面的直径是4dm,如果将这根木料按1:3锯成两段,较长一段的体积是( )dm3。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差是 dm3,圆锥的体积是( )dm3。
5、一根长1m的钢管,横截面的外直径是8cm,内直径是4cm,这根钢管的体积是( )cm3。
6、买同一种糕点,所买的数量和应付的钱数成( )比例。
7、在一幅比例尺为1:5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
8、一种零件长,把它画到一幅图上时长5cm,所用的比例尺为( )。
二、我是小法官。
1、小明跑的快慢与身高成正比例。( )
2、实际距离一定大于图上距离。( )
3、若圆锥一体积是圆柱的 ,那么它们一定是等底等高。( )
4、圆柱形的铁皮油箱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容积。( )
5、一个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大2倍。( )
6、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
三、选择题。
1、做一节圆柱形烟囱,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圆柱的( )
A.侧面积 B.表面积 C.体积
2、若A和B成正比例,则A与 ( )。
A.成反比例 B.成正比例 C.不成比例
4、( )一定的情况下,每公顷施肥量与公顷数成反比例。
A.总产量 B.施肥总量 C.施肥时间
5、一本书如果每天看20页,15天可以看完,若要10天看完,每天要看( )页。
6、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为8cm,高是直径的 ,圆锥的体积为( )cm3。
四、解决问题。
1、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着陆在内蒙古的四子王旗,在一张比例尺是1: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四子王旗到北京的距离是3cm。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高,用这堆沙在20m宽的公路上铺2cm厚,能铺多少米?
3、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20cm。如果在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10cm,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做一对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dm的无盖圆柱形水桶。
(1)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这担水桶能装水多少升?
5、红星运输公司的一辆汽车从甲地往乙地运送一批物资,原计划每小时行75km,8小时到达。现在情况有所变化,需要5时到达,每时要行多少千米?
6、把两根底面积相等的的圆柱形钢材拼成一根圆柱形钢材,表面积减少了,如果每立方分米的钢材的质量为,拼成的这根钢材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一、“神机妙算”我最棒!
39+26 ÷12%
二、我会填!
1、80%里面有( )个1%,有( )个5%,有( )个16%
2、如果4a=5b,那么a : b = ( ) 。
3、在一幅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4、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已知x+6=24,则x︰ 的最简整数比是( )。
6、做10节底面直径20厘米,长1米的烟囱,至少需要( )平方分米的铁皮。
7、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3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8、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12 平方分米,则圆锥的底面积( )平方分米
9、一根长3米的圆柱形木料,平均截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2平方分米,原来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0、一个底为3厘米,高为2厘米的直角三角形,以高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一个底面直径是( )厘米,高为( )厘米的( )体,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 )厘米。
三、“明辨是非”我最快!(对的打“√“,错的打“×”)
1、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和圆柱体,它们的体积相等. ( )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除以两个外项的积,商是1。 ( )
3、圆锥体积是圆柱的 ,则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
4、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 )
5、 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多 。 ( )
四、“择优录取”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4克糖溶解在100克水里,糖和糖水的比是 ( )。
A、1:25 B、1:26 C、1:4%
2、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绳子占全长的( )。
A、20% B、25% C、80% D、125%
3、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3倍。则体积扩大( )倍。
A、9 B、3 C、27
5、我买了本《英汉词典》,原价16元,现价12元,打( )折。
A、八 B、八五 C、七五
6、沿着圆锥的高切开,圆锥的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圆锥的体积约是( )立方厘米。
A、640 B、 C、
五、“解决问题”我也会!
1、2009年某市实现财政收入27亿元,2010年预计财政收入亿元,预计增长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一件上衣打八折后售价88元,这件上衣原价多少元 ?
