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87

缘来是你69
首页 > 考试培训 >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粘土宝宝

已采纳

这篇关于2013年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是 考 网特地为大家收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20分)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倔强( ) 梦寐( ) 脊梁骨( ) 一穗花(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suǒyīnténgsāo ( )事 浓( )( )萝 ( )扰 3.红色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蜕变(tuì) 堕落(duò) 洗濯(zhuó)盘虬卧龙(qíu) B.蹂躏(1ìn) 枯涸(hé)竦峙(sǒng)忍俊不禁(jìn) C.拖累(1ěi) 违背(wéi) 姊妹(zǐ)慧心未泯(mǐn) D.丰硕(shuò)霎时(chà) 熏呛(qiàng) 险象迭生(diē) 4.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粹 必竟 茁壮 专心致志 B.自毫 撤消 贪婪 玲珑剔透 C.荣誉 内涵 恶运 夜暮降临 D.辜负 啜泣 喧腾 瘦骨嶙峋 5.下列词语中红色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举世无双:举,全。 小心翼翼:翼翼,十分害怕的样子。 B.擎天撼地:擎,举起。 小憩:憩,休息。 C.获益匪浅:匪,非,不。 头晕目眩:眩,(眼睛)昏花。 D.可望而不可即:即,靠近,接触。 耽于幻想:耽,沉迷。 6.下列红色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原以为今天没交作业能蒙混过关,没想到课代表神目如电,早已明察秋毫,放学后我只好乖乖地补上。 米决赛刚开始不久他就摔了一跤,左腿肌肉被拉伤,但他忍痛坚持跑到终点,他的精神令我肃然起敬。 C.在工人们夜以继日的劳作下,奥运会主赛场的建筑物终于具体而微了,再过不久就可封顶完工,投入使用。 D.初一年级要去秋游的消息不胫而走,各班同学都在出谋划策,力争为年级寻找一个既安全又有意义的景点。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________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________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2)我很早就知道,许多敏感的人,________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________会过分懊恼,________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 A.因为 所以;即使 也 因而 B.虽然 但是;即使 也 因而 C.因为 所以;如果 就 于是 D.虽然 但是;如果 就 于是 8.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B.他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C.“你已经让班级丢了好几分了,你好好反省一下吧。”班长沉重地说。 D.我非常喜欢“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句诗。 9.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秋日的晚霞给校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煞是好看。 B.每周一升国旗时,我都要在心里为伟大的祖国唱一首赞歌。 C.通过和班主任的长谈,使他明白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危害。 D.“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B.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一书。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辛弃疾字幼安,唐代诗人,著有《稼轩长短句》。 二、默写填空(10分) ,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1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1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 ,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15.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 ,壮心不已。(《龟虽寿》) ,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18.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②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1.写出画线处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①②两句。 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子曰:“学①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②知③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④知也。” 23.解释红色字。 ①而________ ②知_________ ③而___________ ④知___________ 24.写出画线处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一)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①______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②______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③______出一片宁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④______着。 26.写出画线处的词语。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7.“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第三文段描写的傍晚时的灯光和人等景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品读《春》后,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两条路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贮)立在窗前。 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清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天空,苦恼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却一去不复(返/反)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勋/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泫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动。 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徙/徒)劳的了。 30.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澄清( ) 瞬息即逝( ) 载誉而归( ) 教诲( ) 仍然( ) 3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伫 返 陨 徒 B.贮 反 勋 徙 C.贮 返 勋 徙 D.伫 反 陨 徒 32.简要概括“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这一句话中“那些”一词的指代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所讲的道理,下面哪一项最恰当( ) A.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浪子回头金不换 D.世上没有后悔药 五、作文(40分) 题目:___________的中学生活(快乐 丰富 富有挑战……) 提示:初为中学生的你,一定感受到了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回首两个月来的初中生活,一定有许多人和事令你难忘,令你感慨,令你深思吧,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按要求填写在作文纸规定的位置。 2.书写工整、规范,标点符号占格,不少于600字。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初一语文期中试题答题纸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基础(共20分,每小题2分) 1.倔强( ) 梦寐( ) 脊梁骨( ) 一穗花( ) ǒ yīn téngsāo ( )事 浓( ) ( )萝 ( )扰 题号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默写填空(共10分,每小题1分) ,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1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1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 ,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15.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 ,壮心不已。 (《龟虽寿》) ,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18.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一) 21.写出画线处的句子(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①②两句(2分) 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3.解释红色字(2分) ①而__________ ②知__________ ③而___________ ④知__________ 24.写出画线处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一) 26.写出画线处的词语(2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27.“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第三文段描写的傍晚时的灯光和人等景致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品读《春》后,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30.给下列红色字注音。(5分) 澄清( ) 瞬息即逝( ) 载誉而归( ) 教诲( ) 仍然( ) 3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32.简要概括“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这一句话中“那些”一词的指代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所讲的道理,下面哪一项最恰当( )(2分) 初一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共20分,每小题2分) 1.倔强(jué) 梦寐(mèi) 脊梁骨(jǐ) 一穗花(suì) 2.(琐)事 浓(阴) (藤)萝 (骚)扰 (A.盘虬卧龙qiú B.忍俊不禁jīn D.霎时shà) (A毕竟 B.自豪 撤销 C.厄运 夜幕降临) .小心翼翼,翼翼:谨慎、严肃。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己。 .“笑道”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缺主语,应将“使”去掉。 .辛弃疾是宋代诗人。 二、默写填空(共10分,每小题1分)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1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 1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1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16.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18.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1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一) 21.写出画线处的句子(2分)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2.翻译①②两句(2分) ①看见藐小的事物一定要细细地观察它们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之外的乐趣。 ②把土块儿凸起的地方当作山丘,低凹的地方当作沟壑。 23.①而 连词,并且。 ②知 知道 ③而 却 ④知 通“智”,聪明。 24.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一) 26.钻 嘹亮 烘托 静默 27.比喻 形象的写出了江南春雨的特征,突出了春雨多、亮、细的特点 28.烘托出人们生活的安宁、平和的特点 29.句意完整 表达清楚即可 (二) 30. 澄清(chéng) 瞬息即逝(shùn) 载誉而归(zài) 教诲(huì) 仍然(réng) .伫 返 陨 徒 32.新年夜晚老人懊悔年轻时浪掷年华,呼唤青春再回的情景。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72 评论(8)