3、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5分米,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一、判断题。
1. 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 ( )
2. 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直径, 宽等于圆柱的高。 ( )
3. 半径为2米的圆柱体, 它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相等。 ( )
4.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比圆锥体的体积大16立方分米, 这个圆锥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 )
5.在6x=8y中,x:y=6:8。 ( )
二、填空题。
1. 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 ), 用字母( )表示。
2. 用一张长分米, 宽2分米的长方形纸, 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 它的侧面积是( )。
3.一成是十分之( ), 改写成百分数就是( )。
4. 2:5=16:( )=( )÷15=( )(小数)
5. 一个圆柱体, 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 高是5厘米, 它的体积是( )。
6. 在比例尺是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房间的长是4厘米,实际长度是( )米。
7. 圆柱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大( )倍.圆锥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少(--)。
8. 小明买一本书原价元, 书店按原价八折卖给小明, 小明付了( )元。
9. 圆锥体积是2/7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 )。
10. 用、、2、8这四个数组成两个比值不同的比例是( )和( )。
11. 一个圆锥体, 底面直径和高都是3厘米, 它的体积是( )。
12.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如果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 )。
13. 圆锥体的体积是4/3立方分米,底面积是5/2平方分米,它的高是( )。
14. 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体积都分别相等, 圆柱体的高分米, 圆锥体的高是( )。
15.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和是28立方米, 圆柱体的体积( )。
三、求比值或求未知数X。
:(化简比)
:4=:X
X:21=5:63
四、根据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96和X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2)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和36。
五、应用题。
1. 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2分米, 圆柱侧面积是平方分米,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 有一个圆柱形储粮桶, 容积是立方米, 桶深2米, 把这个桶装满稻谷后再在上面把稻谷堆成一个高米的圆锥.这个储粮桶装的稻谷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保留两位小数)
3. 伟超将自己攒的300元钱存入银行, 定期三年准备到期后把本息捐献给“希望工程”, 年利率, 到期伟超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元?
4. 用一张长米, 宽米的铁皮做一个圆柱形烟筒, 这个烟筒的底面积最大是多少? (接口处忽略不计)
5. 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 高50厘米, 底面直径30厘米, 做这个水桶大约需用多少铁皮? (得数保留整数)
6. 在比例尺是1:35000000地图上,量得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厘米,这条铁路实际长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
7. 一个圆柱形水池, 底面半径3米, 池高米, 这个水池最多可盛水多少吨? (1立方米的水重1吨)
8. 一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是96米,长和宽的比是5:3,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9. 晒谷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形的小麦堆, 测得底面周长为米, 高米. 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0千克. 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整千克)
10. 一个横断面边长是20厘米, 长2米的方木, 要锯成是最大圆木, 需要锯下多少木料?
一、填空
1、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8,这个数是( ),它的因数有( )个,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
2、在27、46、35、13、12、18、19、120、67、39这些数字中,2的倍数有( )个;( )是3的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是( );奇数有( )个,最大的偶数是( )
3、一个长方体,长8cm,宽6cm,高2cm,它的棱长总和是( )cm,表面积是( )cm ,体积是( )cm
4、用72cm长的铁丝焊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模型架,它的体积是( )cm
二、判断
1、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 )
2、假分数都大于1( )
3、所有奇数都是质数,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
4、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96( )
5、表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体积一定相等( )
三、选择
1、陈林早餐喝了250( )牛奶
2、正方体有( )条棱相等
C. 12
3、一个质数的因数个数有( )个
个以上
C.无数个
4、18和44的最大公因数是( )
5、两个棱长为1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原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四、实践运用
1、某小学新招了一些学生,不到100人,在第一周的军训中,他们刚好能站成5列或4列,这些学生最多有多少人?
2、一个长方体广告灯箱的长是5m,宽是,高是3m。灯箱的框架(棱)用铝条镶嵌,至少需要多少米铝条?
3、一个长方体形食品盒,长20cm,宽15cm,高30cm。要在食品盒的四周贴商标纸,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老师准备了18个笔记本、12支笔发给获奖的学生,要求每位学生的奖品数量的相同,而且正好发完,最多几人获奖?每人获得的笔记本和笔各是多少?
5、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0cm,宽40cm,高30cm。
(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
(2)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
(3)再往水里放入鹅卵石、水草和鱼,水面上升了厘米。这些鹅卵石、水草和鱼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6、用一块棱长为8cm的正方体橡皮泥,捏成长4cm,宽2cm,高4cm,的长方体,可以捏成多少个这样的长方体?
一、我会填空(24分)
1、地图上是按上( )下( )左( )右( )绘制的。
2、要使□64÷5的商是两位数,“□”中最大能填( );
要使664÷□的商是两位数,“□”中最小能填( )。
3、一年有( )个月,半年有( )个月,平年全年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
4、2000年是( )年,二月有( )天,2007年是( )年,二月有( )天。
5、16时是下午( )时,凌晨4:00是( )时;
20时是晚上( )时,晚上10时是( )时。
6、陈红已满6岁,只过了两个生日,他是( )出生的。
7、在除法中,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
8、861÷7这这道题的商是( )位数,商的最高位是( )位,商是( )。
9、小明要到一座大楼的第6层找人,如果从1楼到3楼要20秒,那么他以相同的速度从3层到6层需要( )秒。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小明早上7:30上学。上午在校学习4小时,这两句话都表示时刻。( )
2、闰年比平年多1天。( )
3、24时和0时表示同一时刻。( )
4、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5、0÷9×3=0( )
6、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也一定有0.【小学生期中考试】
三、我会选择(12分)
1、下面年份中是闰年的有( ) ①1984年 ②1998年 ③2006年
2、王芳今年12岁,他出生于( )年①1998 ②2001年 ③1999年
3、一个数除以8,它的最大余数是( ) ①7 ②8 ③9
4、932除以4,商中间( ) ①没有0 ②有一个0 ③有两个0
5、除数是7.商是14,余数是2,求被除数, 列式为( ) ①14×2+7 ②14×2 ③14×7+2
6、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
①两位数 ②三位数 ③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四、我会计算(12分)
1、口算 60÷3 2700÷9 0÷8×6 150÷5
0÷50 402÷2 368-59 56+8
2、估算 181÷2 359÷6 138÷7 194÷6
3、笔算(①②③要验算)(10分)
①791÷7 ②209÷3 ③832÷4 ④709×4
五、我会解决问题(25分)
1、1、商场1—6月份共卖出彩色电视机264台,平均每个月卖出多少台?
2、小华早上7:30分到校,11时放学回家,下午2时到校,16时放学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长时间?
3、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456棵,苹果树是梨树的2倍。梨树有几棵?苹果树有几棵?
4、新野宾馆星期日中午有160人就餐,每8人用一张桌子,需要几张桌子?如果把这些桌子平均放在5个房间里,每个房间里放几张桌子?
5、 3位老师带50名同学去参观植物园,票价如右图,怎样买票合算?
票价:成人 10元,学生 5元,团体(10人以上) 3元
六、我会动手操作 (5分)
根据描述,设计出新野文化广场周边平面图。
①文化广场 ②北边是北关小学 ③南边是居民区 ④东边是商场 ⑤西边是纱厂二区 ⑥东南是中医院
wangmiao1211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目类型多样,各种知识的比例合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一、相关统计数据
1、整体水平情况表
2、平均分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试卷由高淳县研训中心研训员命题,试卷的难度适中。全校平均分达8656分,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其中最高分为六(6)班的9116分,最低分为8076分,平均分相差104分;这一差距较大,但对于一个拥有523人的年级学科组来说,还是可以理解的。本次检测中共有6个班级的均分高于全校均分,仅2个班低于全校平均。
3、优秀率(90分以上)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中全校优秀率达5793%,总体情况比较理想。其中优秀率较高的班级有六(6)、六(5)、六(3),优秀率较低的班级有六(2)、六(4)、六(甲)。最高优秀率比最低优秀率高了约23%,相差17人。实事求是的说,优秀率的差距过大是导致本次检测均分差距较大的最主要原因。这也再次提醒了我们在关注补差的同时,需要重视提优教学。此次检测的优秀率较高,与学校开设的数学思维课程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4、合格率(60分以上)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中全校合格率达到9426%,共有30名学生不合格。其中合格率较高的班级有六(6)、六(3)、六(乙)3个班,合格率较低的有六(2)、六(4)班。最高合格率和最低合格率相差12%,即相差约7人。这一差距相对较大,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补差。
5、低分率(40分以下)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中全校共有6名学生低分,低分率为115%,有两个班级出现了低分学生。实事求是的说,低分学生的出现有时是教师无法左右的。作为六年级数学教师,必须正视低分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帮助他们提高,努力减少低分学生人数。
二、失分情况分析
在本次检测中,生均失分为1346分。