我们是MJ

(一)积累(共13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2分)

罗素说,生命是一条江,发yuán于远处,wān蜒于大地,上游是青年时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明净而宛转,中游狭zhǎi而tuān急,下游宽阔而平静。

2.根据要求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4)中秋之夜,海外求学的小明独自凭栏,对月怀远,不禁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

3. 请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推荐卡”制作完整。(3分)

得分

评卷人

(二)运用(10分)

4.根据你对下面词语的理解将他们排序,并说出理由,然后至少运用其中的2个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4分)

争奇斗艳 枝枯叶败 落英缤纷 含苞欲放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江苏省拟的下联实际上体现了苏州的地方特色,请你对出体现常州地方特色的上联。(2分)

上联:□□□□,□□□□□

下联: 登 虎 丘 塔 , 论 天 下 园 林

6.下面是王明同学写的一份入团申请书,请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不得超过6处。(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入团申请书

敬爱的学校团委:

通过学习团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应该积极地加入共青团。

我是一个渴望加入共青团的学生。作为一名舞蹈员,每天晚上,我都努力地练习每一个舞姿。一天,我终于要上台表演了,我不断告诉自己,别怕,尽力表演就是了!我吸了一口气,踏上了舞台……一支舞曲播完了,台下观众那激烈的掌声给了我莫大的鼓厉。从那一刻起,我便下定了决心:这舞我一定要继续练下去,不能半途而费!这就是我的优点,做什么事都很努力,很认真。

虽然我在班上没有担任什么职务,而且成绩不太好,可是我有明确的目标和学习态度。

恳请校团委给予批准。

2005年10月8日

申请人:王明

得分

评卷人

(三)综合性学习(5分)

7.“隐(暗)喻”是比喻的一种,不用“如”、“像”等比喻词,而用“是”、“成”等词,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下表列出了有关传统教师角色的几个隐喻,请仔细研读,写出各隐喻的“肯定之处”或“不足之处”,然后为新课程下的教师拟一则新的隐喻。(5分)

隐 喻

肯 定

不 足

新的隐喻

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体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忽视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奉为万能的上帝,教育视为工厂,学生成了批量生产的产品,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

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巴金《繁星》一文,完成8—12题。(共17分)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8.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写下表。(3分)

时 间

地 点

感 受

侧重点

从 前

甜蜜、温馨

三年前

菜 园

伙伴之情

如 今

9.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任举出一例,写一段赏析性文字。(4分)

例句: 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汉语词典》对“繁星”的解释是“多而密的星星”,可文中说“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可见,“密密麻麻”一词就显得多余,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11.在诗文朗诵会上,有人对本文最后一句朗诵的重音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看”该重读,有人认为“跑”该重读,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阐述理由。(3分)

12.参考下列关于本文的背景材料,指出作者写“繁星”的意图。(4分)

背景材料: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为“向西方找真理”,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他乘邮船离沪赴法。2月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共17分)

安塞腰鼓 刘成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选自《语文读本七年级上册》)

13.围绕“安塞腰鼓”,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仿照示例形式写出其余两个方面。(2分)

14.下列三个词语概括了安塞腰鼓的特点,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其中两个加以具体说明。(4分)

壮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出文中你最欣赏的语句或一个词,然后谈谈你欣赏的理由。(3分)

语句(词):

理由:

16.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句话的理解。(4分)

17.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仔细研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4分)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幼时记趣》选段,完成18—21题。(共8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项为之强( ) (2)常蹲其身( )

(3)凹者为壑( ) (4)鞭数十,驱之别院(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20.写出第三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2分)

21.根据选文内容,用两个四字短语写出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2分)

三、作文(共30分)

22.请以“心灵深处的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回忆”、“烦恼”、“快乐”、“伤痛”……;②说真话,抒真情,不少于400字。

心灵深处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69 评论(10)

相关问答