一、填空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于"关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如:把一要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几分之几米,3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二、判断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于"关于单位1"的理解(如:男生人数的3/5等于女生人数,是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这种表述方式与日常表述不太一样所致。日常表述: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3/5。
三、选择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于"正方体展开图的选择",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展开图较容易判断,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展开图缺乏判断方法的支撑。许多学生虽然做对,却都是使用剪纸后折叠的原始方法完成解答。这部分内容需要教师加强判断方法的教学。
四、计算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于两大题:一是口算题中的"0125÷8",主要是因为学生还不会将小数转化成分数来完成解答;二是解方程(8分),这更多是因为教材编排方面的原因,六上教材将《方程》单元安排为第一单元,这里教学的是整数乘除法方程。而后教学了分数乘法、除法的相差内容。在期中检测中紧接着在方程中将分数的知识安排进来,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分数类方程",故失分较为严重。一方面反应出学生的知识正迁移能力尚不够,另一方面也反应出教材编排上的欠缺(如果将方程单元安排到分数单元后教学会更好);同时,也反应出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与拓展使用仍然不够。
五、操作题与应用题部分的失分较为分散,系统性失分较少。在应用题部分失分略多一点的是第2、5、6三题。第2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审题时对关键的条件关注不够,仅完成了"一节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而忽略了3节这个条件。
第5题是一道"单位1已知的分数乘加应用题",失分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到位所致,题中第一个分数为"对应分率"而题中第二个分数为"具体数量",部分学生对两者的区分不清直接导致了算法上的错误。
第6题是一道"含有多余条件的长方体体积计算题",学生间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在此题解答中充分暴露出来了。在目前新教材编排中取消了"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日常教学中加强应用题教学的研究需要引起所有教师的关注。目前正慢慢形成的不良倾向是教师不会教应用题了,学生也不会做应用题了。
三、对改进教学的建议
1、进一步钻研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备课级以集体备课活动为载体,引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要求,提高自己科学运用教材的能力。教师在钻研教材、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还应肩负起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重任,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2、始终把数学思想方法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
从学生的试题解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是"看到哪做到哪",缺乏对问题的整体把握,不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加工、处理,优化意识还比较淡薄,知识与应用"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掌握数学的模型化方法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蕴藏于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努力为学生创造应用所学知识的条件和机会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实践。
3、注重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无数事实在证明: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会有产生的学习效果。
从本次检测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审题不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书写不工整导致失分的,这些都是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后果,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4、平时教学要坚持做到堂堂清、节节清。
堂堂清即要做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任务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既要有协作式学习,也要有独立思考与独立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要保证每一节课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设计要精、要活、要有层次,要引导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教学反馈要真实、落到实处。节节清指每小结学习之后,要加强学习过程的形成性检测,及时了解每一节、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根据上级要求,我校于11月13日认真组织了期中质量检测,整理自己学生的试卷,汇总数据,作如下分析:
一、整体情况:
本次测试参考37人,参考率100%,平均分分,优秀率,及格率。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分,90分以上9人,不及格13人。
二、答题情况:
第一题、填空,满分20分,得分在13分左右,失分较高的是第2题,“根据这幅图,可以写成的算式是()”,此题关键是找出图中的两个分数,即灰色区域所占整个图形的2/3,黑色区域占灰色区域的4/5,很多同学不知所措;第10题,“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半径正好是5cm,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很多同学填的10,认为正方形边长等于直径,而没有找出题中不变的量“一根铁丝”,从而出错。
第二题、选择,满分4分,得分在分左右。第3题“把46:25化成后项是100的比,前项应该()”,考查的是比的基本性质,有些同学没有找好前项的倍数关系;第4题“求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正确的列式是()”,半圆的周长为圆的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很多同学没有加上直径。
第三题、计算题,满分30分,平均得分在18分左右,失分很多,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是分数比重最重的一道,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太差了,有的学生只得了不到10分,很痛心。失分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1、计算结果没有保留最简;2、审题不认真,题目中要求的是求最简比,而求的是比值;3、简便算法没有运用;4、计算错误;5、纯智力问题,思路不清晰。
第四操作题,共4分,得分在3分左右,这道题难度不大,失分不高。第1题“画一个直径是6cm的圆。”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看的是半径。第2题“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个别学生忘标角度或角度写反。
第五题、提出学习问题,共4分,此题难度不大,只要涉及“分数”“比”两个问题即可,大部分学生答的不错,得分3分左右;
第六题、用数学。满分30分,涵盖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的应用等多个知识点,得分在16分左右。第2题“王叔叔的小汽车行驶5/2千米用了5/24汽油,平均每千米需要用汽油多少升?”此题很多学生知道用除法,但拿不准用谁做除数,从而出错;第4题“用来消毒的非碘酒是把碘和酒按1:50的比混合配置而成的,现在有1530克碘酒,需要碘和酒各多少千克?”大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计算结果保留到克,没有化为千克;第6题“一列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km,它的速度比动车的速度慢23/63,动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题中要求是用方程解答,很多学生方程列错,或是丢掉小括号,或是没有理解慢的意思。
第七题、解决生活问题,共8分,得分在3分左右。此题与课本例题几乎一样,就是数据不同,大部分学生第一问圆的周长都能计算得出,但在结果保留置整米数时出现错误,取的是整厘米数,直接影响到第二问出错,很可惜。
三、考后反思:
本次测试我和小谷老师为了严肃考场纪律,让学生静下心来,采用一半在教室一半在楼道,全部单人单桌,从阅卷情况来看,很不理想。
1、自已在教的过程中虽然很用力,但对学生基础夯得不牢,对中下游学生关注较少。尤其是计算能力,包括求比值、化简比、解方程、简便运算等;
2、学生学的`过程中,尽管做的题不少,但很多学生都是在随声附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3、后进学生太多,且基础太差,直接影响到及格率太低,到六年级再去追基础已不现实,唯有的就是继续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有信心继续努力,有信心继续坚持。
四、今后改进设想:
1、进一步夯实、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口算、解方程、脱式计算等多方面;
2、审题细心程度与良好的检查习惯,通过多次的强调与测试训练,学生们具有了一定的检查习惯,但因审题不认真而失分的现象还有很多;
3、以教材为主,对题型进行变换,拓宽学生的思维;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他们树立信心。
一、审题不细
审题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基础,是做题中的关键环节。有些同学在审题时不仔细,经常出现“单位不统一”、“答非所问”、“篡改题意”等多种问题。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198+1998+19998+…+199…98(最后一个加数中有2000个9)的和的各位数字相加,和是A。A=____.”
有些同学没有仔细审题,一看到“和是A”三个字,就错误地认为本题求的是整个算式的和。而实际题目中是要将这个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再求出和。相信这个题很多同学都会做,而恰是因为审题的问题,粗心大意的同学就失去了得分机会,这是非常可惜的。
因此,要想把题目做正确,首要问题就是要认真审题,这是做好题目的第一步,第一步的方向错了,以后的努力就白费了。
认真审题应成为你的好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首先,你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其次,就是在读题时,注意到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有些题往往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二、错误理解题意
可以这样说,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初步的感知。而理解题意这一环节,决定你考虑问题的角度,确定你考虑问题的方法。因此,这是做题中的重要环节。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由1,3,5,7,9,11,13,15,17,19十个数组成甲组数;由2,4,6,8,10,12,14,16,18,20十个数组成乙组数。分别由甲组数与乙组数中各取一个数相加,共可得到不同的和的个数是多少?”
有些同学看到问题后,错误地以为甲组数中的每一个数,都与乙组中的10个不同的数相加,组成一个不同的和,这样求出的结果为10×10=100种。而这样求出的100个和中,有不少重复的情况,如:1+6=3+4=5+2.题目中问的是不同的和,这些同学在理解题意时,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致使出现了错误。
而正确理解题意后 学习规律,注意到了重复情况,就可马上意识到,这道题不应从过程考虑,而是从结果直接出发,寻找规律,如,最小的和为1+2=3,最大的和为19+20=39.由3至39所有的奇数都可得到,因此,可轻松得解(39-3)÷2+1=19个。
因此,要想解决好问题,正确理解题意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大家仔细思考问题。
另外,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要重视改错的环节。平时在做题过程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错误,改正错误前,你要先查一下出错原因,并将一些在你身上经常出现的类似错误加以归纳,在以后尽量避免。
三、思维不够严谨
很多奥数题对同学们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既要有思维的灵活性,又要有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例如,在今年某中学举办的“走进某某校的活动中”,所出的三个奥数方面的题型,其中有两个题有多个答案,这就是对思维的广度的考察。有些同学在做题时,没有仔细考虑问题,只答出一个答案就认为完事大吉了。孰不知,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再如,有这样一道题:“圆周上有任意8个点,以这8个点为端点可以连成不相交也没有公共端点的4条线段,所有不同的连结方法有多少种?”
要做好这道题,需要想到不同的多种连接方式,而每一种方式中,又有多种不同的连法,本题共有14种不同的答案,同学们可以试一试,看看自己是否能找全答案。本题所考察的便是同学们发散思维的能力。
这类题所占比重还是相当大的,因此,粗心大意坏大事,粗心大意的毛病必须要改。
四、受定势影响
所谓思维定势,通俗地讲,就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惯了某些方法与技巧,遇到类似的题型,往往容易顺着老路走下去。
例如,有些同学刚刚学完这样一道题“10个人围成一圈,从中选出三个人,其中恰有两人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本题可以这样考虑:先选两个相邻的人,有10种不同的选法,当这样的两个人选定后,再选另一个与之不相邻的人,有6种选法,最后得出总共的10×6=60种不同选法(此题有多种解法)。
然后,我让这些同学做了这样一道题:“10个人围成一圈,从中选出两个不相邻的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很多同学都顺道老路走了下去“先选一个人,有10种不同选法,再选另一个与之不相邻的人,有7种不同选法,最后得出的结果为70.这样做的结果,就把实际的一种情况算成了两种(如选出A和B与选出B和A,在本题中为同一种选法)。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的结果为35种(当然,此题也可用组合数的方法来解)。受定势的影响,这些同学不自觉地出现了错误。
要打破思维定势,首先,需要我们理解好问题的本质。例如,上面例子中,之所以选三人时不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是因为此时计算的对象是“一对二”关系,而在选两个人时,这种“一对一”的关系中就出现了重复。
其次,是大家在遇到熟悉的问题时,先不要高兴得太早,而是要仔仔细细地查看一下,题目是否有了变化。相信大家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会减少很多的错误。
五、计算失误
有些同学错误地以为,计算失误,影响的只是计算题本身。而实际上,有多少奥数题不以计算为基础?可以说,计算是做题之本,很多同学出现的错误都是与计算有关。
要做到计算准确无误,首先需要同学们对常用数值有一个深刻的记忆,如π的10以内的倍数,分母为2、4、8的分数与小数数值的相等关系等。
其次,是在平时养成一个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做到计算准确、迅速。
关于试题的计算,同学们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技巧。说到这一点,我发现,有些同学只是在做巧算题时,才想到好的计算方法,而在实际的计算中,往往忽视了简便方法的运用。而要想达到计算的准确、迅速,利用简便的方法来计算是一个行之有效有方式。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